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當感覺生起時,覺知它們。你為何去追逐它們呢?感覺是不穩定的,一下子這樣,一下子那樣,它們是依賴變異而存在的。我們這裡所有的人,一樣都是依賴變異而存在。氣呼出之後就必然會再吸進,它勢必要有這樣的改變。試著只吸,你做得到嗎?或者只試著呼出而沒有吸進……你辦得到嗎?假使沒有這樣的變更,你可以活多久?吸進與呼出必須一定都有。
感覺也是一樣。這些東西都必定要有。如果沒有感覺,你就無法增長智慧;如果沒有錯,也就沒有對可言了;在你可以看見什麼是錯的時候,你必須要先看見正確的;你要正確之前,必須先了解錯,事情就是如此。
對一位真誠修行的學生而言,感覺越多越好。但有很多禪修者卻逃避感覺,不想要解決它們,這就好像不去上學、不聽老師的話的頑皮學生。這些感覺正在教導我們,當我們認識感覺的時候,我們才算是在修習佛法。 在感覺中能保持平靜就如同了解這裡的猴子一樣──一旦你了解猴子是如何時,你便不會再被牠們所煩惱了。
佛法的修習也是如此。佛法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同在的。佛法不是關於天上的天使或這類東西,而只是很單純地關係著我們,關係我們當下的所做所為。觀照你自己,有時快樂,有時痛苦,有時舒適,有時悲痛,有時愛,有時恨……,這就是佛法。你看到了嗎?你應該認識這個「法」,你們必須閱讀自己的經驗。
良因曰 :
我們對於不喜歡的境界,往往採取回避的態度。例如我們不喜歡一個人,就儘量不要想到他;不好的習氣現前,不是放縱它就是壓抑它……這些方式,其實都是在增長煩惱的勢力。
當我們面對心中的敵人——煩惱現前時,越是不想見它、越是害怕它,實際上我們正在不斷地加持它:「你非常強大、你非常強大、你非常強大……」。也因此,越是回避不敢面對的問題,越難克服。 在「一個怕鬼比丘的故事」,「喜馬拉雅山的猴子」等故事中 ( 故事內容可以到百度搜尋 ),我們很明顯的看到這個例證,往往煩惱是被我們加持出來的。
因此,在放下對煩惱的執著前,首先就是要面對它,無所畏懼地著它起落,從起落中審視它的無常相。既然是無常,何必取捨呢 !
這就是透過經驗的直觀,以無常的智慧,來「看破、放下、自在」的方法,在此先有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