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特務|掀香港警史神秘的一頁──訪《廉政風雲:煙幕》導演麥兆輝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麥兆輝是說故事的人。大年初一,《廉政風雲:煙幕》要在台灣上映,身兼導演、編劇二職的麥兆輝赴台宣傳,片商安排小型茶敘,讓幾位媒體、撰稿者為導演做小型聯訪。離電影上映還有兩週,因為中國方面對影片的保護政策,電影正式上映前一律不做內部試片,因此,與會者沒人看過電影。
電影都沒看過,那該怎麼聊?該聊甚麼?不好判斷。然而麥兆輝坐定,輕鬆地脫下外套,與眾人熱情寒暄,氣氛馬上熱絡起來。不用幾分鐘,他證明自己不只是電影敘事的功力了得,在對談現場也是說故事的高手。聊《廉政風雲:煙幕》,他從家庭成長背景切入,談當前社會背景,還聊到編劇工作的田野調查過程。每個細節從他口中說出來都栩栩如生,彷彿親臨現場。麥兆輝是說故事的人,這點無庸置疑。
麥兆輝導演/橘貓攝影
2002 年,麥兆輝與莊文強聯合撰寫《無間道》劇本,電影上映後,一炮而紅。然而,兩人之前的發展並非一路順遂,他與莊文強結識,最早在陳木勝執導的《歡樂時光》,麥兆輝時任副導,負責管理膠捲,當時陳可辛帶一位負責剪預告的工作人員到現場看片,動用影片膠捲需要經過麥兆輝把關,因此有機會碰面。麥兆輝笑說,當時只覺得這名工作人員「看起來怪怪的」,沒想到他剪出來的預告片真好看,讓他當時心裡複雜,明明不是一起參與拍攝的工作夥伴,卻有如此專業的技巧,能把導演拍出來的素材精準呈現。之後,兩人合作《願望樹》,麥當導演、莊做編劇,票房不佳,還一度成為票房毒藥,直到《無間道》翻身,終於開啟未來長久的合作之路。
「我與莊文強合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感覺,時間也到了,大家應該可以開始拍一些自己的戲。」從《竊聽風雲3》之後,麥莊不再聯合執導,除了認為彼此已經可以自行發展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考量:分頭作業也能提升效率。他笑說,監製黃斌嫌他們合作拍戲太慢,兩個人拍一部,兩年才會有一部新片,不如分開作業,拍戲時間一樣,但公司一年就可以有一部新作品問世。之後,麥在莊的新片《無雙》當藝術總監、莊在麥的新片《廉政風雲:煙幕》擔任監製,麥莊合作之路持續,但都選擇獨自承擔導演工作。
進入《廉政風雲:煙幕》的背景,要說回 1970 年代:香港貪汙問題嚴重,在黑白兩道交雜的警界更為顯著。麥兆輝說,他出身警察世家,父親、哥哥都是警察,小時候便住在警察宿舍,成長時期正好見證廉政公署(ICAC)的成立與背後發展變化。廉政公署成立之後屢破大案,對警界影響甚鉅,「小時候,看很多東西都不懂,但你可以很明確感受到,整個警察宿舍周圍的氣氛都不同了,有人神經兮兮、有人成天酗酒。」麥兆輝回憶,大概就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周遭是混亂的:「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突然聽到宿舍有槍聲,那次就是有警察自殺了。」
《廉政風雲:煙幕》劇照/華映娛樂
在香港,廉政公署長期被蒙上一層神祕面紗。麥兆輝說,廉政公署有合約,雇員對案件內容要完全保密,對親人好友都不能透露,簡直像是特務機構。從徵才方式到選才標準也都很神祕,麥兆輝回憶:他有朋友是香港大學榜首,論成績、智商都絕對傑出,但連他也進不了廉政公署,在初試就被刷下。「我不禁開始想,所以裡面到底都是甚麼樣的人?」要會保密嗎?社交圈要小嗎?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嗎?他也發現,許多廉政公署成員都要保護自己,不把身分對外公開。「我就對 ICAC 這部分很有興趣:你們到底都是誰呢?」他說。
將想法化成劇本,最初的構想來自真實事件,一起轟動香港的香菸走私案,廉署原本已經鎖定關鍵汙點證人,此時卻突然出現變數:汙點證人在海外被兇手殺害,證人沒了,案件不成立,案情瞬間陷入膠著。之後,在新加坡政府的協力下,多名兇手被繩之以法,背後卻依然疑點重重。「那幾個兇手,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出背後動機。」
麥兆輝說,這個題材充滿魅力,甚麼元素都有,當時他不停地調查,約莫一年,終於成功找到一位香菸走私犯,得以私下瞭解整個走私產業的狀況,但當問起當年的走私案細節,對方只是淡淡回應:「導演,你想想背後牽涉到的生意多大?人都死了,不要再問了。」麥兆輝當場被震驚,就在那一刻,他理解到案件背後的那扇門,是被深深地鎖上的。
《廉政風雲:煙幕》劇照/華映娛樂
一直到兩年前,麥兆輝突然接到廉政公署公關部門打來的電話,才重新打開對「拍一部廉政公署故事」的想像。對方邀請他拍攝廉署相關案件的形象戲劇,最後劇沒拍成,但訪問過程著實精彩:他開著車到停車場,在查驗證件階段,馬上就有鋼板前後升起,把他的車圍住。當下他就被嚇到,在確認無誤後,還被要求要停到指定位置,再由公關引領他搭上電梯,「電梯裡面沒有按鈕,那位公關用他的證件感應,只能到三個樓層。對方告訴我,他的級別不高,等級越高,能上去的樓層才會越多⋯⋯」麥兆輝邊回憶邊忍不住發笑,「就像特務機關一樣。」
他說,就算合作沒有談成,但整個形象就被搭建起來了。廉政公署的神祕感、調查方式,還有極高破案率的形象,都在在讓他好奇最根本的那個問題:「這些在裡面工作的人,都是一些甚麼樣的人?」
將調查的資料付諸實現,讓麥兆輝想做三部曲電影。《廉政風雲》成為這個故事的大題目,從「煙幕」、「黑幕」、「內幕」三處出發──那這個三部曲,要像《竊聽風雲》系列一樣做成獨立故事?或是《無間道》那樣的連貫作品?麥兆輝說,他還在思考未來的發展:「這集寫出的角色還有發展空間,我也想繼續寫。各有優點,很難說得準。」
麥兆輝導演/橘貓攝影
在第一個故事《廉政風雲:煙幕》中,麥兆輝想重現當年的走私菸案件,以一個關鍵證人的神秘消失出發,勾勒出 ICAC 內部的複雜人物關係,與背後牽連的真相。不僅如此,劇中的一位男主角為會計師,是全戲關鍵,這個設計來自麥兆輝的家庭記憶。他回憶在他小時候,哥哥便是事業有成的會計師,但入行兩年之後,哥哥才決定轉行當警察,間接放棄家庭投入的資源與栽培,承受家裡的眾多不諒解。幾年之後,麥兆輝終於鼓起勇氣向哥哥提問,究竟為何要放棄會計師身分?
「我哥哥當時這樣回答我:他學會計,是因為可以用數字解決問題,但等到他真正入行,他才知道,他的行業現實,是用數字來掩蓋問題。」麥兆輝略帶停頓,並說這番話帶給他不小的震撼。「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我們一直用法律劃分的界線來曲分黑白,但道德標準不斷下修,背後開始出現許多灰色地帶。」以此為延伸,他試圖反思,這個社會究竟教育我們成為一個好人,還是一個成功的人?「成功總是最重要,我們現在已經不提那個了,不提當好人。」麥兆輝笑著這樣說。
從成長起源、探索過程,到背後的反思,麥兆輝在短短不到一小時的茶敘中,如數交代故事背後的發想,細節具體、絲絲入扣。電影究竟好不好看?要到上映那天才能見真章。但在這之前,麥兆輝已經在輕鬆的談話過程中,再次展示他扣人心弦的故事魅力。
採訪、撰稿/橘貓

【釀電影】2019年 1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我們的2018】專題
香功堂主的 2018:跑道終點與起點
于念平的 2018:物質與記憶的交會
【釀影評】專欄
奇觀及其霧氣──《邊境奇譚》 by 黃以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幕的《狂徒》,是國片少有的搭擋喜劇(buddy comedy)/警匪動作類型片,由影帝吳慷仁聯手《自畫像》林哲熹主演,電影節奏明快,角色互動有火花,情節有趣之餘,幾場大亂鬥式的動作場面更是拍得虎虎生風。在此,釀電影特別約訪導演洪子烜,請這位新生代作者,跟我們聊聊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讀書考上好大學,賺錢找份好工作,存錢供座好房子,成為這代香港年輕人的「生存目標」。當這世代長大所接受的資訊,是賺錢最重要時,他們也漸漸放棄對夢想的堅持。「你不能說是軟弱,其實他們好堅強,願意放棄夢想,只為配合生活的需要。但我是不想放棄,不想放棄任何一個追夢的可能。」岑珈其堅定地補充著。
動畫導演用筆創作,實寫導演則是透過鏡頭與場景、人物造型、光線的安排,在真實世界裡創造帶有故事性、情緒性,甚至象徵意義的色調。「顏色是有魔法的!每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都不一樣,你的紅色不一定是我的紅色,你的黃色可能比我還亮很多——甚至,誰能夠說清楚『青色』到底是什麼東西?(笑)」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對未來是否還有「電影路」可以走,腦海裡沒有明確的規劃,各種提名、得獎、光環加身,許智彥直說,這些東西都太大也太快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完全屬於我的,(金馬)入圍名單公布當下,看到新導演入圍,其實我是相對沒有情緒的。」對團隊獲得肯定,他當然開心,但來學習的成分大過一切,他寧願將獲得的榮耀歸功予其他夥伴
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幕的《狂徒》,是國片少有的搭擋喜劇(buddy comedy)/警匪動作類型片,由影帝吳慷仁聯手《自畫像》林哲熹主演,電影節奏明快,角色互動有火花,情節有趣之餘,幾場大亂鬥式的動作場面更是拍得虎虎生風。在此,釀電影特別約訪導演洪子烜,請這位新生代作者,跟我們聊聊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讀書考上好大學,賺錢找份好工作,存錢供座好房子,成為這代香港年輕人的「生存目標」。當這世代長大所接受的資訊,是賺錢最重要時,他們也漸漸放棄對夢想的堅持。「你不能說是軟弱,其實他們好堅強,願意放棄夢想,只為配合生活的需要。但我是不想放棄,不想放棄任何一個追夢的可能。」岑珈其堅定地補充著。
動畫導演用筆創作,實寫導演則是透過鏡頭與場景、人物造型、光線的安排,在真實世界裡創造帶有故事性、情緒性,甚至象徵意義的色調。「顏色是有魔法的!每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都不一樣,你的紅色不一定是我的紅色,你的黃色可能比我還亮很多——甚至,誰能夠說清楚『青色』到底是什麼東西?(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週年慶限定優惠,10/24 前加入年訂閱再送 1 個月權限!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
Thumbnail
神經質而好沉思盧卡斯負責拍電影,不過拍得很隨性;爽朗而乾脆的瑪西亞則負責將這些雜亂無章的片段剪輯成條理、層次、魅力兼具的影片。盧卡斯雖因《星際大戰》首部曲而成名,但這部電影在奧斯卡裡得到的並非最佳導演或編劇獎,而是最佳剪輯獎。
Thumbnail
川普的記者會,美東時間5月29日星期五下午三點左右,在白宮的玫瑰花園,這件事許多媒體似乎沒有提出正確的解讀。什麼意思呢?我們該如何看待川普記者會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台灣為香港設境內特區,可行嗎?我自己覺得絕對可行,只在乎台灣有否決心跟中國斷交,好好認清中共這頭魔鬼的真面目,不再以為可以一邊依賴中國發展經濟,另一邊卻可以無視中共捍衛自由民主。前車可鑑,台灣今日如不願與港人齊心抗共,中共不死,若干年後台灣就會淪為今日香港。
Thumbnail
「我反而想要訴說他們自己不想離開家庭,甚至可以等待家人諒解或接受的情形。電影裡更希望呈現的是,在那個處境下,同住在這間屋子的一家人,要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是互相扶持繼續生活下去?還是知道彼此所想,但不願意說破,也不破壞彼此大家建立的東西?」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文中提出了「250個新猷」。想不到愛穿旗袍的林鄭月娥對中國罵人文化渾渾噩噩欠缺敏感,「新猷」不多不少偏偏「250」,且唸得琅琅上口。「二百五」是中國一句罵人話。。。
Thumbnail
🎉週年慶限定優惠,10/24 前加入年訂閱再送 1 個月權限!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
Thumbnail
神經質而好沉思盧卡斯負責拍電影,不過拍得很隨性;爽朗而乾脆的瑪西亞則負責將這些雜亂無章的片段剪輯成條理、層次、魅力兼具的影片。盧卡斯雖因《星際大戰》首部曲而成名,但這部電影在奧斯卡裡得到的並非最佳導演或編劇獎,而是最佳剪輯獎。
Thumbnail
川普的記者會,美東時間5月29日星期五下午三點左右,在白宮的玫瑰花園,這件事許多媒體似乎沒有提出正確的解讀。什麼意思呢?我們該如何看待川普記者會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台灣為香港設境內特區,可行嗎?我自己覺得絕對可行,只在乎台灣有否決心跟中國斷交,好好認清中共這頭魔鬼的真面目,不再以為可以一邊依賴中國發展經濟,另一邊卻可以無視中共捍衛自由民主。前車可鑑,台灣今日如不願與港人齊心抗共,中共不死,若干年後台灣就會淪為今日香港。
Thumbnail
「我反而想要訴說他們自己不想離開家庭,甚至可以等待家人諒解或接受的情形。電影裡更希望呈現的是,在那個處境下,同住在這間屋子的一家人,要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是互相扶持繼續生活下去?還是知道彼此所想,但不願意說破,也不破壞彼此大家建立的東西?」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文中提出了「250個新猷」。想不到愛穿旗袍的林鄭月娥對中國罵人文化渾渾噩噩欠缺敏感,「新猷」不多不少偏偏「250」,且唸得琅琅上口。「二百五」是中國一句罵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