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書選閱讀#086】權力與進步:技術創新是否對社會有利,取決於我們對技術的選擇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收到書時比我想像的要厚上許多。

raw-image

​花了幾天時間看完《權力與進步》這本書,相當敬佩兩位作者投入二十多年的時間與精力完成這本鉅作,書中對於科技、不平等與制度的研究,以及近一百多頁的注釋及說明、參考書目,更讓我眼界一開。

​內容圍繞著一個議題:技術創新,就代表著進步?

​先說結論,書中的觀點認為,技術創新並不一定對社會有利,而是取決於我們對技術的選擇。

​...

​本書的兩位作者 Daron Acemoglu 和 Simon Johnson 都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也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和作家,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經濟增長、技術變遷、勞動經濟學等。

​他們回顧過去一千年的人類發展歷史,總結出以下三個觀點:

一、技術的進步並不是自動或必然的,而是受到權力和政治的影響。
二、技術往往傾向於使少數精英受益,卻忽視或剝奪大多數人的權利和福祉。
三、要實現真正的共享繁榮,就必須重新塑造技術的發展路徑,讓技術成為賦權和民主化的工具,而不是少數人的壟斷和控制。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時讓我想起了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和《人類大命運》等書,裡面同樣提到了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權力的轉移與進步所帶來的影響。兩本書之間的確有某些關聯性,也推薦給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

​以下就針對這三個觀點,整理我閱讀後的一些理解與重點。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38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高產出的本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讀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關於投資之外,我從查理.蒙格身上學習到的五種智慧,包括思維、閱讀、學習、覆盤與格局。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高功率用腦,那麼你就得對環境和心境高度敏感。大腦不是孤立的思考機器,它的功能會受到身體、周圍的環境及人的強烈影響。如果能運用外在環境所創造的條件,就能更有效發揮大腦的本能。
我們正面臨一種由人口結構和科技創新所驅動的社會變遷。過去依循著教育、工作、退休,然後死亡的人生序列,將不復存在;擁有更多的選擇,卻也面對著更多的挑戰。這是一場:多世代革命。何時該求學、工作?何時又該退休?過去按照年齡來劃分的階段,不再是標準答案。
讀人之前,先讀懂自己。​我認為這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而多元的方法,綜合了心理學、人格科學、非語言行為等領域的知識,透過讀人來提升社交關係,以及在溝通、談判等場景中能更順利的導向我們期望的方向來發展。
我們可以追求目標的成功,也可以追求卓越的成就;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只要我們願意傾聽內在的聲音。這也是史蒂芬·柯維在《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中所提到的第八個習慣:發現內在的聲音。發現自己內在的聲音,也幫助他人發現內在的聲音;這麼一來,彼此都能實現更高的成就與意義。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是你準備好了,其實去創造自己的機會就好。不需要是最厲害的那個,只要是最合適的就行了。沒能掌握到機會,自己創造機會總抓得到吧?
重讀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關於投資之外,我從查理.蒙格身上學習到的五種智慧,包括思維、閱讀、學習、覆盤與格局。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高功率用腦,那麼你就得對環境和心境高度敏感。大腦不是孤立的思考機器,它的功能會受到身體、周圍的環境及人的強烈影響。如果能運用外在環境所創造的條件,就能更有效發揮大腦的本能。
我們正面臨一種由人口結構和科技創新所驅動的社會變遷。過去依循著教育、工作、退休,然後死亡的人生序列,將不復存在;擁有更多的選擇,卻也面對著更多的挑戰。這是一場:多世代革命。何時該求學、工作?何時又該退休?過去按照年齡來劃分的階段,不再是標準答案。
讀人之前,先讀懂自己。​我認為這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而多元的方法,綜合了心理學、人格科學、非語言行為等領域的知識,透過讀人來提升社交關係,以及在溝通、談判等場景中能更順利的導向我們期望的方向來發展。
我們可以追求目標的成功,也可以追求卓越的成就;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只要我們願意傾聽內在的聲音。這也是史蒂芬·柯維在《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中所提到的第八個習慣:發現內在的聲音。發現自己內在的聲音,也幫助他人發現內在的聲音;這麼一來,彼此都能實現更高的成就與意義。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是你準備好了,其實去創造自己的機會就好。不需要是最厲害的那個,只要是最合適的就行了。沒能掌握到機會,自己創造機會總抓得到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但我們重視閱讀,其實也是希望閱讀可以輔助我們,無論是在提升學習技巧,或是拓展學科領域知識,甚至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擾,我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方法,進而實際應用在生活中。因此,讓自己習慣多方閱讀各領域書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方格子中有不少愛書成癡、熱衷於閱讀的知識渴求者,且不吝於與讀者們分享讀後觀點與分析,期盼讓每位 Premium 會員踏進方格子後,透過創作者們的重點整理,能快速吸收每本書的精華與精彩!vocus Premium 首月訂閱僅 $1 元!
最近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夯,款式也越來越多種,我自己用閱讀器也用了兩年左右了,有鑑於許多親朋好友常常來問電子書閱讀器要怎麼挑,經過長時間的整理與心得,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了! 這篇會分為電子書優缺點介紹跟挑選建議,從平台、尺寸、規格都有,以及使用之後的生活改變!
Thumbnail
雖然很多年度必讀都是10本,但今年我真的選不出這麼多本,所以就乾脆的101選5,只挑5本我私心覺得符合2個選書標準的優質好書來推薦兼回顧。
Thumbnail
電子書閱讀器到底哪裡好?如果想要購入的話要怎麼挑選呢? 我們是好物星球,綜合兩人的理性與感覺,把買東西的過程與經驗寫成一篇篇文章,幫助你做出最好的決定! 
Thumbnail
比起實體書,我會習慣用電子書閱讀器嗎?腦袋的吸收效果好嗎?先來一場紙本與電子的讀書實測吧。 不過,滑了好幾年的手機,倒也沒出現過的內容難吸收的問題(突破盲點)。隨後,又要如何在閱讀器市場海中,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Reader?
Thumbnail
標題是2020年度必讀,但是我選書的標準並不是2020年出版的書,而是我在這份我自己的閱讀清單-2020年中,在今年閱讀的160本書內,選出我心目中的10本必讀。
Thumbnail
閒來看了一下去年閱讀書目做的筆記,有點意外居然有十多本,比我預期的多不少,雖然有些沒有讀完,但也是獲益不少,以下收錄一些我覺得很棒有記錄下來的內容。
Thumbnail
「我的作品從不憑空而來,那是我感受到體內流動的情緒之後,將他們從心裡一一「消化、抽絲剝繭」之後方才轉變為一張張的攝影作品。 」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但我們重視閱讀,其實也是希望閱讀可以輔助我們,無論是在提升學習技巧,或是拓展學科領域知識,甚至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擾,我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方法,進而實際應用在生活中。因此,讓自己習慣多方閱讀各領域書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方格子中有不少愛書成癡、熱衷於閱讀的知識渴求者,且不吝於與讀者們分享讀後觀點與分析,期盼讓每位 Premium 會員踏進方格子後,透過創作者們的重點整理,能快速吸收每本書的精華與精彩!vocus Premium 首月訂閱僅 $1 元!
最近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夯,款式也越來越多種,我自己用閱讀器也用了兩年左右了,有鑑於許多親朋好友常常來問電子書閱讀器要怎麼挑,經過長時間的整理與心得,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了! 這篇會分為電子書優缺點介紹跟挑選建議,從平台、尺寸、規格都有,以及使用之後的生活改變!
Thumbnail
雖然很多年度必讀都是10本,但今年我真的選不出這麼多本,所以就乾脆的101選5,只挑5本我私心覺得符合2個選書標準的優質好書來推薦兼回顧。
Thumbnail
電子書閱讀器到底哪裡好?如果想要購入的話要怎麼挑選呢? 我們是好物星球,綜合兩人的理性與感覺,把買東西的過程與經驗寫成一篇篇文章,幫助你做出最好的決定! 
Thumbnail
比起實體書,我會習慣用電子書閱讀器嗎?腦袋的吸收效果好嗎?先來一場紙本與電子的讀書實測吧。 不過,滑了好幾年的手機,倒也沒出現過的內容難吸收的問題(突破盲點)。隨後,又要如何在閱讀器市場海中,撈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Reader?
Thumbnail
標題是2020年度必讀,但是我選書的標準並不是2020年出版的書,而是我在這份我自己的閱讀清單-2020年中,在今年閱讀的160本書內,選出我心目中的10本必讀。
Thumbnail
閒來看了一下去年閱讀書目做的筆記,有點意外居然有十多本,比我預期的多不少,雖然有些沒有讀完,但也是獲益不少,以下收錄一些我覺得很棒有記錄下來的內容。
Thumbnail
「我的作品從不憑空而來,那是我感受到體內流動的情緒之後,將他們從心裡一一「消化、抽絲剝繭」之後方才轉變為一張張的攝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