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工作者

含有「助人工作者」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做父母後,我更懂情緒的重量。身為心理師,我常被問:「感受情緒有什麼用?」 情緒雖不能解決問題,卻能在壓力中給我們喘息空間。 曾在大賣場看見媽媽壓抑情緒安撫女兒卻愈加焦躁,我想到,許多人從小沒被允許表達情緒,只能壓抑到爆發。 理解比壓制更重要;先安頓好自己,才能陪孩子走過情緒,看見真正的答案。
Thumbnail
在與聽障者的互動中,我們是否真的聽見了他們的聲音與心聲? 本篇從心理師的實務經驗出發,透過一段段與聽障案主的對話與觀察,描繪他們在人際關係、工作、認同與溝通上的困境與努力。從「對不起」的反射性道歉,到默默選擇吵雜職場的背後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理解與傾聽。
Thumbnail
第二週的我,從櫃檯忙亂到逐漸抓到節拍。 翻閱前手紀錄時,學習在「準備」與「留白」之間拔河;一部吳念真短片提醒我:知識要走進人群,才會點亮彼此。 寫卡片、喝半杯微甜、初遇個案──在半熟的路上,我努力把溫度與好奇留給明天。
Thumbnail
實習訓練第二天,深入了行政細節。在感到細瑣之際也讓人體悟到,這些任務切分是機構生存平衡訓練及經營的方式之一,更是實習生的第一道課題。你有多快能精準掌握這些庶務,也就決定了你有多少時間與心力能投入諮商實務的學習。
Thumbnail
結束碩一的校園生活,滿懷期待地準備迎接諮商實習的挑戰。而實習前的第一場受訓,讓我貼身看見了真實世界——原來在助人的熱忱背後,還有一場關於經營與生存的現實考驗。
Thumbnail
marsha小潤-avatar-img
2025/06/24
實習心理師真的很辛苦,要行政、清潔、打報告、團體諮商、個案諮商、初談等等,路過幫忙打氣一下。
思嘉-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24
marsha小潤 謝謝妳的打氣 :)
第一次參加「紅鼻子醫生」所舉辦的助人工作坊,一場與自己的精心時刻,是一場深刻的身心重整。 紅鼻子醫生背景介紹 「紅鼻子醫生」是一個致力於透過戲劇與幽默為醫療場域帶來療癒的國際組織,在台灣則由【紅鼻子醫生關懷服務協會】推動,常年進入兒童病房、長照機構,透過紅鼻子小丑的方式,陪伴病童與長者面對身心壓
Thumbnail
許多助人工作者在照顧他人時,往往忽略自身的心理健康,導致身心俱疲,甚至Burn out。本文以急救現場「自身安全-隊友的安全-傷患的安全」的優先順序比喻,強調照顧者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季節轉換時,更需注意身心健康,放慢步調,好好休息。
Thumbnail
「療癒本身不是工作者目的,而是要讓自己與對方身處在某種調頻的關係中,這種關係使得療癒必然生發。」 有時候會忘記
Thumbnail
身心靈領域近期風波不斷,網紅的影片更引發大眾對行業的質疑。Mike身為15年資深助人工作者,對此有感而發,呼籲業界同行共同維護行業形象,並提出撰寫職業聲明及參與連署等具體行動,以提升行業正能量。
Thumbnail
今年讀了哪些好書呢?如果你關心弱勢群體、心理困擾,或曾為童年議題掙扎,這三本書值得你一讀!《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映照了「兒少照顧者」的心酸;《受苦的倒影》是對苦難/助人工作者的一記警醒;《幸福童年的秘密》幫助我們面對童年未解的情感傷痕。這些作品觸碰我們不願面對的深層情感,卻讓人看到改革的希望!
Thumbnail
5/5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1/29
早幾年有幸讀到這幾本書就好了✌
日日風-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30
安立格 謝謝安大的欣賞>< 我也覺得如果自己能早點讀到這些書就好了~~ 也謝謝安大總是分享含金量高的內容給大家!! 祝您新年快樂、蛇年行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