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就是個愛跳舞的女孩~
在舞蹈中,很愛融入音樂、沉浸肢體的愉悅感,可以感到自己的美麗、力量和自在,還能暫時遠離煩惱,我的家庭並沒有資源可以學習正統的舞蹈雕塑,所以在小學時爭取表演機會是我最常做的事,之後在學生時代靠自己打工的錢去外面學習舞蹈,進而有機會當一名舞蹈老師,一直沒有中斷學習舞蹈,直到脊椎和髖關節受傷,已經無法自在的舞動像從前一樣,很幸運最近找到另一種舞蹈安頓我的舞蹈魂「自由步」,這是從7-70都能掌握的舞蹈,不激烈還能擁有超大的自由表現,所以現在持續的練習中.
因為是ICF國際認證教練,所以熱衷心理學的進修,得知舞蹈治療並不強調舞蹈動作的技術,是了解心理狀態的一種媒材,通過舞蹈肢體活動來進行心理治療,真的太好奇了,而且台灣舞蹈治療學程非常少,所以這次有機會課體驗與學習,實在是太幸運了,近年來因著教練和心理學的學習,除了更認識自己找回自己外,也更能理解與支持來訪者的各種狀態,這些資源往後在授課及教練會談時,可以創造更多的視角和看見。
工作坊有什麼新鮮事呢?有很多活動讓我印象深刻,也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首先,
支點移動
活動後需要和夥伴們分享感受進而咀嚼過程,我覺察到自己在不太理解指令時腦袋會自我導航的忽略指令,然後就放飛自我隨著自己身體感受自由揮灑,但當指令清楚我能理解時,我又能夠很好地跟隨這些指令,同學好奇的問我,在其他時候有這個現象嗎?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我想了想~真的有耶!這個發現,讓我意識到太多框架會讓自己無法順暢呼吸,反映到我的工作面,太多的教條和嚴肅規定的公司或主管,會讓我下意識想逃,那個就像自由被剝奪的恐懼,所以「自在」是我生活裡需要存在的很重要的元素。
這句話令我深有感觸,
沒被處理的情緒會留在身體裡面
這讓我想起國片,「四樓的天堂」、「她和她的她」裡面想傳達的就是這個feel.
我聯想起自己的人生,常常在壓力下出現身體的發炎反應,發炎通常與情緒、壓力有關,時間雖然會漂白傷痛帶來的灰暗,但未處理的情緒會像乳酸一樣堆積在身體裡無法代謝,也許成長在東方文化底下,社會框架、外在期待、職場壓力以及太在意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影響,對外在事件帶來的不舒服習慣像是在餐廳將沒吃完的菜餚打包,不知覺的藏起來,時間過著過著,這些打包的情緒通過身體反撲,強度愈來愈強,次數愈來愈多,就是要更清楚的被我們看見,可憐的情緒,在嘶聲吶喊的透過身體向我們求救,所以有情緒是件好事,是用來提醒和保護我們的,所以不要再忽略它帶來的重要訊號了,每天花點時間關注內心的感受,讓我們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雀絲治療
其中一個段落讓我非常有感,困難是一個石頭的,想像並用動作表達它的重量和體積,並傳遞給下一個夥伴,在傳遞的過程中,哪個可以被他人接住的霎那間,發生了神奇的心理感受,似乎重量減輕了,內心非常舒服。
拉邦動作
一個人動,另一個人跟隨,在直線移動的互動中,和我的夥伴產生了互相照顧的安全感,我們彼此“關注”對方是否跟上動作,帶著對方輕柔地往前邁進,藉由這個過程,反思在日常生活,自己是否有過度關注他人,忘了對自己的關愛,才會常常感到疲累,這值得我好好思考 ; 另外我觀察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有兩組中剛好有比較年輕的學員,在進行活動時,會想要”試探“搭檔的潛力,因此選擇了較困難的動作,這個思維呈現出世代差異,好有趣喔~
“ 欺善怕惡的貓頭鷹 "影片太有趣了
之前知道很多動物在遇到危險時會裝死,但這隻貓頭鷹的行為更有趣,當牠遇到比它自己大的動物感到威脅時,會變成一隻樹枝,就像變色龍試圖透過變色讓別人忽視牠的存在,反之,看到比自己弱小、不具威脅的動物時,牠會張大翅膀讓自己看起來更大、更強壯,以彰顯自己的威猛和力量,生物的求生本能是如此的自然 。
這個影片讓我想到自己的「權威」議題,在職場上面對講話強勢或職位較高的人時,我是能避開就避開,必須相處時我可以感受到會自然地縮小自己,我的意圖是讓對方覺得我無害,我直覺認為這可以保護自己,為什麼會這麼說,這帶有我的偏見假設,這群人人我相信喜歡掌控以及習慣站在比他人更高的位置進行對話,也許這樣才能擁有安全感,就像欺善怕惡貓頭鷹一樣,也會保全權威感好控制一切,畢竟像黃仁勳這樣親和的老闆很少見(這是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人設),我認為人感受到受威脅或不被尊重時,會運用職權做些xxx的事情,權力使人腐敗,這是我的暗黑想法。
看似無意的動作藏著我們的淺意識
這是我在工作坊裡的覺察和學習,我們與外界的溝通,語言是顯性的橋樑,偏偏語言最容易包裝,所以身體最誠實,每個肢體動作、眼神、呼吸、表情都在靜悄悄的傳達訊息,傳達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相處,如何與他人互動,也能從中洞察每個人如何處理與外界的互動,應對和處理關係問題,這些看似無意的動作都藏著我們的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