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作家楊絳的著作當中,〈我們仨〉這本回憶錄深深地打動我的心。尤其是第二部〈我們仨走散了〉,是我反覆閱讀的篇章。
她曾在自傳裡提到,父親說:「鳥兒才成群結隊,鷹都是要展翅高飛的。所有的遠方,都只能自己去走走。」
這句話在我看來,不是鳥兒和老鷹的高低之分,而是,生活的重量。
在思索這句話之前,「一卡皮箱」的生活型態,曾讓我自以為是隻孤鳥。而在這句話的提點之下,我才意識到,候鳥是群居的飛禽。牠照既定的路線飛,牠跟著大家走。候鳥其實很有團隊意識。
想飛,理所當然是飛向天空。聽起來,似乎很美好。
在那些對野生動物很友善的城市裡,我常看到野鳥在街上閒晃,還人模人樣地撐著那兩隻鳥仔腳過馬路。對牠們而言,能停下就不跳躍,能走路就不拍翅。起初,我以為牠們被城市化,變懶惰了,直到我看了相關資料才知道,原來,飛翔,是很消耗體力的事。也就是說,體態輕盈的背後,關乎的是生存問題。
回頭來看楊絳說的「所有的遠方,都只能自己去走走。」在一望無際的天空裡,成群的鳥兒也好,高飛的孤鷹也好,沒人會把翅膀借給你。能飛多遠,或者要飛多高,對自己交待得過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