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資深心理師看錫蘭的心靈課程論述(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三階段心靈課程

近來網紅錫蘭做了一個兩小時多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其中有很多的文獻查證,已經到了論文的等級(很欽佩)。錫蘭所指的心靈課程是指以LGAT(large group awareness training )為原型的三階段課程,他去檢視很多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運作方式跟內容。

基本上我認爲錫蘭的論述揭露了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骨架跟血肉,而我今天要以一個臨床心理師的觀點來補充錫蘭影片的一些說法:

 

五點資深心理師觀點

1、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第一步手法,是讓學員陷入無知的環境,然後孤立學員,使學員必須跟隨環境的設定來反應。

首先課程要求設立一個「不知情的同意書」,意即學員參加這個活動,但是不會事先知道這個活動的內容是什麼!這會造成什麼效果呢?它讓一個人陷入探險或冒險的情境,不只引發好奇,還可能身歷危險的處境。

有證照的心理師在進行對身心健康的課程或治療(心理服務),都必須充份事前告知當事人(參與者),它的未來作為、目標及可能的副作用為何,以讓當事人(參與者)決定是否要加入!這是對當事人權益的一種保障,也是倫理的措施,更是保護雙方(當事人及服務提供者),讓當事人把心理服務納入生活控制的手段。像在目前我的醫院所提供施行的「家暴加害人認知輔導教育」的團體處遇,一開始都會說明團體帶領者和參與人的權利與義務⋯等,縱使這個團體是法律上強制性的輔導團體,都有「知情同意書」,更遑論一般個別的心理諮商或治療的實施,不管是採用健保途徑接受心理諮商治療或當事人(參加者也稱案主)採用自行付費的途徑。

但是這個課程並不是如此作為,它一開始只告知課程目的,就要你簽下同意書,有一種簽「空白支票」的感覺!它並不說明課程內容對當事人實施什麼,可能會造成什麼副作用。就像魷魚遊戲一樣,在魷魚遊戲中它只是先告訴你,你可能會得到很高的獎金,但是它沒有講遊戲的內容是什麼,沒有告知可能失去性命。參加者進到這個遊戲的環境,就必須跟隨遊戲的規則,而每一個遊戲都是一個探險。參加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當事人也是類似的處境,並不知羞辱、眨抑會發生。

第二個要求是不能談論活動的任何內容。它的說法是要保障別人的隱私。老實說,這個隱私權的保護在很多心理團體也是如此約定,不對外談論在團體中發生的事,這在團體諮商或團體心理治療中很常見,保護團體各成員的隱私,並設立團體中安全界限,以讓團體成員能𣈱所欲言。

但是上述所談的隱私保護,為的是運用團體成員間類似的私密經驗,以交流討論而成長(因爲在團體中他人私密經驗的揭露,有助於其他成員建立參考點),而不是像在三階段心靈課程中反過來操控其他成員成為責罵方(加害方),對目標學員加以指責。因為這樣的心理操作很有可能造成目標學員的創傷,這是非常不道德的。

而且在錫蘭的影片中,揭示保密條款的另一企圖,是保護課程運作 ,因此三階段心靈課程所簽下的保密條款,並不像一般心理諮商中常見的「保密條款」是保護當事人的隱私為要,所以三階段心靈課程的保密條款具有「雙重企圖」。

「雙重企圖」在詐騙中很常見,它先講了一個表面的理由,實際上的目標就是要詐騙你或是爲了達到另外的目的。

所以透過「不知情同意書」及有雙重企圖的「保密條款」(還有不能和學員互動交流),減低學員在課堂中的自主性和可控制感,就容易讓學員感受到社會會孤立,而且是陷入一無所知處境的孤立環境,這就像陷入黑夜伸手不見五指的陌生環境中,不得動彈,這時對環境的可控制感會降到最低,焦慮感隨之產生。

當處在陌生的黑暗情境中,所能依賴的「光」,只有「導師」的指導語,所以學員能夠依靠的就是導師傳遞的訊息,此番設計會讓參與的學員沒有其他的參考點可以抗拒這種情境,加上強調「體驗」,可以說課程設計的活動是拿掉個人的理性思維了。

一個喪失理性思維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帶著走,因此這個狀況像極了獨裁國家或者是一個封閉集團的治理,人民不能夠聚集,不能夠交頭接耳,只能聽從統治者的命令。此時的人民活的是統治者希望的樣態;對應於三階段心靈課程,課程參與者的反應也是課程設計者所預期的,或是說所塑造的。

 

2、在焦慮的處境中,降低或毀損「自我強度」

「自我強度」(ego strengths)簡單地說是指人發展出面對生活困境的強健程度;或是說一個人的自我功能運作的健全程度。它源自於精神分析。當有較高的自我強度,能夠有較佳的心理彈性、較能𠄘受壓力、能維持穩定的自我認同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和樂觀。

但三階段的心靈課程的操作是,當學員都已經變成孤立無知的狀態時,它進一步對學員的自我進行一些毀壞。比如說「廢墟遊戲」。它再告訴學員說,這一切生活困境都是學員自己來造成的。

寫到這裡,忽然發覺設計這套活動的人,可能以為如此活動可以清空原本學員內在的負能量。但是這樣的想法實在太素樸了(naive),太天真了。身為心理師的我認為,這實在是一個粗糙又粗魯的「心理手術」,心病不但治不好,還衍生很多負面效果。但是它的表現很戲劇化,讓人感覺有速效的錯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9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8
「混沌少年時」中第三集的心理師與男主角的對談場景尤其引人注目,這種晤談技巧在台灣的司法精神鑑定中也有類似應用。臨床心理師透過測驗、觀察及晤談,提出心理衡鑑報告,協助釐清嫌犯的心理狀態。劇中,男主角試圖隱瞞犯案實情,但心理師巧妙地揭示了他的內在世界和犯罪心理。
Thumbnail
2025/03/28
「混沌少年時」中第三集的心理師與男主角的對談場景尤其引人注目,這種晤談技巧在台灣的司法精神鑑定中也有類似應用。臨床心理師透過測驗、觀察及晤談,提出心理衡鑑報告,協助釐清嫌犯的心理狀態。劇中,男主角試圖隱瞞犯案實情,但心理師巧妙地揭示了他的內在世界和犯罪心理。
Thumbnail
2025/02/27
本文針對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從臨床心理師角度補充錫蘭的論述,揭示這類課程的潛在危害。
Thumbnail
2025/02/27
本文針對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從臨床心理師角度補充錫蘭的論述,揭示這類課程的潛在危害。
Thumbnail
2025/02/21
從愛情到婚姻,兩個人變成兩個家庭的事,婆媳問題的根源在於先生角色的轉變。本文從「童話故事下集」出發,探討先生如何從「人家的兒子」轉變為「人家的先生」,降低婆媳問題的發生機率,並維持婚姻中的愛情與歸屬感。
Thumbnail
2025/02/21
從愛情到婚姻,兩個人變成兩個家庭的事,婆媳問題的根源在於先生角色的轉變。本文從「童話故事下集」出發,探討先生如何從「人家的兒子」轉變為「人家的先生」,降低婆媳問題的發生機率,並維持婚姻中的愛情與歸屬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若說到要說明「心靈課程」究竟為何的影片,這一支影片講到三階段課程的歷史來源及發展。 原本這一套課程是為了增進業務員的積極業務能力,所以在企業界推廣。後來漸漸發展成「全民參與」,鼓勵人拉人進來,並誤用許多心理學理論及概念,再加上心靈操控技巧(羞辱、壓迫、煽動和攻擊批判)來作為營利賺錢的目的。
Thumbnail
若說到要說明「心靈課程」究竟為何的影片,這一支影片講到三階段課程的歷史來源及發展。 原本這一套課程是為了增進業務員的積極業務能力,所以在企業界推廣。後來漸漸發展成「全民參與」,鼓勵人拉人進來,並誤用許多心理學理論及概念,再加上心靈操控技巧(羞辱、壓迫、煽動和攻擊批判)來作為營利賺錢的目的。
Thumbnail
本文針對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從臨床心理師角度補充錫蘭的論述,揭示這類課程的潛在危害。
Thumbnail
本文針對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從臨床心理師角度補充錫蘭的論述,揭示這類課程的潛在危害。
Thumbnail
本文分析高價心靈課程的行銷手法,包括社會證明、稀缺性、強化直覺思考,弱化理性思考,以及與企業合作或聯盟行銷等策略,並點出此類課程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與風險。
Thumbnail
本文分析高價心靈課程的行銷手法,包括社會證明、稀缺性、強化直覺思考,弱化理性思考,以及與企業合作或聯盟行銷等策略,並點出此類課程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與風險。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心理界熱議的錫蘭影片與ASK課程事件,並分析人們容易落入心靈課程陷阱的原因,歸納出幾種類型:死纏爛打、情緒勒索、權力影響、自身情緒低落、想體驗或比較,以及想拯救他人。文章點出心理遊戲在人際互動中無處不在,並建議提升情緒覺察力,避免上鉤,學習真誠溝通,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近期心理界熱議的錫蘭影片與ASK課程事件,並分析人們容易落入心靈課程陷阱的原因,歸納出幾種類型:死纏爛打、情緒勒索、權力影響、自身情緒低落、想體驗或比較,以及想拯救他人。文章點出心理遊戲在人際互動中無處不在,並建議提升情緒覺察力,避免上鉤,學習真誠溝通,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探討三階段心靈課程可能造成的認知失調,以及輕躁症的病理機轉,並介紹員工協助方案BEAP。文中提到學員為維持認知一致性而改變自身認知,以及輕躁症可能與心理操縱、壓力、睡眠剝奪和目標達成相關的多巴胺分泌失調有關。最後,介紹BEAP方案及其服務內容
Thumbnail
探討三階段心靈課程可能造成的認知失調,以及輕躁症的病理機轉,並介紹員工協助方案BEAP。文中提到學員為維持認知一致性而改變自身認知,以及輕躁症可能與心理操縱、壓力、睡眠剝奪和目標達成相關的多巴胺分泌失調有關。最後,介紹BEAP方案及其服務內容
Thumbnail
臨床心理師觀點:剖析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陷阱,揭露其操弄學員心智的伎倆,並說明其背後的倫理缺失。此課程藉由「不知情同意書」和「保密條款」等手段,孤立學員,降低其自主性,進而破壞學員的自我強度。過程中,學員的理性思維被剝奪,使其易受操縱,最終可能造成心理創傷。
Thumbnail
臨床心理師觀點:剖析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陷阱,揭露其操弄學員心智的伎倆,並說明其背後的倫理缺失。此課程藉由「不知情同意書」和「保密條款」等手段,孤立學員,降低其自主性,進而破壞學員的自我強度。過程中,學員的理性思維被剝奪,使其易受操縱,最終可能造成心理創傷。
Thumbnail
本文針對「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爭議,從心理學專業角度進行分析,指出課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的錯誤及倫理缺失,包括誤用心理學機制、忽略系統環境因素、強行挖掘潛意識內容等,並以案例說明課程可能造成的傷害,呼籲大眾提高警覺。
Thumbnail
本文針對「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爭議,從心理學專業角度進行分析,指出課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的錯誤及倫理缺失,包括誤用心理學機制、忽略系統環境因素、強行挖掘潛意識內容等,並以案例說明課程可能造成的傷害,呼籲大眾提高警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心靈課程中潛在的危害,尤其是那些利用 PUA手法進行操控的課程。透過塑造崇拜氛圍、情感操弄及金錢控制等技術,這些課程往往導致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受損。文章也提供了一些識別這類課程的關鍵指標,包括過度強調講師個人崇拜及高額費用等。瞭解這些細節能幫助潛在學員做出明智的選擇,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風險。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心靈課程中潛在的危害,尤其是那些利用 PUA手法進行操控的課程。透過塑造崇拜氛圍、情感操弄及金錢控制等技術,這些課程往往導致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受損。文章也提供了一些識別這類課程的關鍵指標,包括過度強調講師個人崇拜及高額費用等。瞭解這些細節能幫助潛在學員做出明智的選擇,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風險。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成長課程、邪教與傳銷組織如何利用相似的洗腦技術來影響和操控個人。這些組織運用人類心理的弱點,創造崇拜氛圍,保持教義的模糊性,以及利用感官刺激,來削弱成員的懷疑和批判性思考。理解這些技術有助於識別並保護自己免受操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成長課程、邪教與傳銷組織如何利用相似的洗腦技術來影響和操控個人。這些組織運用人類心理的弱點,創造崇拜氛圍,保持教義的模糊性,以及利用感官刺激,來削弱成員的懷疑和批判性思考。理解這些技術有助於識別並保護自己免受操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