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沒有品格、沒有信念、沒有價值的人來講,知識只是他為惡的工具而已啦!”-吳叡人老師
好書分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品格型塑經典,影響日本深遠的一本書
作者:吉野源三郎
脇田和-繪,陳昭蓉-譯
先覺出版
這本日文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就是蒼鷺與少年的電影原文,2013年中文出版首刷,但其實是一本1937年就出版的書,2017年也曾被改編為漫畫,一年銷量兩百萬冊。以上這些是後來寫心得才好奇去查詢。回到這個兒童故事本身,其實非常容易閱讀,也值得誘發思考,書中主角是15歲的少年,那是個貧困的時代,但隨著書本推進思考勇氣、友情、貧富、霸凌,人與社會等議題。然後進一步的思考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與態度應該是什麼。時間進展到80多年後的2024年,我們的資訊與物質其實更加充裕了,可是我們對於為什麼身而為人應該有的態度與價值卻可能更模糊了,我們又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也許透過這樣的故事書,可以引導我們回歸到更加樸實的狀態,品格才是一切的基石,也很適合高年級的孩子自己閱讀。
“能完全改掉以自己為中心思考的習慣的人,其實非常稀少”
曾經人類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平的。這是人類很習慣的思考模式,就如孩子一樣以自己作為中心,書的主角忽然領悟出自己不過是世界中的一個小小如同川流中的水分子,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們現在更容易知道世界的廣闊的事實,但卻也很難跳過自我中心的思考。但我想,這應該是可以練習的。
“重要的不是世俗的眼光或其他,而是你自己必須從靈魂深處了解人到底是什麼地方了不起。”
書中主角的同學被人霸凌與欺負,他們選擇挺身而出,這在小孩之間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卻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地被遺忘,甚至被教導因為擔心危險的理由而刻意遠離。甚至到了成年人的我們,會不會都忘了自己上一次眼神發光的時刻是為了什麼,如果我們自己都無法看見光,要怎麼引領別人或是孩子看見光呢?
“了解自己享受到的幸福其實並不常有,我們才會心懷改謝。”
主角的朋友連續多天沒上學,因著擔心去了朋友家,才看到了朋友必須扛起家中的生計與工作,雖然用這樣的比較認知自己的幸福看來相當現實,但卻也真實。不過即使這些人反而才是辛苦扛起世界的人,他們已然開始從事生產,相較於還只是中學生的主角,反而還只能消費。不過這並不會阻礙朋友的形成與互動,反而更應該有的是尊敬,這也是我們應當好好重新思考未來過個好幾年,少了這些各種專業的所謂工人,我們是需要承擔多少的成本與不便,我們是不是可以好好的尊敬這些扛起世界的職人們,更長遠的是技職教育該如何發展與規劃。
“因為內心感到痛苦,我們才能在心裡好好認清人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主角沒有遵守當初的承諾,與朋友們一起對抗學校裡的霸凌,然後也生了一場大病。身體的苦痛很明確,可是內心這樣背叛的愧疚感卻深深的羈絆了主角。應著舅舅的要求,主角寫了一道歉信,但在這個篇章之中一直還沒有得到回應,內心有無數的劇場,但是能做的就做了,這樣的懊悔也許永遠無法挽回,可是這樣的懊悔也許也教導著我們,就不要再有下一次了吧。
“只要打定主意成為一個好人,就有能力為世界創造更多”
主角後來得到了朋友們的諒解,也從舅舅手中得到了筆記本,自己開始書寫與紀錄。也讓故事結束了在最後一個問句: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
善良是種選擇,擁有選擇某個程度代表著擁有餘裕,我們身而為人應當有一些自己所信奉的價值觀,然後有一些自己所謂的堅持,然後有一些自己可以發揮所長的部分,然後這些東西疊加都是往良善的方向前去,那麼整個社會應當也是這樣發展才是。可是我們身處的國際政治局勢中卻沒有那麼單純,但也是這樣的痛苦、逆境,讓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並對這樣的民主自由心懷感謝,也在這樣思辨的過程中認識與了解更多。對於成人的我們,更應該要能夠以身作責的去展現身而為人的價值。
如果回到小孩的品格教養,其實說來也很單純,不就是一種良善的價值觀,只是我們怎麼在生活之中好的體現,好好的言行一致。怎麼對於身邊的每個人都表達尊重與感謝,看到他人不便的時候可以挺身而出,看到社會上不公不義的時候可以在自己能力上去幫助他人。我們無法預測三十年後的世界會變得如何,更加不可能用著我們這個世代的所知去告知下一代怎麼做就對了,不過如果下一代都能夠選擇善良的去前行,那社會前行也許會有崎嶇,但我們會知道仍在向前,容我心得頭尾都借用楊醫師貼文:20240524吳叡人老師逐字稿的最後一句:若你心內有台灣,咱的前途有ǹg-bāng(盼望)
#阿崴閱讀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