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說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為什麼常常會自找藉口,說:要知行合一,很難!說這句話時,其實是個藉口,自找下臺階而已。
意念一起,人本身是否知道這念是惡?當然知道。那為什麼還是要做呢?就因為那惡念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若是明知是惡念,而還是要去做,那所謂「明知」已不是真知,不是良知的知;而只是意念的知,也就只是一個搖擺不定的意識而已。
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所謂的「工夫」,就是要切切實實地修煉、要徹徹底底地涵養,並非空談要合一;否則,那只是閑說話,只是假空話。
咱們的良知,本應知善知惡、知是知非的,而同時又能為善去惡、好是惡非的。前者就是「知」,而後者就是「行」。當良知知此善此惡的同時,便已油然生發出好此善、惡此惡了,所以說「知是行之始」。
反過來說,當咱們表現出為善去惡、好是惡非的同時,這不僅表示知善知惡的知是真知,而且表示這個真知已具體落實而成為真實的行為了,所以說「行是知之成」。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當良知知得是非善惡到真切篤實的時候,在心態上,便自然是其是而非其非、好其善而惡其惡,所以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
反過來說,當咱們的視、聽、言、行,乃至意念而達於明覺精察的景況,便自然知是知非、知善知惡,所以說「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陽明依據《大學》的一個示例:如好好色,如惡惡臭。
當人聞到一股惡臭,很自然就會用手遮鼻;即使沒用手遮鼻,但其內心已同時討厭那股臭味。「聞到」,就是知;「用手遮鼻」或「內心已同時討厭那股臭味」,就是行;而這知與行,是同時呈現表露的,這就叫做知行合一。

所以,陽明說知得真切、知得確實,就會即時表露行動。而當這個行動時時明覺、處處精察,這就會印證道德上的知,而堅信這個知與行的實在,而使心安。
既然人本有良知,能知善知惡,那為什麼不做自己的主宰呢?
(寫於2022年8月3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2會員
    808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下的人,一提到「隔離」就怕怕!但,自己的良心被自己的私欲隔離,就若無其事,還「理直氣壯」地說:「個個都係咁架啦!」 問問大家: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當然會啦! 如果丟失了本心呢?會立刻去找嗎? 有人問:良知在那裡?
    良知人人本有。故良知即本知,非指良與不良。 陽明說:「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傳習錄上】 或問:良知,可以忘患難、出生死、去功名;又說人人本有良知。但,何以又未能感受如實如現呢? 人類最終的價值根源,就在良知!
    前文交代為什麼要立致良知教;然則,什麼是致良知教呢? 人不是神,不可能完美;即使生前能立己立人、達己達人,一樣會有人攻擊批評,一樣會有人捏造誣陷的,無怪老子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有人說可、說對的,自然就有人說不可、說不對的,這就是人生百態。
    人有飲食男女——食色之性,告子與孟子辯論人性時,也講得很清楚,你說孟子當時理解不理解?當然理解。孟子之後,荀子力批孟子的「性善說」,說:「人之性惡,其善偽也。」也就是說,人性本惡,否定人有先天的道德力量。之所以見善,乃後天改造的。荀子這些觀點,雖在孟子死後而發,但孟子在世時,相信孟夫子也是理解的。既
    大家都聽過斥罵人「喪盡天良」,又或呼天搶地喊「天理不容」、「良心何在」。那麼,究竟天理與良心有什麼關係? 「天良」,就是天理與良心,如果從陸象山和王陽明的思路來說,天理即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 天理,並不是外在抽象之理,而是內在於吾人的本心的。當本心真誠惻怛,如如地昭明朗現,便是天理。
    《大學》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朱熹解格物為「究物窮理」,這顯然與陸象山以致與先儒不同。誠然,天下物,有則有理;究物,固然可以窮理,但此乃認識論的路子,與良心的感應何干? 要意誠、要意善,就必須致良知、彰顯良知,而使意歸於誠、歸於真、歸於善。 (2022-8-13)
    時下的人,一提到「隔離」就怕怕!但,自己的良心被自己的私欲隔離,就若無其事,還「理直氣壯」地說:「個個都係咁架啦!」 問問大家: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當然會啦! 如果丟失了本心呢?會立刻去找嗎? 有人問:良知在那裡?
    良知人人本有。故良知即本知,非指良與不良。 陽明說:「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傳習錄上】 或問:良知,可以忘患難、出生死、去功名;又說人人本有良知。但,何以又未能感受如實如現呢? 人類最終的價值根源,就在良知!
    前文交代為什麼要立致良知教;然則,什麼是致良知教呢? 人不是神,不可能完美;即使生前能立己立人、達己達人,一樣會有人攻擊批評,一樣會有人捏造誣陷的,無怪老子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有人說可、說對的,自然就有人說不可、說不對的,這就是人生百態。
    人有飲食男女——食色之性,告子與孟子辯論人性時,也講得很清楚,你說孟子當時理解不理解?當然理解。孟子之後,荀子力批孟子的「性善說」,說:「人之性惡,其善偽也。」也就是說,人性本惡,否定人有先天的道德力量。之所以見善,乃後天改造的。荀子這些觀點,雖在孟子死後而發,但孟子在世時,相信孟夫子也是理解的。既
    大家都聽過斥罵人「喪盡天良」,又或呼天搶地喊「天理不容」、「良心何在」。那麼,究竟天理與良心有什麼關係? 「天良」,就是天理與良心,如果從陸象山和王陽明的思路來說,天理即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 天理,並不是外在抽象之理,而是內在於吾人的本心的。當本心真誠惻怛,如如地昭明朗現,便是天理。
    《大學》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朱熹解格物為「究物窮理」,這顯然與陸象山以致與先儒不同。誠然,天下物,有則有理;究物,固然可以窮理,但此乃認識論的路子,與良心的感應何干? 要意誠、要意善,就必須致良知、彰顯良知,而使意歸於誠、歸於真、歸於善。 (2022-8-13)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重點結論: •      知行合一 •      REITs 包租公 DEA •      又大、不好、算便宜 •      買了打算賺他個 50% •      就讓時間來看看結果啦~ •      KQJ Jay 買入均價為 12.34   ★DEA是什麼? •      就是
    Thumbnail
    當你給別人類似「運動有益健康」這樣的建議時,我們常常聽到的回應是: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像這樣的情境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劉潤卻認為無法知行合一,是因為不了解事情的What、Why、How。 通常描述一件事情,會有三個角度: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但通常我們不會將這三者
    Thumbnail
    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會決定性的影響未來的發展,更取決於的是自己如何看待發生的客觀事實。 隔著幾年,看了同一本書,才剛開始看,便有了神奇的感受。在幾年前看時,我真心覺得這本書無聊,但現在看,我卻覺得有趣,我覺得這是我成長了,也是因為我朝著最初的模樣靠近,我又願意接收與感受自己的情緒、自己不合理的想像。
    Thumbnail
    「知行合一」就是結合洞察力與靈敏度的一種綜和能力(缺一不可)---掌握關鍵細節並預先採取有效行動的能力。組織的績效上就是呈現快速解決關鍵問題的行動力,而不是「評論有餘,行動不足,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的組織氛圍。
    角色要突破困境依靠的是什麼?是對於事件或自身環境所擁有的危機感(覺察),觸發角色行為的動機是想要改變被作者操弄的命運(思考),在這之後他所做出的每一個行動都有可能脫離作者本來預設的軌跡,或者是就這樣永遠的淪陷在作者為他設定好的陷阱之中(執行),他唯一不能掙脫的就是他原始的習慣(性格),唯有在主角改變
    Thumbnail
    我躺在雪地上,感受著從地面傳來的低溫,雙眼靜靜看著明亮無瑕的天空,融化中的雪地就這麼親切的跟我說了一聲早安。如果這是一個旅遊行程,我一定不會理會路人的驚奇眼光,然後好好感受一下倒臥雪地的舒暢感,但公務在身也只能趕緊起身,拍掉身上的雪,稍微活動一下痠痛的筋骨,繼續往教室奔去。
    Thumbnail
    知行合一是否存在? 知行合一是否真的為好? 知行合一是否也反倒有害?
    Thumbnail
    Alex Blăjan on Unsplash   人生要有意義才能成功,這是多次書本教我的事,不管走到哪裡的書局,還是生活上的所面對的各種大小事,都教我一件事:人生要有意義才能成功。樂觀的人,不會被打倒,即使摔倒了,失敗了,負債了,走到了窮途末路了,也要怎麼學會站起來,努力嘗試,找到方法,全力以赴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重點結論: •      知行合一 •      REITs 包租公 DEA •      又大、不好、算便宜 •      買了打算賺他個 50% •      就讓時間來看看結果啦~ •      KQJ Jay 買入均價為 12.34   ★DEA是什麼? •      就是
    Thumbnail
    當你給別人類似「運動有益健康」這樣的建議時,我們常常聽到的回應是: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像這樣的情境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劉潤卻認為無法知行合一,是因為不了解事情的What、Why、How。 通常描述一件事情,會有三個角度: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但通常我們不會將這三者
    Thumbnail
    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會決定性的影響未來的發展,更取決於的是自己如何看待發生的客觀事實。 隔著幾年,看了同一本書,才剛開始看,便有了神奇的感受。在幾年前看時,我真心覺得這本書無聊,但現在看,我卻覺得有趣,我覺得這是我成長了,也是因為我朝著最初的模樣靠近,我又願意接收與感受自己的情緒、自己不合理的想像。
    Thumbnail
    「知行合一」就是結合洞察力與靈敏度的一種綜和能力(缺一不可)---掌握關鍵細節並預先採取有效行動的能力。組織的績效上就是呈現快速解決關鍵問題的行動力,而不是「評論有餘,行動不足,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的組織氛圍。
    角色要突破困境依靠的是什麼?是對於事件或自身環境所擁有的危機感(覺察),觸發角色行為的動機是想要改變被作者操弄的命運(思考),在這之後他所做出的每一個行動都有可能脫離作者本來預設的軌跡,或者是就這樣永遠的淪陷在作者為他設定好的陷阱之中(執行),他唯一不能掙脫的就是他原始的習慣(性格),唯有在主角改變
    Thumbnail
    我躺在雪地上,感受著從地面傳來的低溫,雙眼靜靜看著明亮無瑕的天空,融化中的雪地就這麼親切的跟我說了一聲早安。如果這是一個旅遊行程,我一定不會理會路人的驚奇眼光,然後好好感受一下倒臥雪地的舒暢感,但公務在身也只能趕緊起身,拍掉身上的雪,稍微活動一下痠痛的筋骨,繼續往教室奔去。
    Thumbnail
    知行合一是否存在? 知行合一是否真的為好? 知行合一是否也反倒有害?
    Thumbnail
    Alex Blăjan on Unsplash   人生要有意義才能成功,這是多次書本教我的事,不管走到哪裡的書局,還是生活上的所面對的各種大小事,都教我一件事:人生要有意義才能成功。樂觀的人,不會被打倒,即使摔倒了,失敗了,負債了,走到了窮途末路了,也要怎麼學會站起來,努力嘗試,找到方法,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