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在圖書館實習,在整理書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些想法想要寫寫
那麼多的書,有人會看嗎? 在圖書館裡面看到一大堆書,就會有這樣的疑惑
畢竟人時間有限且事情多,也不可能任何書都去看
然後,因為網路時代,其實就讓我想到創作這件事情,同樣網路上文章也是非常多,那這樣的文章真的有人看嗎
過程中也會發現讀者的需求和自己可能不同,上書的時候,故事/小說類的書算是滿多的
不過以我自己來說的話,我自己是看些工具或是知識類的書比較多,文字型故事小說的,就比較沒有很常看,故事類型我習慣直接看動漫
書籍方面,我是會看些哲思類、心裡類、效率類等等的書居多
所以其實感覺就每人感受不同
例如我自己在看些工具和之類類的書的時候,作者書裡面舉的故事其實就不一定重要,最重要的是那麼方法,如果那個方法和知識已經掌握,那故事部分其實就跳過即可,因為重點就是那個知識和方法,這算是我個人的一些小技巧
所以如果故事部分作者敘述太多,我會比較不習慣,因為這本書就是要說知識和方法,例如時間管理說要時間交疊的概念,我知道了這方面,通常就不太需要再看作者列的故事
不過我也有聽過身邊有些人,是會習慣看那種故事後帶出道裡的,如果列出很多道理但是沒有故事,他們反而會比較不習慣,所以真的大家喜好不同
以及每個人資訊需求真的不同,例如我以前國小也是會看些繪本,到了現在主要的需求就不會是繪本,然後每個人因為身分和喜好不同,也會有不同資訊需求
或例如我高中以前我看些歷史文章或影音,也滿喜歡各種歐洲類的歷史故事,以前有段時期對於歷史可以說是滿有興趣的,甚至可以說是我高中裡面最有興趣的科目之一,甚至很多細節都喜歡去鑽研
不過到了大學後,主要看的歷史類,會比較偏向那種通盤性和能引起思考的,主要焦點是這則歷史帶來的思考更重要,故事細節很多時候就不去著墨太深,畢竟時間有限,加上讀歷史和自己課業創作方面比界難以去連結,就比較沒有去鑽研了
總之,就是每個人喜好和需求不同,就會有不同需讀的東西,對A來說有用或有趣的,對B來說就可能沒用或無趣
那對於分享故事呢? 其實我覺得,分享自己故事,算是種每個人都有需求,有時候網路上分享些個人故事,也有助於讀者了解作者,讀者群中一定有幾個人對作者感到興趣,這時分享故事就是拉近彼此關係的方式
不過感覺要依這情況而定,就例如前面提到時間管理書籍,很多國外作者方法很好,但我可能對作者本人或他的故事就不感興趣,而也會依照文章類型有不同,有些文章適合分享個人多些,有些少些
後來就讓我想到創作這件事情,突然有種感覺,就是創作的過程中那分感受,就變得更加重要了,當然這份感受也可已包含創作前和創作後,但不論如何,這那種感受其實就真的相當重要
例如寫文章的話,寫文章的讀者通常不會是任何人,而是僅有一部分的人,以及更重要的就是自己這個讀者
這份感受可以很多,例如寫文章前的期待感,過程中的滿足感,想要分享的那種感覺,創作後與人交流的感覺、創作感受到獨特,過程中和創作之後的滿足感,照店就相當重要
那前面提到創作的感受,會不會跟效率有所衝突
其實我覺得不太會,因為效率也是種感受,就是一種讓自己感覺自己做得到的那種感覺,所以我覺得創作過程中,適度用些技巧,例如一些網站用書籤保存起來,以及學些時間管理方法以及實際運用
畢竟想要在生命中留下更多作品的感受,也是感受之一,所以我感覺的效率也有一定重要姓,當然就看每個人情況而定
但總之就是覺得創過的各種感受,真的是重要的,這算是最近一點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