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能生氣,而是你可以選擇怎麼對待這份情緒
「我就是不爽,怎樣啦!」
孩子吼出這句話時,眼眶紅了,拳頭緊了,語氣像一顆要炸開的球。他一甩門,跑進房裡,只留下那聲「砰!」在我們家客廳回盪。
我站在原地,心裡一陣悶熱。不是生氣,是一種無聲的自責——
是我哪裡沒顧好他的情緒了?還是他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突然想起我小時候也常這樣,把難過藏進一句:「不要再煩我了。」
那些沒說出口的話,最後都變成了更大的情緒風暴。

我們從小就學會「壓著情緒」,卻沒人教我們「怎麼放下情緒」
「別哭了啦,好丟臉。」
「生氣也沒用,忍一下就過了。」
「情緒不要太多,人家會討厭你。」
這些話,我們都聽過。一次又一次,我們學會了把情緒收起來、藏起來、演成「沒事」的樣子。
但情緒不會因為被壓下去就消失,它只會轉彎:
- 成為晚上的失眠、白天的無力;
- 成為無端的怒氣,對親近的人亂發脾氣;
- 或是,一句「我沒差」,背後藏著一整片沒被理解的委屈。
壓抑的結果,不是平靜,是冷戰,是斷線,是心裡默默的喊救命。
允許情緒,是給自己一個真實的位置;放任情緒,是把方向盤交給混亂
我後來敲了孩子的門,沒說教,只是靜靜坐在他旁邊。
他邊啜泣邊說:「我知道我剛剛不該那樣講話……可是真的很難受,我不知道怎麼說。」
那一刻我心疼極了。
我對他說:「生氣不是錯,難過也不是錯,真正的問題是——你讓情緒來了,然後呢?」
「你可以請它坐下來一起想辦法;
也可以讓它拿走你嘴裡的語氣、手裡的動作,把你變成你自己都不喜歡的樣子。」
我停頓了一下,輕聲說:「你可以有情緒,但你可以選擇怎麼回應它。」
管理情緒,不是控制情緒,而是給它一個安全的空間
很多人以為情緒管理就是「壓著不要爆」。
但事實上,真正成熟的情緒力,是這樣的:
- 我知道我現在在生氣,但我會說:「我需要一點時間。」
- 我感到委屈,但我會說:「我想好好說一下剛剛的事。」
- 我有點快爆炸了,但我知道:「我想先離開現場。」
這些話,不是「裝沒事」,而是幫自己撐住一個不傷人、也不傷自己的空間。
你不是沒有情緒,而是學會在情緒裡,做個安穩的大人。
結語:你可以有情緒,也可以不被情緒帶著跑
親愛的你,
如果你最近也有一段時間,常常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事後又懊惱不已——
請不要再罵自己情緒化。請你拍拍自己的心,對它說:
「我知道你在,你不需要再大吼我才會聽見。」
「我願意聽你說,但不會讓你開車。」
你可以哭,也可以氣,
但你不需要用吼的去搶話、不需要用冷的去報復、不需要用傷害來證明你受了傷。
你可以有情緒,但你也有選擇。
那個願意理解自己情緒的人,就是你最有力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