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和媽媽一起看了《周處除三害》。
怎麼說呢?是一齣拍得很用心的爽片。「爽片」要成為爽片,他要滿足觀眾人性本能的需求。他設計了一個個讓你恨之入骨的、讓你覺得噁心的反派,然後再一個個痛快地把他們殺掉。
說穿了,他滿足了人類暴力的慾望。我們要承認,人沒有想像的那麼文明理性。碰到厭惡的人事物時,我們很多時候是想直接用暴力來出口氣的。
最近最讓我生氣,最想揍他一拳的,大概是徐巧芯吧。但我不能,所以很久違的,用畫畫抒發了情緒。
我曾以為台灣不會再誕生像柯文哲這樣那麼讓我討厭的政治人物了吧,但徐巧芯這般同樣相由心生粗魯醜陋的人出現了。怎麼會這樣呢?
但我後來想開了。2010年以後進入了WEB2.0的時代,於是大眾階級、庶民階級藉著流量市場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權力暴漲。於是乎全世界都出現了獻媚流量的政治人物。
柯文哲、徐巧芯這類的政治人物的出現,也只是提醒我們,台灣社會有很大一批特定的群眾存在著,千萬不要忽略了他們。這樣想,心情就寬慰了一點。
這一兩個禮拜,我終於把《文化幽靈》讀完了。這是一本在探討社會、文化如何在人類心靈製造陰影與創傷的書籍。在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專屬於台灣的文化創傷,大概就是大家彷彿都失去了自己的主體一樣,不敢、或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在日本殖民時,台灣沒有自己的聲音。國民黨統治下,挾著大中國意識的黨國體制下,台灣也沒有自己的聲音。在民主化以後,受制於中國經濟力量,台灣還是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每個想替台灣發聲的人,經常不敢真正大聲喊出自己的聲音,深怕「太政治化」、「政治魔人」、「台獨份子」、「逢中必反」之類的批評。長期失聲的人再發聲時,也經常會不小心音量過大,傷了他人。
除了台派外,台灣也有許多不同的族群,他們也同樣失去自己的聲音。他們的歷史軌跡和成長背景並非在台灣本島上,他們可能來自中國各省、來自香港、來自其他國家,他們可能也常常疑惑著自己的主體性、想著要怎麼發出自己的聲音。
所以我在《文化幽靈》讀後心得的文章這樣寫著: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318學運已經過了10年了,好快呀。這些年來,不同的台灣人、不同的族群、社會群體,大家前仆後繼的展現自己存活的姿態。台派人士、反核人士、性別平權倡議者、環保人士、庶民階級、憂心被遺忘的老一輩的社會精英、在社會上辛苦著的還沒有進入權力核心的年輕人、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台灣移民,大家都想喊聲。
台灣未來會怎樣呢?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