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心靈課程
近來網紅錫蘭做了一個兩小時多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其中有很多的文獻查證,已經到了論文的等級(很欽佩)。錫蘭所指的心靈課程是指以LGAT(large group awareness training )為原型的三階段課程,他去檢視很多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運作方式跟內容。
基本上我認爲錫蘭的論述揭露了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骨架跟血肉,而我今天要以一個臨床心理師的觀點來補充錫蘭影片的一些說法:
五點資深心理師觀點
1、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第一步手法,是讓學員陷入無知的環境,然後孤立學員,使學員必須跟隨環境的設定來反應。
首先課程要求設立一個「不知情的同意書」,意即學員參加這個活動,但是不會事先知道這個活動的內容是什麼!這會造成什麼效果呢?它讓一個人陷入探險或冒險的情境,不只引發好奇,還可能身歷危險的處境。
有證照的心理師在進行對身心健康的課程或治療(心理服務),都必須充份事前告知當事人(參與者),它的未來作為、目標及可能的副作用為何,以讓當事人(參與者)決定是否要加入!這是對當事人權益的一種保障,也是倫理的措施,更是保護雙方(當事人及服務提供者),讓當事人把心理服務納入生活控制的手段。像在目前我的醫院所提供施行的「家暴加害人認知輔導教育」的團體處遇,一開始都會說明團體帶領者和參與人的權利與義務⋯等,縱使這個團體是法律上強制性的輔導團體,都有「知情同意書」,更遑論一般個別的心理諮商或治療的實施,不管是採用健保途徑接受心理諮商治療或當事人(參加者也稱案主)採用自行付費的途徑。
但是這個課程並不是如此作為,它一開始只告知課程目的,就要你簽下同意書,有一種簽「空白支票」的感覺!它並不說明課程內容對當事人實施什麼,可能會造成什麼副作用。就像魷魚遊戲一樣,在魷魚遊戲中它只是先告訴你,你可能會得到很高的獎金,但是它沒有講遊戲的內容是什麼,沒有告知可能失去性命。參加者進到這個遊戲的環境,就必須跟隨遊戲的規則,而每一個遊戲都是一個探險。參加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當事人也是類似的處境,並不知羞辱、眨抑會發生。
第二個要求是不能談論活動的任何內容。它的說法是要保障別人的隱私。老實說,這個隱私權的保護在很多心理團體也是如此約定,不對外談論在團體中發生的事,這在團體諮商或團體心理治療中很常見,保護團體各成員的隱私,並設立團體中安全界限,以讓團體成員能𣈱所欲言。
但是上述所談的隱私保護,為的是運用團體成員間類似的私密經驗,以交流討論而成長(因爲在團體中他人私密經驗的揭露,有助於其他成員建立參考點),而不是像在三階段心靈課程中反過來操控其他成員成為責罵方(加害方),對目標學員加以指責。因為這樣的心理操作很有可能造成目標學員的創傷,這是非常不道德的。
而且在錫蘭的影片中,揭示保密條款的另一企圖,是保護課程運作 ,因此三階段心靈課程所簽下的保密條款,並不像一般心理諮商中常見的「保密條款」是保護當事人的隱私為要,所以三階段心靈課程的保密條款具有「雙重企圖」。
「雙重企圖」在詐騙中很常見,它先講了一個表面的理由,實際上的目標就是要詐騙你或是爲了達到另外的目的。
所以透過「不知情同意書」及有雙重企圖的「保密條款」(還有不能和學員互動交流),減低學員在課堂中的自主性和可控制感,就容易讓學員感受到社會會孤立,而且是陷入一無所知處境的孤立環境,這就像陷入黑夜伸手不見五指的陌生環境中,不得動彈,這時對環境的可控制感會降到最低,焦慮感隨之產生。
當處在陌生的黑暗情境中,所能依賴的「光」,只有「導師」的指導語,所以學員能夠依靠的就是導師傳遞的訊息,此番設計會讓參與的學員沒有其他的參考點可以抗拒這種情境,加上強調「體驗」,可以說課程設計的活動是拿掉個人的理性思維了。
一個喪失理性思維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帶著走,因此這個狀況像極了獨裁國家或者是一個封閉集團的治理,人民不能夠聚集,不能夠交頭接耳,只能聽從統治者的命令。此時的人民活的是統治者希望的樣態;對應於三階段心靈課程,課程參與者的反應也是課程設計者所預期的,或是說所塑造的。
2、在焦慮的處境中,降低或毀損「自我強度」
「自我強度」(ego strengths)簡單地說是指人發展出面對生活困境的強健程度;或是說一個人的自我功能運作的健全程度。它源自於精神分析。當有較高的自我強度,能夠有較佳的心理彈性、較能𠄘受壓力、能維持穩定的自我認同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和樂觀。
但三階段的心靈課程的操作是,當學員都已經變成孤立無知的狀態時,它進一步對學員的自我進行一些毀壞。比如說「廢墟遊戲」。它再告訴學員說,這一切生活困境都是學員自己來造成的。
寫到這裡,忽然發覺設計這套活動的人,可能以為如此活動可以清空原本學員內在的負能量。但是這樣的想法實在太素樸了(naive),太天真了。身為心理師的我認為,這實在是一個粗糙又粗魯的「心理手術」,心病不但治不好,還衍生很多負面效果。但是它的表現很戲劇化,讓人感覺有速效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