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11)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11)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八者、解脫魔羂。

第八個「解脫魔羂」。這個魔羂包括四魔:煩惱魔、五陰魔、生死魔、天魔。我們能夠修止觀的話,就能破除這一切的障礙。

第七個和第八個都屬於成就三德當中的般若德。

九者、安住佛境。

第九個「安住佛境」,我們的心和法身佛的境界相應,這是法身德。就像《月燈三昧經》裡面所說的:「處空根寂靜,其心離雜亂。」

我們的心恒常地跟空性、畢竟空——十方諸佛的法性畢竟空——的理是相應的。不管外在境界怎麼動,我們都能夠觀察這一切都是從我們自性當中所顯現的,全體自性,全體真如,恒常安住在佛的境界當中,心是徹底的清涼,徹底的寂靜。這是第九個「安住佛境」。

十者、解脫成熟。

第十個「解脫成熟」是解脫德。這個時候不管動也好,靜也好,你都能夠自在。有時候常住事情忙起來,比如要辦什麼法會、什麼活動,或者是這段時間靜下來好好用功,打個佛七,你的心都是自在的,能動能靜,能收能放。

動的時候,能夠在動當中,心不被境界所轉,依然能夠守住正念;靜的時候,腿一盤,或在佛堂拜佛,你能夠馬上靜下來用功。為什麼?因為你平常的時候習慣觀心,習慣去掌控自己的心,你的心是被你所掌控的,而不是被境界所掌控。

各位可以下去再想一想,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之外,你的心大部分是被誰掌控?是被境界掌控的多,還是能夠自己掌控的多?如果是被境界掌控的多,這是個損失,我們真的要去訓練我們的心。那這個心要怎麼訓練呢?就是透過止觀。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以上就是觀察思惟功過,透過兩方面觀察:

一方面,透過過失觀察,如果不修止觀,過患真的是很大。不是說我出家修行,我就能夠保證決定往生;或者我學佛,我就能夠決定往生,沒這回事。我們要是不好好修行止觀,過失很大。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最近我在靜坐時有了深刻的體悟,那就是念頭與方法之間的空隙距離。當我開始有念頭浮現時,我能夠意識到這些念頭的存在,然後運用方法將自己帶回當下的專注。
Thumbnail
從2021年1月1日至今2024年4月1日,靜坐內觀已成為我日常的「活著有感」。每天留出兩小時給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我來說,靜坐內觀是一種個人儀式,讓我度過平靜的一天。靜坐內觀讓心變得明亮、平等、穩固、強大,提醒我們成長的時刻已經到來!
Thumbnail
靜坐是一個廣泛的實踐,通過各種技巧和方法來培養,帶來身心靈上的轉化和成長。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這堂課開始除了靜坐練習,行禪的方式有稍微不同的變化,老師讓我們微曲膝蓋,比平常走路會屈膝的角度更彎一點,持續讓腳底和地板連結,也許會走得慢一些,但可以因此體驗到重力和腳底的回饋,當然每個人行走的狀態也會因當天身體的勞累疲憊程度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最近我在靜坐時有了深刻的體悟,那就是念頭與方法之間的空隙距離。當我開始有念頭浮現時,我能夠意識到這些念頭的存在,然後運用方法將自己帶回當下的專注。
Thumbnail
從2021年1月1日至今2024年4月1日,靜坐內觀已成為我日常的「活著有感」。每天留出兩小時給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我來說,靜坐內觀是一種個人儀式,讓我度過平靜的一天。靜坐內觀讓心變得明亮、平等、穩固、強大,提醒我們成長的時刻已經到來!
Thumbnail
靜坐是一個廣泛的實踐,通過各種技巧和方法來培養,帶來身心靈上的轉化和成長。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這堂課開始除了靜坐練習,行禪的方式有稍微不同的變化,老師讓我們微曲膝蓋,比平常走路會屈膝的角度更彎一點,持續讓腳底和地板連結,也許會走得慢一些,但可以因此體驗到重力和腳底的回饋,當然每個人行走的狀態也會因當天身體的勞累疲憊程度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