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認同

含有「文化認同」共 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筆者記憶中,大部分香港出版的刊物使用的都是白話文,或是稱為語體文的文體。現代白話文主要分五種:官話白話文(京白)、中州白話文(韻白)、吳語白話文(蘇白)、閩語白話文(福白)以及粵語白話文(廣白)。白話文是以各漢語分支的現代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以區別文言文。隨著網路使用日漸廣泛,語言表達的方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不知道甚麼原因,對於粗俗的東西多少有點排斥,其中最反映這點的是我對卡通片配音的感覺,當年我喜歡看無線卡通片的其中一個原因,不僅是因為他的選劇比較正氣兒童向,例如「甜甜小公主」之類,粵語翻譯用的臺詞通常也比較傳統溫和,特別是不太夾雜英文與潮語。 至於亞視呢?那時候我真的不喜歡亞視。雖然他常
Vytha xu-avatar-img
4 天前
❤️ ❤️ ❤️ ❤️ ❤️ ❤️ ❤️ ❤️ ❤️ ❤️ ❤️ ❤️ ❤️ ❤️ ❤️ ❤️
付費限定
今天談六四事件,其實多數內容都不是很有營養,因為今天幾乎都只是在外面的人談你中國人不能談六四事件,嘲諷北京政府言論不夠自由,有資訊控制,或者覺得這是北京尷尬的禁忌而已。而在二十年前的網絡,反而會比較多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是否能民主化? 如果你有看過那時候的討論,你應該會看過一個說法,那就是六四
以人口規模來說,新北市是臺灣第一大城,但因為幅員廣大、行政區分散,所以居民生活圈往往緊貼各自區域中心,或依賴臺北市區,居民也因此缺乏對新北市的認同。不過新北市美術館的開幕,將為這座城市帶來新的藝文能量!本文分享美術館如何透過展覽,呈現新北市的文化底蘊與城市樣貌,並建立新北市民的文化認同。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5/06/03
寫台語太難了!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3
薇亦柔止 加油,的確沒那麼簡單,寫永遠是語言中最難的一步。因為現在中小學也在學了,所以我自己也很緩慢懶散地學了一些。因為會聽會講,所以台語漢字我加減可以理解。而且,如果再不用文字固定,台語以後恐怕會消失。
"Not quite from here, but no longer fully from there..." This might be the truest sentiment shared by man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umbnail
迷失於「我是誰」的瞬間 在人群中穿梭,或是午夜獨自醒來的時候,你是否曾突然問過自己:「我到底是誰?」 這樣的瞬間像一道裂縫,輕輕劃開日常的平靜,讓我們感受到某種隱約的不安與陌生。 我們努力在各種角色之間扮演自己——學生、員工、子女、朋友、伴侶——但當這些身份的外衣一一剝去時,心底那個赤裸的「我
Thumbnail
前兩章節從『時間』和『空間』的面向,解構『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統戰咒語。這章節討論的『人間』參數,則涉及中國文化統戰所主張的『同文同種』魔咒,找回台語是破除的唯一方法。至於,台灣的祖先是否從中國來?也會在這裡探討。不去辯論宏觀的歷史,而是回歸到你我自身的家庭經歷。
Thumbnail
昨天(3/23)去聽成大外語系蔡美慧教授的演講:【台語人名集體失聲的命運】,裡面一些內容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且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A4紙-avatar-img
2025/03/28
記得小時候長輩叫我們這些孫子輩的暱稱都是用台語發音
什麼是台灣文化?如果不用珍珠奶茶當例子的話,你能思辯到什麼地步呢?台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嗎?抑或是,中華文化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本文將探討中華文化的框架,如何限制我們對於台灣文化的想像。此篇僅是前篇,更多的細節和案例,會放到其他文章探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