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
讀著13年前出版的書,為煮廚沸藝憑添思想深度,在我想著為美食立傳的時候,譬如說蚵嗲的歷史、蚵嗲的食用說明書…之類的,這些上網爬梳便有料可參酌,統整資料就讓AI來幫忙,如此權充是買文學菜、煮文學菜、吃文學菜的下廚樂趣,即便天熱也能延續做文學菜日常。
夏天很難不提芒果冰,感受ㄘㄨㄚˋ冰堆砌再鋪滿鮮黃果肉的視覺饗宴的同時,完封暑熱的冰鎮滋味早已蠢蠢欲動。
芒果的原鄉是印度,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英語mango就是我們說的芒果,古時中文稱為庵羅果。佛教經典上常提到芒果這個果子,典籍內容非科學研究果子,而是格物(芒果)致知,藉由觀察果子相的自然變化對照修行並引悟。
作者也提到外來的街頭小吃沙威瑪。沙威瑪由阿拉伯語Shawarma音譯而來,是一種原名卡巴的土耳其烤肉,但發源於波斯。相傳在中世紀的時候,波斯士兵以劍尖插串肉物,烤熟以篝火,簡單方便又香味十足,於是便流行開來。
像這樣可以追本溯源的格物法也適用逛博物館,尤其網路發達,線上博物館的海量知識再延伸出我們想知道的,其實不出門真的可以知道天下物,只不過少了親身體驗的悠閒滋味。
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也是,市井百態撐持著日常活力,而人生終究如夢一場,灰飛煙滅是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