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兩端的兩個人
筆者有位大學同學阿威,畢業後沒有隨著學長姐們的腳步,踏入大型公司任職,而是選擇在旅行業彈性工作的方式,遊歷於各個海島名勝,打工換宿,儘管身邊的存款從來沒有超過10萬元,但從他的ig上可以看出他過著相當精采的生活。
另一位朋友阿堂,外派至東南亞國家,單身年紀甫過30即年收上千萬,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非名牌不買、非名車不開,出手闊綽,是多名女子的乾爹。
乍看下阿堂年輕得志,擁有一切,然而阿堂的工作有相當危險性,也需要承擔大量的壓力,甚至已經出現睡眠上的問題,許多人勸他應急流勇退,然而他實在無法放棄醇酒美人的生活,壓力反而使他為了補償而更加揮霍無度。相較之下阿威雖然身無分文,物質匱乏,然而心靈卻相當富足,無拘無束,
可怕的物質漩渦,換來的可能是無止境的空虛
天差地遠的經濟實力,同樣享樂的人生哲學,阿堂的生活方式可能令人匪夷所思,買下價值百萬的名錶,一次也沒戴過,酒店女人的一句話買下市中心的指標豪宅,只要一有空,就是花錢、花錢、花錢...所購買的物質早就遠遠超過需求,甚至說每每回到台灣這幾天,除了買精品,靈魂沒有任何目的。
說實話,他的高收入或許是有點令人羨慕,但他的生活卻無法令人恭維,看起來就只有無窮無盡的空虛。
有錢是好事,但也要慎防過多金錢迷失自己
在筆者的身邊,不只有阿堂這個例子,多的是原本是普通人,因為機運飛上枝頭做鳳凰,但如果選擇放縱物慾,結果生活卻過得一點也不開心,除了向阿堂這種取得意外之財的機會外,更多是嫁給富豪的的普通姑娘,拿著名牌包回故里炫耀了幾年,接下來就開始陷入嚴重的自我認同問題,以及對於抓住老公患得患失的焦慮...
有錢能買到快樂,但過度消費卻不行
有錢當然可以買到快樂,生活上有太多問題需要錢來解決,但如果無論是迷失在精品消費或是酒池肉林,快樂效應降低的速度絕對會高於金錢流失的速度。
美國有做過研究,其實會讓人快樂的事情往往很簡單又很便宜,如散步、園藝、助人,真的不用將成就感建立在永遠填不滿的鞋櫃上。
金錢在到達一個臨界點之後就只是數字,人生的意義的追求,金錢只是輔助而不是全部,或許這就是許多並非靠創業而爆富的普通人,財富往往無法守住三代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