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38)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入禪」的方法介紹過了之後,接著我們介紹整個坐禪過程當中的核心重點,也就是「住禪」的部分。我們在靜坐的時候要怎麼用功,這是重點。
就是說,我們坐在那個地方,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我們的心要怎麼樣安住。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那必須要有善巧,不能只是靠硬坳的。同時我們要知道坐在那個地方,到底要怎麼用功,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們看講義第三面,住禪當中的第一段:「三摩地特點」。三摩地的特點就是說,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靜坐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為什麼我們要靜坐?
事實上我們靜坐主要是修止和修觀。修止就是修三摩地。修止的目的是為了修觀作前方便。
我們前面一開始就講到,我們要從聞慧到思慧,再從思慧到修慧,成就聞思修三慧。思慧的重點就是要在法義上生起覺受,而要生起覺受,就一定要有止觀的力量。
比如說無常,剛開始聽法師講,感覺有道理,但是這時候還算不上是真實的覺受。後續隨著我們止觀的修行,我們開始學會用無常的智慧去看這個世間,這個時候才算是有覺受,這個覺受就是來自於我們在靜坐當中的止跟觀的力量。
在一坐當中,一定是先修止,先修定。透過修定讓心跟三摩地相應之後,在定的寂靜心當中再來修毗婆舍那的慧,這樣子慧才能夠生起,漸漸地生起相應的覺受。
比如說我們觀察無常。前面我們先修定,念佛拜佛,或者出聲念,或者默念,大部分時間用來修定,最後留下一部分時間,在這個寂靜心當中來修觀。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就像《六祖壇經》裡面講的,五祖弘忍大師說:「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即不中用」不是說不要思惟,而是說,如果這個道理你還要經過思惟,比如說無常:什麼是無常?依報無常、正報無常,不斷地心心生滅,不斷地假借因緣而生……你還要經過思惟才能夠生起無常的智慧的話,那力量還不行,還只是一個聞慧的入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