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的書籍中有遇到瓶頸,就是在關於接受自己的陰暗面,或是接受每個情緒都是自己(特別是負面情緒的部分),在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當自己在自我批評的時候,到底能怎麼做呢?就算告訴自己:到此為止,不要再繼續亂想。也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了,甚至時不時又湧上心頭不停回放,又讓自己呈現低氣壓狀態。
我覺得似乎只是暫時的壓抑住情緒而已,情緒的確來來去去,但如果又接觸到類似的事情就會再發作起來。所以看到這本關於自我批評的書的時候,就想著讀讀看,說不定會有什麼收穫。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
A.認知(思維),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係是會互相影響的,例如消極的思維會帶來消極的情緒或消極的行動。而改變思維方式就能改變我們做事的方法與面對事物的心態,避免錯失許多機會。
本書一開始藉由案例琳琳指出現代人越努力卻越焦慮的問題,認為其根源在於人們對自己的不自信,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現代社會資訊爆炸,自我成長的速度追趕不上資訊發布的速度,怕被社會淘汰,因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這都是現代人會遇到的問題,像現在網路上各式的新書以及閱讀心得層出不窮,但我閱讀速度又不快,借的書常常在期限到了還沒讀完,又想看看別人的閱讀筆記,心裡常常焦躁了起來。
這個時候,總是告訴自己,我在我的時區裡,用我自己的步調向前走吧!(p.s.之前在閱讀前哨站讀到的“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時區”,默默拿來鼓勵自己XD)
本書將大腦分成本能大腦、情感大腦與理智大腦,想要改變思維就要先弄清楚我們在想什麼,覺察自己在本能大腦、情感大腦作用下的固有思維是什麼。而因為大腦極具可塑性,透過訓練理智大腦,增加積極的思維,就能減少本能大腦與情感大腦對人生的自動導航。
因此別人的任何評論,也只是別人的主觀想法而已,不一定是事實,除非我們選擇相信它。所以要鍛鍊自己的理智大腦,不能任由本能大腦和情感大腦去相信了別人的主觀臆測而掌控我們的人生。就像前段我告訴自己的:走在自己的時區裡。肯定自己的進步,不要讓別人甚至是自己的批評影響到自己。
B.焦慮的天敵-「正念」以及情緒管理的四個步驟:1.覺察,2.識別,3.認同,4.接納。重要的是要先有覺察到,例如覺察到了自己的焦慮。
“卡巴金博士曾說,所謂正念,就是有意識的覺察,專注當下的每一秒,並不加任何主觀。”
“當我們用正念的方式去體察負面情緒時,我們當下的體驗可能是難受或痛苦的,而正念只是允許我們敞開心扉,去體察和感受這種痛苦,而不是逃避。”
“當我們以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生活時,這意味著我們選擇關注在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上,而不是關注在執念上。”
本書提到正念需要用到高度注意力專注於當下發生的事情,覺察事情的發生,不漠視、不逃避,也不加入主觀臆測。尤其是在覺察到負面情緒的時候,不逃避的勇敢面對,才能解決問題。
我第一次試正念冥想,是關於以前積壓很久的事情,但是可能時間太久似乎麻木了,這讓我想到[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裡面提到,要在情緒叢林深處找到核心情緒,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話,那是不是代表這件事的核心情緒被包裹在層層的情緒叢林裡囉?...好難啊...我當下也搞不清楚自己對這件事有什麼樣情緒了...
總之,我換了一個較近期發生的事,當時想起來就還是氣噗噗的,練習了好幾天。我覺得練習正念給我的幫助是當我重新回想事發當時,允許自己體驗它、認同它、釋放它,使自己能逐漸降低對這個事件持續的過度反應。一次不夠,二次、三次直到能夠好好釋放它,我相信慢慢地就能做好情緒管理。
另外,我在想如果練習正念,在有焦躁或緊張的情緒時,覺察到它們,並重新專注當下,最終做好情緒管理。若是能減輕焦慮和壓力,在以後遇到問題時,頭腦也能快速擺脫焦躁感並能做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決定吧!
C.真心接納自己,設立健康的人際界限,關愛與照顧自我,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細心地關愛和照顧自己,意味著我們需要花時間在自己身上,為自己著想,需要停下匆忙的腳步去審視自己的內心。”
“當我們把自我預期設立為「盡力」時,這是我們對人類不完美本質的認可和尊重。這意味著我們接受了自己作為一個人,是有局限性的。”
停止自我批判!練習關愛自己,接受自己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存在。
允許自己覺察到委屈與難過,不要無視傷痛的存在,那會讓傷痛擴大。而且要在情緒初期盡快找出問題所在,才能解決問題。就像本書將身體比喻成船隻,情緒比喻成海水,當有些微海浪時,我們就要注意小心船隻翻覆,而不是等到海嘯來臨,才做出行動。
設定健康的人際關系界限,這是一種自愛的行為,也是負責任的表現。因為要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去幫助他人。
最後要活在當下,關注自身。當希望別人變成我們所期望的樣子時,就會落入「應該」法則的認知誤區裡了,別人的思維、情緒和行為並不受到我們控制,過度關注只會讓自己越來越難受。
所以要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因為改變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好。
結語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曾說,思維方式決定人生和經營,還曾提出「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的人生方程式。”
“「思想導致目的,目的付諸行動,行動形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本書提到的這2句話都透露出思維方式的重要性,積極的思維能帶給人生更多樣性的選擇。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外在環境或是改變其他人,但我們能掌控與改變自己的思維與行動。
我推薦這本書中給常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感到焦慮,常因為沒有做好什麼事而自我批評的人,可以讀讀這本書。除了剖析認知、情緒、行為之間的關係,也有方法步驟來改善思維方式,另外還有一篇幅談到正念與情緒管理部分,特別是常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的人可以試試。
-----------------------------------------------------
這本書其實看完很久了,就是覺得遇到瓶頸,有分裂感,就決定先去看別的書再回來,所以很早就讀完了但閱讀心得寫超久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