你的「心」還好嗎?
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健康,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健身房和運動中心林立。
許多人開始踏入運動的行列,坊間也越來越多人推廣著各樣的保健療程和食品,但是常常忽略「心理健康」也是維持生活品質很重要的一環。
(圖片出處:https://stock.adobe.com/hk/images/from-heart-to-head-distorted-path-from-soul-to-brain-psychology-concept-about-yourself-listening-for-your-psychology-therapy-blog-article-image-or-post-minimalistic-vector-illustration/295380430)
澳洲一項研究發現,在澳洲年約16-85歲之間的人,每五人就有一位在過去的12個月內,曾經歷過心理相關的問題。
其中包括經過正式醫療診斷的病症(如躁鬱症、PTSD等)、或單純因生活上所經歷的壓力;感到悲傷、焦慮等情緒。
普遍因為受到文化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在亞洲社會上,心理健康被談論和重視的程度和歐美相比較少。
你或許聽過許多不同的「療法」或是坊間關於身心疾病的流傳,但當遇到難以開口的問題時,自己又是如何排解或是處理情緒等心理問題呢?
根據 WHO 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的調查,全世界的人口裡,每八人當中就有一位患有精神相關的疾病。
全球花費於精神疾患相關的醫療費用每年多達$2.5兆美金,而且專家預估這個費用於2030年會達到非常可觀的$6兆美元。
因此許多學派的心理師及諮商師更利於大力的推廣心理健康的衛教和保健,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及學者透過不同的研究和方式證明,並試圖釐清焦慮、憂鬱和情緒壓力的關聯性和找出應對方式及其效果。
(圖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mentalhealthandpsychology786/)
近期一篇刊登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顯示,比起最新型的藥物,運動是一項更能有效控制及管理憂鬱的方式。
在憂鬱症患者中,固定運動習慣的有效性,比起用藥更提升了1.5倍。
這是一項由澳洲的南澳大學發起的研究,涵括了97篇期刊,1039個試驗,以及128119位受試者。
這也是近代運動醫學期刊中目前最新且最廣泛統整的研究;結果證實運動對提升人們感到焦慮,壓力和憂鬱的症狀極其有效的。
其中最大受益的族群為憂鬱症、孕婦、產後媽媽、愛滋病患者及腎臟病患。
他們也發現更具體的12周或更短期的運動規劃,對於降低心理健康症狀的效果最為顯著。這代表了運動能快速的提升並改變人們的心理狀態。
領導此項研究的Singh教授認為,在現今社會心理疾患不斷增加的狀況下,比起用藥,鼓勵人們運動和將運動項目列入處方中,才是一項更能有效協助心理個案的方式。
Singh教授表示:「在我們的研究裡證實,透過運動的介入,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運動,有氧、快走、重力訓練、皮拉提斯或瑜珈;能有效的降低焦慮和憂鬱的症狀。尤其在一些族群裡更為有效果。」
但是很可惜的是,Singh教授說:「儘管許多研究都證實了運動的有效性,但目前於臨床上,運動處方簽仍非第一首選。」
資深研究員Maher教授也十分同意這樣的觀點「透過許多研究,我們都看到運動在對於心理症狀的預防及照護上有實質的效果,而且花費的時間也不需要很長就能看到改變。希望運動處方這樣的方式,能夠受到更多的重視,並透過結合運動計畫及其他的治療方式,協住患者更有效的降低憂慮和焦慮的情緒。」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65229917306118
https://bjsm.bmj.com/content/early/2023/07/11/bjsports-2022-10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