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野外急救、城市救護各式各樣的急救課程,在什麼技術都還不會之前,一定要先學會的優先順序:自己的安全-隊友的安全-傷患的安全。
我沒有待過第一線的救護工作,但上過一些緊急救護技術的課,很清楚的知道,在急救的現場若是沒有先保護自己,不小心受傷了,多了一個傷患就會需要多至少一倍的資源投入,再怎麼樣都必須先把自己保護好。

這樣的概念不只在緊急救護中,在其他各式各樣的服務工作中,都應該要有這個重要的觀念。 但在我慢慢踏上成為助人工作者的這條路,到目前為止,卻看到許多例外(?)
照顧關心服務對象的心理,陪伴個案度過一個又一個的低潮,身心俱疲、心力憔悴仍然堅持著崗位,努力撐過每一次的課程和方案,然後Burn out ,自己也成為了那個心理需要被治療的人。
這如果套到救護工作來看,就有點像是一個急救員努力的救活眼前的傷患,不論有沒有救活,但自己也變成了傷患,然後還不一定會接受別人的急救,常常等到很嚴重了才察覺或是才願意求救。
在關注身體安全時,我們都知道要先保護好自己才能協助其他人,但在關注心理健康時,卻常常輕忽了照顧好自己的重要性,或是知道但做不到...... 「不照顧自己的身體就是不尊重工作,不尊重工作就是不專業」-《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 先好好照顧自己吧! 接受我現在的狀態就是個傷患,想哭就大哭一場,想廢就躺著幾天,再為自己尋求需要的資源和幫助,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身邊的夥伴,接著才會是服務的對象,我想這其實也是一種專業的展現。
特別在季節轉換的時刻,憂鬱因子在空氣中滿佈的時刻,放慢步調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好好的休息,好好的放鬆,好好的重新得力。 我們都要好好的,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