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職前家人就在嘗試的4+2R飲食法,而我在離職後終於有可以自由安排運用的時間,來對自己進行一場不那麼大型卻極有可能是長期挑戰的自我試驗。一方面是因為家人在進行了幾天後,表現出肉眼可見的成效,另一方面,另一位家人預計在今年秋天舉辦婚禮,而我想要盡可能以最好的狀態參與。
白話說,我就是想要嘗試不同的方法減重。
以前大學時,為了實習前的一個重要典禮實施了長達一年的減重計畫,除了少吃之外也有每天的運動,雖然後來維持了一陣子的體態,但在沒有控制飲食和維持運動習慣的情況下漸漸復胖,甚至更胖,而看著日漸走樣的身體內心是沮喪的,後來則演變成逃避與視而不見。
在離職前一年,我認知到這樣不行,於是又開始進入減重的生活。我草草做了一些功課,知道減重要成功不僅要運動,飲食上也必須做調整。一年來自己摸索出來的一套是有所進展的,卻極其有限,尤其在體脂的部分根本難以撼動。
試行4+2R的家人推薦我先找資料研究。起初我半信半疑,最後決定親自嘗試。當然在執行之前也看過不少資訊,尤其是王姿允醫師的這本書:
《增肌減脂:4+2R代謝飲食法》是最主要的參考依據,加上網路上非常多人的分享經驗與筆記,獲得了不少幫助。
王醫師的書從健康角度著墨,提供研究數據與實踐方法,讓讀者認識4+2R每一個步驟的目的與重要性。比如,強調以高蛋白低醣取向的飲食做主軸,可以穩定血糖的波動,也提出研究顯示,瘦身關鍵在於高蛋白飲食,並非低碳水化合物;或在R2時期的飲食選擇著重於培養腸道菌叢,同時提出佐證怎麼樣的菌叢如何影響身體吸收營養素。這些觀念都是以往我靠自己隨意查找資料時忽略,甚至根本沒有想過的。
另外,書中也提出飲食控制不代表就要餓肚子。其實這個觀念在我調查諸多減脂食譜時,也看到是被頻繁強調的重點。身為一個曾經使用限制食量的方法來減重的人,在這一點上很能感同身受。餓肚子只會帶來恐怖的惡性反饋,身體長久處於飢餓狀態,在放縱或放棄控制飲食之後很容易遭受反彈,不僅是身體上的,在心理上也會獲得更龐大的壓力與挫折,甚至陷入長期的外貌焦慮──這也是4+2R讓我想要嘗試的主要原因,它主打不讓人餓。
最後也最重要的,這本書提醒讀者4+2R飲食控制法並非一蹴可及,也不是達成目標就可以放手隨便吃,而是引導實行者在這段期間養成一套自己終生適用、終生可用的飲食規則。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它給出了一個很棒的觀念,世間沒有一個可以立刻減重又不復胖的方法,維持住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重點。
在執行4+2R之前我也問過自己:為什麼我想要減重?如果只是外貌焦慮,那麼改善的方向或許不在生理,而應該聚焦於心理上的調適。
在深入了解這個飲食法之前,我確實是為了外在而想要減重。我想要知道再一次瘦下來的我在外貌與扮相上的潛力。當時的我隱隱懷抱著一種可以立即見效而且不會回逆的取巧心態,但認真研讀之後,這些魔法般的幻想泡泡一一被戳破,在知道4+2R飲食法的每一個階段都只是演練,最重要的是實踐並維持的功夫時,我有一度想要放棄嘗試,因為我沒有信心可以維持這樣的飲食一輩子那麼久。
讓我下定決心的關鍵是某天聽到一個podcast節目在介紹日本近期的「健康壽命」調查。
「健康壽命」與實際壽命不同,而是定義在健康無病、可正常生活不需他人照護的年齡。我盤算著潛在的慢性病家族病史,老早就站隊不婚生主義的我必須盡可能延長健康壽命才行,而我認為4+2R飲食法的練習,可以是一條通往擁有健康身體的未來的可靠道路,而我不需要依靠任何人,獨力就可以達成。
如果僅僅是為了外貌好看,可以穿好看的衣服而做減重減脂,我想我一定會在達到某種程度的目標後就終止飲食控制了,但如果是為了長遠的健康著想,或許就可以走得長遠。
我在六月一日,也就是表定離職日的隔天就立刻投入了4+2R飲食法的行列,至今已經三週快要一個月。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從一開始覺得必須嚴格實行書上的每一個時期的每一個規則,甚至因為沒有達到某個標準而懷疑起自己,懷疑起整個飲食法的效用,到現在已經可以比較坦然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
我發現這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減重減脂的旅程,也很難說是一場抗戰,而是一段與生理意義上的身體,悠長的自我對話、自我溝通,沒有失敗不失敗的,最終必有收穫。平時生活真的很難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別說微小的變化了,而開始4+2R飲食法之後,我開始懂得察覺這些變化,試圖理解這些變化的原因,花時間觀察身體是否漸趨健康,是否要調整又該如何調整。
在某種意義上,這實在與修行有些相像。
說不定照顧生理自我是一扇通往精神自我的門扉,身體健康了,也自然會影響內在吧。
✨歡迎對我有興趣的朋友加入
我的沙龍跟我互動,或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
贊助我繼續寫好文章好故事!
✨也歡迎關注
我的噗浪,我會在那裡分享我的日常、讀書與觀影心得,與一些零碎無法寫成正式文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