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這本書,不是為了介紹布料包羅萬象的歷史以及它在世界各地的生產概況與重要性。相反地,我想講述我所發現的故事,關於人類穿衣習慣的改變,如何從日常的自製衣物演變成複雜神秘的製造體系所生產的成衣,使我們不再動手發揮創意巧思、與土地失去連結,更被剝奪身為消費者與勞動者應有的權益。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衣服在人類社會當中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在特定的的場合,更被視為是一種禮貌、階級的象徵。然而,當獲得衣服不再是一件曠日費時的工作,只需要走到附近的商店,甚至動動手指就能買到,人們也將不再記得製造它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直到近年來,關於「快時尚」的環境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廉價服飾背後的故事也開始被揭穿,而索菲.譚豪瑟的這本作品,也藉由介紹一些關於服飾產業的發展,讓讀者看見更多我們過去可能並不了解的事實。
《穿過了:從人類服裝史發掘全球製衣體系背後的祕辛》是一本社會史相關作品,作者以亞麻、棉花、絲綢、合成纖維和羊毛等五種製衣常見的材料,在介紹相關歷史的同時,也介紹了全球服飾產業與它們帶來的影響。包含女性議題、勞權、國際關係與自然生態等,作者解析了穿衣日常背後,所牽涉的複雜議題,甚至直言穿衣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為」;尤其在快時尚依舊盛行、傳統製衣產業仍屬小眾的現代,這樣的內容更能夠帶給讀者反思。
就內容來說,《穿過了》的知識量其實滿龐大的,不只地理跨度極大,內容也相對龐雜,讓讀者能夠深刻感覺到這個產業真的牽連甚廣;但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它並不是一本太好讀的作品,儘管可以理解應該是為了增加連貫性,但稍嫌跳躍的文字整體而言,還是會讓閱讀的過程有點崎嶇。
儘管如此,如果是作為對服飾產業、衣著歷史的入門,《穿過了》依舊是一本不錯的選擇,除了能夠讓如今已經距離製造端極度遙遠的讀者,以文字的方式重新接觸到那些衣物的原型,並且了解一些相關的有趣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在大量的廣告、行銷之外,獲得另一個視角能夠思考時尚與衣著等相關的問題。
相較於大多數人都有數十件、甚至上百件衣服的現代,衣服曾經是貴重的物品,過去偶然在和「布莊」人士交流的時候,也每每會聽到「過去的衣服比較好」之類的感嘆。此外,不只是衣著,就連食物、工具或傢俱等,現代科技帶來方便的同時,似乎讓它們的價值與質量犧牲了。
從衣著的角度, 《穿過了》讓我們簡單的日常行為,在資本主義的架構之下,其實都是一種複雜選擇,儘管付出的代價看起來只是我們口袋裡的那幾分錢,實際上卻可能不只是這樣。儘管關於時尚的污染程度似乎還有討論空間,但或許我們只要看著自己的衣櫃,就能夠理解它們不論對環境和我們的荷包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在提醒我們慢下腳步的同時,《穿過了》也將給予讀者更多空間,思考每件衣服與穿著它們所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