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動機 | 為什麼你會做這件事情?
人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行動,這個過程可能快樂、可能不快樂。是否曾經想過自己現在從事的某些事情,是為了哪些原因而行動呢?
動機本質 | 獲得與不獲得
我們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獲得什麼東西,又或者說不獲得什麼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會隨著每個人的經歷和性格產生變化,例如我喜歡運動而他討厭,那對我來說運動是我想獲得的外在事物,卻同時是他不想獲得的外在事物。
獲得
我們會希望獲得某些外在的東西,譬如說錢財和事業;希望自己獲得內在的某種感情,譬如快樂和幸福。其中,外在的東西通常會象徵或代表某些內在的感情,像是錢財代表休閒娛樂的成本,因此是快樂的象徵。
外在事物
當一個外在的東西具有許多的象徵,就代表這件東西的重要性相當高,譬如說錢財有一句俗語:沒有錢就萬萬不能。這代表了錢的重要性相當巨大,因為它可能可以換成許多內在的情感。
這份「可能」讓錢具有另一個俗語:錢非萬能。因為無論它的價值多麼龐大和巨大,依然有一個轉換和消耗的過程。這些過程需要時間,甚至會損耗,造就了錢在某些時候看似重要卻無法滿足人。
內在事物
內在的東西光是存在本身就能驅動人,不需要任何轉換。許多知名故事很常見一些橋段,當 NPC 詢問主角「為什麼」時,主角會回答「不為了什麼」,因為行動本身就會帶給主角內在的收穫,也就是說主角做完事情後,馬上就獲得了某種內在感情。
內在的驅動力遠大於外在,尤其是在獲得內在東西時。當我們渴望某種內在的感情,這種感情會產生相當大的效果,結合上故事常見手法「矛盾」,就能營造出類似「為了幸福,他成為惡魔,屠殺百萬人。」這種具有張力的故事。
不獲得
我們會希望避免獲得某些外在的負面事物,譬如說負債和受傷;希望自己避免獲得內在的某種感情,譬如悲傷、愧疚、痛苦等。
行動力
為了「不獲得」某項東西會比想要「獲得」某件東西更缺乏行動力。因為獲得某件東西,可以想要獲得更多;為了不獲得某件東西,只要確定自己不會獲得這件東西,於是就不管了。
強制力
雖然「不獲得」行動力較低,但是強制性卻是為了「獲得」無法比擬的強而有力。人會為了「不獲得」死亡的下場,我們會為此做許多事情;黑道會為了「不獲得」無情無義的評價,為了兄弟兩肋插刀。
為了「不獲得」的動機通常會跟「底線」結合,同樣結合故事常見的「矛盾」手法,就能營造出「為了避免受封成神,她轉職成為農夫」這種具有轉折的故事。
後記
因為這篇文章的內容是我看完《遊戲設計的藝術》這本書後,重新繪製示意圖,原本不是獲得與否,而是追求愉悅跟逃避痛苦。不知道哪一個比較適合這份示意圖呢?
瓶裝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