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是近期很熱門的書籍《失控的焦慮世代》,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書中探討了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的普及,如何影響青少年與孩童?並透過用真實的統計數據來證實,社群網路與青少年憂鬱症、焦慮症、自傷率的飆升呈現高度關聯,尤其以女孩最為明顯,想藉此提醒父母正視3C設備對孩童與青少年的影響,包含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剝奪,尤其是網路成癮問題,形同虛擬毒品上癮,不可不輕忽。
成也多巴胺,敗也多巴胺
為什麼會網路成癮?
不得不提到與成癮高度相關的大腦傳遞物質【多巴胺】,多巴胺使人感到愉悅、產生動機,多巴胺的好處可以激勵我們去做有挑戰的事情,促成了人類文明發展,不論是學術研究或是的科技進步都是多巴胺對人類帶來的貢獻。
而社群網路正是利用多巴胺渴求新知、喜愛冒險、期待獲得獎賞的機制,想辦法讓我們的專注力停留在社群媒體上,例如瀏覽貼文是為了獲取有趣的資訊,玩線上遊戲則是為了得到稀世珍寶,都讓大腦引發想要再來一次的慾望,驅使你滑個不停或是玩個不停,造成網路成癮的問題。
給家長的行動方案 :
1、限制上網時間並教導數位素養
教導數位素養指的是讓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方式,並告他們社群媒體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讓孩子意識到演算法對身心造成的傷害。另外,家長除了限制孩子上網時間,更要管控上網瀏覽的內容,不讓孩子輕易接觸到暴力色情的內容,因為青少年的大腦前額葉尚未發展成熟,尚未有足夠的能力做理性判斷,這裡也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社群媒體上的貼文或影片,可能造成的感受與影響,讓親子能夠共同參與上網的過程。
2、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邊推薦另一本《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用腦科學角度告訴我們3C如何影響孩童?書中提到的方法是從小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定期戶外運動,運動除了增加大腦的快樂化學物質【血清素】,還能增加動力化學物質【多巴胺】,不僅穩定孩子的情緒,更能提高專注力,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
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6~12歲的孩童,每晚睡眠時間應該9~12小時」。充足的睡眠除了清掃情緒壓力,還能幫助記憶固化,提高學習的效率唷~
《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讀書心得連結 :
https://clickmikids2024.pixnet.net/blog/post/170824297
3、從小累積愛的存摺
這是陳志恆心理師提到的愛的存摺概念,從小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傾聽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有機會說出來,點滴累積愛的存款,當遇到青春期時,孩子會比較願意坐下來與父母溝通,透過溝通讓孩子明白網路成癮對孩子造成的身心問題,溝通順暢,青春期的困難減一半。
4、發展多元興趣
透過學習才藝,或是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讓孩子從興趣中得到心流體驗(心流體驗是讓人可以全神貫注投入在當下進行的事物中,能對心理帶來正面的效果)再加上正向的社交活動,讓孩子的生活重心,不會只有在社群網路上。
推薦給在育兒路上徬徨的你/妳
🌻 康栗米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