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你自己嗎?
你有帶著小孩認識自己嗎?
還是只有急著教規矩跟盯學業?
這本書作者是曲智礦老師,
他也有ADHD。
他是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的創辦人,
有著豐富的輔導特殊生經驗。
曲老師藉由訪談許多有特殊氣質的名人,
帶著我們看見這些人的心路歷程,
將這些轉成我們對這群人理解的養分。
曲老師也在訪談的篇章後面跟我們談話,
理論跟實際輔導經驗兼具,
看這本書,就像在挖金礦,
收穫滿滿!
書中有個篇章在談青少年對時間的認知。
青少年的認同危機,
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對時間缺乏清楚認識。
例如:
他們較難理解時間不可逆的概念,
過度的沉浸在過去,
沒有辦法把目光放在當下的任務。
我的學生們才國小,
對於抽象的時間概念,
更是模糊不清。
最常見的:
曾經錯過,
就很執著認定自己不在行,
搞得自己無法動彈。
大人必須看見並幫忙。
這邊讓我聯想起脆弱的力量,
書中特別談到內疚和自卑的差別。
我們可以內疚:
我做錯了這件事情。
但是不要自卑:
我就是學不會。
教孩子如何看待做錯的事情之前,
自己應該先做好榜樣。
高敏感是種天賦,
這群人類可以敏銳察覺別人想法,
進而調整自己。
但是,
也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自責。
曲老師說,
這就像手機同時開著很多應用程式,
耗電量驚人。
當我們認出小孩的敏感,
應該要更仔細的應對,
更能知道他們的辛苦。
高敏感的小孩常常鑽牛角尖,
我們應該要一起努力:
創造自己的價值,
而不是一直討人喜歡。
教育更是一個值得努力的地方:
不是標準化、規格化,
而是要努力讓小孩長出自己的樣子。
許多小孩,
非黑即白,
沒有灰色空間。
面對這群小孩,
相處過程應該更要有彈性。
給空間、也要願意給時間,
接受考驗的完全是大人。
大人的彈性及情緒穩定度要夠,
才能好好的執行。
不過這邊也常讓人疑惑,
難道面對特殊的小孩,
只能順從嗎?
沒人這麼說啊~
但也不能只是靠罵靠打,
他只會急著遠離你跟裝裝樣子。
建立關係,
才有機會發揮影響力,
才可能幫到他們。
這段我收穫良多,
也立刻應用在課堂中。
曲老師提醒,
面對容易分心的小孩,
我們應該要引導他們覺察自己的不專注,
而非一直要把專注時間拉長。
當他們有能力辨識出自己分心了,
就有機會自己再一次的啟動專注。
我和學生們討論,
班上那些看似很專心的同學,
並不是有辦法專心一整節課,
他們厲害的地方在於:
有辦法把分心的自己拉回課堂,
繼續上課。
我們設計了一個符號,代表分心。
一旦分心就紀錄,
重點不是看自己分心了幾次,
而是「看自己重新啟動專注的次數」。
曲老師也提到,
過動小孩就是要有足夠的動,
不要勉強他們一定要規格化的靜下來。
課業明顯不在行的小孩,
也不是盡全力鑽研學業,
而是要花心力一起找有興趣的事。
書中有談到一個案例,
醫療診斷他具有臨界的學障特質,
但是操作能力卻很強。
這樣的落差,
導致他的挫折感很重。
這讓我想起,
許多學習障礙的能力都是落差很大的。
有的小孩其實知道的很多,
但是受限於書寫的能力太弱,
或是動作過慢
讓自己學校生活連連受挫。
面對這類小孩,
如果老師願意適當調整,
他們的世界鐵定很不一樣。
看了好多則真實案例,
這些案例現在可以說是成功的大人。
但是這些案例卻有個相似之處,
在成長過程,
沒有人教導他們要更認識自己,
創造自己的價值。
曲老師不斷提醒:
這些小孩的生活中,
至少要有一個重要他人。
支持著他們,
讓這群小孩知道自己是重要的。
對他們來說,
一切都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