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組工作是不是很難找|升學手札 Ep.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升學的問題,我們從一些比較常見的疑惑出發

稍早我接到不少同學的疑惑:

  • 我爸媽說讀什麼比較好,可是我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
  • 你認為選系比較好、還是選校比較好?
  • 我要讀好大學生活才會過得比較好嗎?


這些問題 10 年前本人也想過一輪 (年紀好像有點大),不過讀了幾年的大學才發覺,其實可還是可以給這些題目一個參考方向,然後我想學生應該多半不希望得到的只是家長的傳話筒答案,所以與其執著於表面上的問題,我會試著去想:

學生本質上是在問什麼?

因為現在的學制並不太鼓勵學生花很多時間探索課業以外的外務,即使現在的網路環境能讓現階段的高中生接觸大量的資訊,比方說滑滑 Threads 應該是挺容易取得情緒續價值滿滿的參照方向;那個人這裡先行備註個小建議:

當學生有需求的時候,我會傾向你去尋求專業的協助,是比較好的。

raw-image


...


疑問背景

我的態度是覺得,學生可以試圖提出疑問:這樣想可不可以、那樣子想為什麼不行



(1/3) 讀文組的工作是不是很難找


過來人想回答你的部分是:對,不好找

讓我暫時套一下成大經濟畢業生 (2024) 的身分講這題;目前本人在職涯上遇到的困難與事實,包括:體力健康程度不佳,以及台南所在地稱的上平均水準的職業選擇不多;體力的問題以考生角度來說很好理解,我這邊就不多解釋。

我提到的「平均水準」指的是:經常性薪資與勞務量通常比例有明顯觀感上的不合理。

但我想分享的看法在於:盡量不要去著墨大環境的問題,因為這是實務上很稀罕的有人能夠一口氣推翻的議題,你反而能聚焦的點是:能不能接受取得大學文憑,但是職涯履歷有可能要重新洗白來過的心理準備

就是說:有時候反而因為認知自己能改變的事務特別有限,你就更有勇氣跨出那一步



(2/3) 選系、選校哪個比較好


我知道部分考生不愛聽,但本人偏妥協了:選校,大概率比較好

我想先分享的是,其實教授通常在看考生的書審的時候,對於文字內提到的熱情、喜歡多半是感到嗤之以鼻,當然這不意味著他們會先入為主的討厭學生,而是教育現場就是沒有足夠大家探索自己的時間,選系反而很大概率在升學路上等於自斷後路。

重考後首重校名的原因在於:我有能力的這件事,不想多繞彎證明給別人看

考生目前能感受到關於「瀏覽量」的現實,就是用戶願不願意多點那一下螢幕;那麼對於一份工作這麼多人來應徵「要不要多看你一眼」這件事,一旦取決於「刻板印象」和眼緣的幾秒鐘,足以讓你在校名的差距上先落後別人好幾個級距

那麼,要花多久時間去賭大環境為理想而改變,其實就是比較驚人的時間尺度了。



(3/3) 讀大學生活會過得比較好嗎


個人真實的心聲是 ... 我可能會寧願頂著高中學歷先去工作,再思考要不要上大學

可以很老實的告訴你,像我目前因為身體拖垮幾年,即使現在取得了文憑,但因為「實務經歷幾乎掛蛋」的情況下,糾結於面子的找工作實在是異常困難,這導致我覺得如果有些事情它並不優先講究學歷,單求一份看起來不怎麼樣的工作倒是無所謂。

不如用經歷堆疊經歷,而不是六年、十年後發現自己履歷還是一貧如洗,這相當衝擊

換言之,像現在 (2025) 台灣的產業趨勢在科技、機械製造比較長紅情況下的科系,多半比較搭的上經濟與專長相符的順風車之外,其他的景氣燈都還滿不好看;關於這題我其實比較想給考生的訊息是:那麼如果會過得不好,你會想為自己做什麼打算

這項投資報酬沒有穩贏,特別建議不要把自己的人生過成只是在滿足別人對你的想像就來讀大學


...


這次重撰的文章,重點主要是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我不太希望某些文字最後變成「誤導」的效果。

我是在想關於「做選擇」的這件事,外來的干擾因素實在是太多,我當然很想跟考生談論一些天馬行空的東西,但它有個相當致命的弱點是:不僅過於單行道、也甚少替自己的決定想好退路;所謂的做選擇並不是說在這個考制上一再的重來就好

因為還有一種可能是:想清楚你的路不在這裡的時候,你會如何去應對這項挑戰。

那我想給你的答案跟補給是:人生還真的有在長,這個階段屬於你任何的經驗談,都請好好的感受、理解、享受、記得它,千萬不要讓它只是在你未來的 10 年,就只是唯一的里程碑,那麼這一次考試的結果與選擇,它才會在你的生活扎實的留下印記。

避免自己重蹈過去的行為模式做出一樣的選擇,就是一次很好的洗禮了。

avatar-img
23會員
325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有一集老高的影片提到賺錢的方法叫信用,然而面臨通膨的我們,是不是在暗示人類信用越來越差。
最起碼不要做會後悔的決定,至少「平庸」比起「走歪」還是離理想近一些。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目的如果不清晰、動機不夠強烈,就會像我一樣,創作能量只維持了三個月。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有一集老高的影片提到賺錢的方法叫信用,然而面臨通膨的我們,是不是在暗示人類信用越來越差。
最起碼不要做會後悔的決定,至少「平庸」比起「走歪」還是離理想近一些。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目的如果不清晰、動機不夠強烈,就會像我一樣,創作能量只維持了三個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還在選校與選系之間猶豫? 真正考慮的是『選師』
學生時期的我們大多一定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在選擇題的考試時,面對一道不確定的題目,總是猶豫不決該選擇哪個答案? 應該跟著自己的直覺做選擇嗎?或是反覆的修改呢? 如果離考試結束前還有一些時間,你是會反覆檢查答案的學生並更改自己的答案?或是你經常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不檢查、不遲疑、不更改就直接交卷?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Thumbnail
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 這兩天學測成績出爐,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你想好未來的方向了嗎?你知道依照自己的分數或能力,怎麼樣填寫科系最有利嗎?你知道該自己的興趣適合讀什麼科系嗎? 我相信肯定有許多家長,比自己的孩子更是焦慮,深怕孩子沒辦法填上好的大學,也擔心他們讀了一個未來難以找工作的科系,所以…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還在選校與選系之間猶豫? 真正考慮的是『選師』
學生時期的我們大多一定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在選擇題的考試時,面對一道不確定的題目,總是猶豫不決該選擇哪個答案? 應該跟著自己的直覺做選擇嗎?或是反覆的修改呢? 如果離考試結束前還有一些時間,你是會反覆檢查答案的學生並更改自己的答案?或是你經常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不檢查、不遲疑、不更改就直接交卷?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Thumbnail
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 這兩天學測成績出爐,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你想好未來的方向了嗎?你知道依照自己的分數或能力,怎麼樣填寫科系最有利嗎?你知道該自己的興趣適合讀什麼科系嗎? 我相信肯定有許多家長,比自己的孩子更是焦慮,深怕孩子沒辦法填上好的大學,也擔心他們讀了一個未來難以找工作的科系,所以…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