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天敵—正念:《其實你很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摘自《其實你很好:停止自我苛責,擁抱內在小孩,和死纏爛打的焦慮Say Goodbye!》/方舟出版

焦慮的天敵:正念(節錄)
raw-image

走進正念

正念用英文講就是mindfulness,意思就是覺察、關注和注意。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佛教的禪修,後來被引入西方心理學範疇,來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自我調節、提升注意力等。美國麻薩諸塞州醫學院榮譽醫學博士喬.卡巴金博士在一九七九年時將這個概念引入課堂,開創了正念減壓課程,並初創了正念減壓療法。在那之後,這個概念在心理學界就開始慢慢普及了起來。

卡巴金博士曾說,所謂正念,就是有意識地覺察,專注當下的每一秒,並不加任何主觀評斷。正念,其實就是用一種很特殊的方式去關注和覺察一件事。當我們處在正念狀態時,我們會有意識地放下自己對這件事的主觀想法,從而去單純地好奇地審視這件事原本的樣子,而它本來的樣子才會更加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正念不是什麼

聊完了正念的概念後,我們再來看看正念不是什麼。這一小節的內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時下有很多人對正念這個概念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因為理解偏差,導致在練習的時候放錯了關注點,於是久久無法見到成效。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正念到底不是什麼。

第一,正念不是頭腦放空,什麼也不想。相反,正念是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上,並允許大腦中立地、客觀地、好奇地去覺察事物本身,既不假裝視而不見,也不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其中。

第二,正念的目的不是為了減壓,即便它有時可以達到減壓的效果。就好比很多人鍛鍊身體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增加自信心,而是為了減肥,讓身體更健康,但當體重降下來,身體更健康後,它往往會幫助提升一個人的自信心。

第三,正念不等於平靜或放鬆。很多人都是抱著平靜和放鬆的目標去做正念練習的。這進一步說明人類的情感趨勢,就是只想感受舒服的情緒,而會本能地逃避或抵觸讓人不舒服的情緒。實際上,雖然當一個人用正念的方式去生活時,的確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自己會漸漸達到一種內心平靜、放鬆和舒適的狀態,但正念練習本身的目的並不是放鬆。

正念的目的是要活在當下,以一種客觀的好奇的方式去體察當下發生的一切。同時,正念的當下並不完全都是平靜或放鬆的。當我們用正念的方式去體察消極情緒時,我們當下的體驗可能是難受或痛苦的,而正念只是允許我們敞開心扉,去體察和感受這種痛苦,而不是逃避。

第四,正念不是一種宗教修行。正念這個概念最初的確來自佛教,因為當時人們發現僧人在禪修時,會以一種中立的、超脫的心境覺察一切,即人們口中常說的「看破紅塵」。也就是說,無論事情好壞,禪修的僧人們都可以用一種豁達的心態去坦然接受,並給予每個人善意和關懷。

正念一詞,指的只是佛教僧人在禪修時那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而並不指代禪修行為本身。因此,正念不等於禪修。實際上,正念本身並不帶有任何宗教性質。一個人即便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不穿任何宗教服飾,不念任何宗教經書,也依然可以學習用正念的方式去感受自己和生活。

第五,正念並不是對你的生活進行大型手術。我有很多來訪者,在最初聽到正念的概念時,都會在心裡感到壓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非常忙了,現在卻又要學習一個全新的東西,於是會感到有些望而卻步。

其實,我們不用非得做一件很特殊的事情才能達到正念狀態。實際上,正念和我們具體要做哪件事沒有必然的聯繫。我們完全不需要因為要學習正念,而去給自己建立其他新的生活目標。在我們每天的生活裡,已經有無數個本來就存在的瞬間,可以讓我們進行正念練習。只要理解了正念的真正涵義,那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正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舟文化的沙龍
2會員
15內容數
方舟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23
「慢性發炎」從口腔開始 可以安然離世的關鍵 你可能有聽過,有些長者儘管年事已高,身體卻一直沒有什麼病痛,最後一下子就往生了。我們將這種情形稱為「驟然死去」或是「猝死」,那麼究竟什麼是「驟然死去」呢? 「驟然死去」的相反詞就是「逐年死去」,所謂的「
Thumbnail
2021/06/23
「慢性發炎」從口腔開始 可以安然離世的關鍵 你可能有聽過,有些長者儘管年事已高,身體卻一直沒有什麼病痛,最後一下子就往生了。我們將這種情形稱為「驟然死去」或是「猝死」,那麼究竟什麼是「驟然死去」呢? 「驟然死去」的相反詞就是「逐年死去」,所謂的「
Thumbnail
2021/06/22
遊牧民族不會蛀牙的理由 若根據蒙古國立醫科科學大學客座教授岡崎好秀先生的研究,習慣撕咬硬乳酪或肉類的蒙古遊牧民族(現在的人數似乎變少了),也如同這些野生獼猴一樣,即便沒有刷牙好像也不會蛀牙,齒列也非常整齊。
Thumbnail
2021/06/22
遊牧民族不會蛀牙的理由 若根據蒙古國立醫科科學大學客座教授岡崎好秀先生的研究,習慣撕咬硬乳酪或肉類的蒙古遊牧民族(現在的人數似乎變少了),也如同這些野生獼猴一樣,即便沒有刷牙好像也不會蛀牙,齒列也非常整齊。
Thumbnail
2021/06/21
就我的論點而言,我認為預防及改善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晚餐應該在晚上七點以前吃完。能在晚上七點前吃完晚餐,效果比吃藥還要好。
Thumbnail
2021/06/21
就我的論點而言,我認為預防及改善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晚餐應該在晚上七點以前吃完。能在晚上七點前吃完晚餐,效果比吃藥還要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正念是從英文Mindfulness 翻譯而來的,代表全心專注於當下,對當下的身心狀態保持覺察的意思。 ​ 「正」是指「現在、當下」,並非大家所想的「正向、正確」。 ​ 「念」則是指「念頭」,而把「念」拆開來看,會發現是「今」「心」兩個字,因此也可以解釋為「今天的心跟注意力」 ​ 當我這樣解釋完,台下
Thumbnail
正念是從英文Mindfulness 翻譯而來的,代表全心專注於當下,對當下的身心狀態保持覺察的意思。 ​ 「正」是指「現在、當下」,並非大家所想的「正向、正確」。 ​ 「念」則是指「念頭」,而把「念」拆開來看,會發現是「今」「心」兩個字,因此也可以解釋為「今天的心跟注意力」 ​ 當我這樣解釋完,台下
Thumbnail
正念(Mindfulness)。正念減壓培訓課程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為正念下了一個操作型定義:「正念是時時刻刻非評價的覺察,需要刻意練習」。本文將介紹一些正念的好處與方法,幫助你正念練習並開起自我療愈的旅程。
Thumbnail
正念(Mindfulness)。正念減壓培訓課程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為正念下了一個操作型定義:「正念是時時刻刻非評價的覺察,需要刻意練習」。本文將介紹一些正念的好處與方法,幫助你正念練習並開起自我療愈的旅程。
Thumbnail
一、正念 正念是面對面接觸並如實觀察所欲觀察的目標,並保持不忘失。正念遠離評斷、偏差、偏見或偏愛。相反地,心念保持衡端正,僅僅如實觀察、了知、開放,並接受當下所生起的現象,不加修飾或減損。 比方說,生氣時,知道憤怒現起,只純粹去觀察、覺知它持續存在。觀察其他名法色法也此。純粹的了知,可善巧偵測微細的
Thumbnail
一、正念 正念是面對面接觸並如實觀察所欲觀察的目標,並保持不忘失。正念遠離評斷、偏差、偏見或偏愛。相反地,心念保持衡端正,僅僅如實觀察、了知、開放,並接受當下所生起的現象,不加修飾或減損。 比方說,生氣時,知道憤怒現起,只純粹去觀察、覺知它持續存在。觀察其他名法色法也此。純粹的了知,可善巧偵測微細的
Thumbnail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Thumbnail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Thumbnail
這裡提及一些關於正念的不同觀點。正念有別於超覺靜坐(TM),比起靜坐,正念更像是透過智慧來重新觀看「我」這個被持續使用的詞彙,而這份智慧也是佛教的核心觀點。若將正念與靜坐畫上等號,那其實太過縮限了透過正念擴展生命的諸般可能。
Thumbnail
這裡提及一些關於正念的不同觀點。正念有別於超覺靜坐(TM),比起靜坐,正念更像是透過智慧來重新觀看「我」這個被持續使用的詞彙,而這份智慧也是佛教的核心觀點。若將正念與靜坐畫上等號,那其實太過縮限了透過正念擴展生命的諸般可能。
Thumbnail
正念的益處 這種快樂源於高貴的情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感官的快樂無法與它相比,而且只要你願意修練,這種快樂唾手可得,你不需要付一分錢就能得到它。 把握主要的掌控法 經行(或行禪) 本範例音檔使用網際智慧文字轉語音技術。
Thumbnail
正念的益處 這種快樂源於高貴的情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感官的快樂無法與它相比,而且只要你願意修練,這種快樂唾手可得,你不需要付一分錢就能得到它。 把握主要的掌控法 經行(或行禪) 本範例音檔使用網際智慧文字轉語音技術。
Thumbnail
正念(Mindfulness)是生活的態度,生活存在的方式。 真誠、真心、真實,是一個人深度覺知的身心意展現。人在正念中,身心內在與外在是合一的,不會有內心衝突、矛盾,說的話、行為是優雅的,生活是輕鬆自在。正念減壓國際合格導師張振興資深顧問,致力於推廣正念教育、正念企業與職場。
Thumbnail
正念(Mindfulness)是生活的態度,生活存在的方式。 真誠、真心、真實,是一個人深度覺知的身心意展現。人在正念中,身心內在與外在是合一的,不會有內心衝突、矛盾,說的話、行為是優雅的,生活是輕鬆自在。正念減壓國際合格導師張振興資深顧問,致力於推廣正念教育、正念企業與職場。
Thumbnail
「正念」不是正向思考,而是「自我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人事物」。源自東方禪修,到卡巴金博士發展出科學化的修行系統,廣泛運用於醫學界、企業界、教育界、心理界…的當代正念課程,有助提升專注力、覺察力、領導力、溝通力與情緒力;減輕壓力、疼痛與不開心等負面感受。
Thumbnail
「正念」不是正向思考,而是「自我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人事物」。源自東方禪修,到卡巴金博士發展出科學化的修行系統,廣泛運用於醫學界、企業界、教育界、心理界…的當代正念課程,有助提升專注力、覺察力、領導力、溝通力與情緒力;減輕壓力、疼痛與不開心等負面感受。
Thumbnail
學會如何「打坐」之後,第二步便可以來修練「正念冥想」了。 何謂「正念冥想」? 正確的說,「正念」和「冥想」是兩個概念。 所謂「正念」,是有意識地察覺。是一種注意力的練習。它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維持在當下。也就是說通過此練習,可以有意識地察覺、集中注意力在當下的想法、感覺、行為和一切的事情上。
Thumbnail
學會如何「打坐」之後,第二步便可以來修練「正念冥想」了。 何謂「正念冥想」? 正確的說,「正念」和「冥想」是兩個概念。 所謂「正念」,是有意識地察覺。是一種注意力的練習。它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維持在當下。也就是說通過此練習,可以有意識地察覺、集中注意力在當下的想法、感覺、行為和一切的事情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