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遷《大裂》:創作,是在自己的內心挖一個巨大的洞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台灣,很多人知道胡遷,和《大裂》這本小說集,是因為《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在當時,這部電影獲得2018年金馬最佳影片。而《大裂》是這部電影的改編原著。書中最長的小說〈大裂〉獲得第六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雖是改編原著,但《大裂》和據此改編的電影差非常多。即便是裡面後來成為片名的小說——〈大象席地而坐〉,內容也完全不同。《大象席地而坐》的電影片長將近四小時,但〈大象席地而坐〉短短幾頁而已。儘管內容不同,但《大裂》和電影有一點很像,就是文字帶來的畫面感非常強。且如同電影,透涼著灰暗、冷漠的氛圍,處處充滿荒蕪的景色,還有腐敗、頹廢的人心。

「這縷煙是什麼?為什麼蓋著所有的路?」她指著我的畫說。我說:「我也不知道……在我的畫裡,有時候會有著一股情緒……」——〈一縷煙〉

〈一縷煙〉是收錄的第一篇小說。很短但就像其他的小說一樣精悍。其中「一縷煙」的描述讓人印象深刻,因為看完整本書時,那原本像是「一縷煙」一般難以說清楚,在人內心縈繞徘徊的情緒,慢慢變地不再只是一縷煙,而是一場大霧,瀰漫在整部《大裂》的敘事之中。書中的人們想找到出口,但只會一再陷入迷失、徬徨。

煙和霧在不同的短篇裡,可能會聯繫著不同的主題。但在情緒上多半是一種無法抒發、排遣的無力與絕望。在〈大象席地而坐〉那裡是一種無論人如何移動始終都好像停留在原地的徒勞。而在〈漫長地閉眼〉裡,胡遷說:

上帝經常會讓你一無所有,再給你一點甜頭,這點甜頭就是在閉上眼睛的一瞬間,讓你錯覺擁有了很多東西……世界是令人失望的……

睜開眼後,或許我們會發現所有的繁榮其實都是假象,經濟蓬勃發展讓人以為我們擁有很多東西,但事實上,人們卻是不停地在暗中失去很多東西。在《大裂》裡,那縷煙首先是時間不再流動的停滯感和一種對生存的無力;接著慢慢變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最後轉為暴力的麻痺與道德的麻木。或許正是因為難以忍受一切,所以人們選擇「漫長地閉眼」吧。

生活變成是虛無的,而人的存在變得是空洞的。《大裂》的書寫就像卡繆的《異鄉人》或是卡夫卡的《審判》、《城堡》,不停地在描寫一切彷彿都是無意義的主題,沒有新的可能,沒有新的創造。就連藝術的體制也被商業化、庸俗化,創作不再表達看法、思索,而是為了迎合奉承。觀賞更成了單純的消費。儘管藝術生產日漸獲得重視,但或許人們從來沒有真的在推廣藝術、推廣文學,而是在推廣消費藝術、消費文學。

胡遷的自殺被人認為一部分也和這有關。在拍攝《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時,作為改編自己小說的導演,他和製作商起了許多衝突。電影過長、以及許多情節太「無聊」使兩方爭執不下,最後胡遷被製作商解娉。要不是自殺事件的鬧大,連電影的版權差點都拿不到(後來全歸給他的父母)。

有人說,胡遷批評的繁榮和社會現象是政權的腐敗以及商業藝術體制的空洞無實。一部分來說這沒有錯,在〈大裂〉裡,我們看見城鄉差距、教育不平等以及工作學歷體制的殘酷如何讓中國的青年感到多龐大的競爭壓力,以及生活的無力,沒有目標;在〈張莫西去沙漠〉、〈一縷煙〉中,創作失去理想,變成公式化的商業行為。浸淫在其中的人覺得自己偉大、富有,並互相奉承;對其中感到疙瘩的人則陷入瘖啞,不知如何是好。想要反抗最後卻被反制。

在多重的困境下,許多人早已放棄未來。〈大裂〉寫了很多學生整日上網吧,荒廢生活、結黨打架、虛度光陰。對他們來說,不論怎麼掙扎,生活都不會有所改變,還不如過著聲色犬馬的日常。在其他作品,這種單調、荒涼、只剩下感官刺激的日常,不只日復一日地發生在弱勢的學子身上,也充滿各個工作行業,甚至就是許多藝術家以創作為名的日常生活。

後來她在美國,仍然有一種揮之不去的荒涼感,在學校那些無所事事的同學好像吸走她身上的生命力。她說不管在哪,那種無法控制所有的,哪怕一丁點事物的無力感永遠地附在她的身上。

胡遷要寫的是一個末日的世界,而不只是一個中國的社會問題。書中的大霧還有人心中一縷縷無法排遣的煙,就像一場巨大的寂寥瀰漫整個世界,讓世界就像書中反覆強調的,變成一座沒有活力的荒原。

在〈大裂〉裡,主角才剛來到新學校報到,卻因為同校新生和別校學生發生糾紛,遭到對方全校學生發起的無差別攻擊:趁著大家都在宿舍休息時,將近一百人衝進宿舍,破壞門窗,拿鋼管等各種武器把許多學生打到重傷、送醫。事後校方雖然都知情,但強迫大家不可張揚,一旦發現就免除學籍。

學生們於是獨自策劃反擊,想要發動比當時遭到的暴力更巨大的屠殺。他們買來一堆堆的鋼管,接著又弄來一桶桶的汽油,放火把對方的學校、宿舍給燒了,並用鋼管狠狠地打擊慌忙逃出的學生。這場屠殺中,那些原本在藝術學校學習、創作,自認為是「正義」、「偉大」的「藝術家們」似乎都瘋了……

霧氣沖淡了血腥味,那些來自遙遠的歇斯底里的笑聲,隨著風稀釋到這個荒原的每一寸,在四個通向無邊的方向裡,我感覺到大地在這區域中已經斷裂出懸崖,有一條連接起來的深淵形成了。所有嘶喊並狂笑的人們紛紛衝向那條幽暗的裂縫。所有新鮮的傷口,敗壞,破裂,都朝著裂縫狂奔而去,而舊的火焰完全熄滅。

我們不禁心想,這真的是一所「學校」發生的事嗎?或許整個中國就是這樣一所巨大的「學校」吧,「大裂」遂是一個國家內部衝突、壓迫的隱喻,也可能是對世界的混亂所做出的比喻。

〈大裂〉中的主角們,並不想參與這場反擊。他們偶然找到了一張「藏寶圖」,開始在一處空地上挖坑。認為只要繼續挖下去就會找到「黃金」。周遭的人們不停嘲笑他們,怎麼會相信這麼一張「藏寶圖」?認為他們是不敢反抗的懦夫。主角一行人一開始也不在意,挖著挖著他們找到一盒菸草,吸食起來讓人飄飄然。同伴有一人在吸食後,決定不再挖了。他認為就算有「黃金」,那「黃金」也無法改變我們的命運,於是拿著這盒菸草到鎮上摻著普通的菸草做成香菸販賣。後來我們得知他跑去嫖妓,接著又成為一個皮條客。

其他人繼續挖著,洞變得越來越大,洞外世界的活動、情緒則越來越密集和激昂。人也越來越像行屍走肉。主角和同伴甚至不再想住在地表,決定就這麼生活在這個「洞」裡。後來他們又挖到一副破舊的「盔甲」,同伴有人受不了,嚷著:「哪有黃金啊!這世上什麼都沒有!」穿上這副盔甲加入了暴動。另一個同伴跑去指責暴動,被鐵鏟敲了一下不省人事;剩下的同伴離開洞穴,苟且生活。最後只剩下主角一人住在洞裡,繼續挖掘「黃金」。

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連主角都不確定「學校是不是還存在」時,他挖到了「黃金」,離開了洞穴。在鎮上,他遇上了以前自己喜歡的女孩。女孩不相信他真的挖到了「黃金」,也不認為他真的是在挖黃金,只說:「你只是在打發時間吧?」。

相較其他篇,〈大裂〉無疑是最奇特的小說。第一次看的時候,他給人一種魔幻的想像,但對暴力的書寫卻又極為寫實。我們都很難理解究竟這群人在挖什麼洞,還有挖什麼「黃金」。有人覺得挖寶是一種夢的比喻,就像「美國夢」或「挖礦致富夢」的想像一樣,在夢裡繼續但在現實中完全沒出路。

這樣的想法有道理,但就筆者看來,書中的「挖洞」其實更像是在指創作這一件事情。「黃金」是當初創作時想要追求的目標與意義,想生活在「洞」裡,就是想生活在創作裡,逃避俗世。而「菸草」、「盔甲」則是創作帶來的一點甜頭和微小成就、名譽。

這也是為何主角大罵吸食菸草而離去的同伴是叛徒的原因。他指的不是同伴不再挖洞,而是不再為自己的信念而創作,就像他後來成了一位皮條客一樣。

寫下《異鄉人》的卡繆在《反抗者》中認為,創作是唯一能反抗虛無、帶來改變、創造價值的行動。但在《大裂》裡,胡遷要寫的卻是創作的難以可能,以及當創作反抗現實時,常常陷入的無意義:反抗、創作完後,真的有什麼改變了嗎?

〈大裂〉就是這種感覺,裂開……讓我們看見世界底下的地獄,也讓我們看見創作者內心的傷口。而末日,除了是現實的荒蕪,更是創作的虛無。就像他在〈漫長地閉眼〉寫下:

此時我只能坐在這裡,面對一個巨大的洞穴……

這「巨大的洞穴」既是這個世界,也是自己的內心。胡遷不只描摹了現實的殘酷,也描寫了創作的痛苦、掙扎。在這之中,我們發現,創作,其實就是在自己內心裡,挖一個巨大的洞。沒有人知道會挖到什麼,也不知道洞口會通向哪。只是如果可能的話,或許會希望洞口能夠抵達讀者、觀眾的心。

〈大裂〉的結局,是主角對著一個男人和男孩說:「我給你們跳支舞吧」。這句話彷彿也是說給讀者聽的,好像帶著一種哀求,有點遠但也好近。雖然不像卡繆相信創作能夠帶來多麽偉大的改變,但到頭來,胡遷仍相信創作能夠為自己與讀者帶來一些微小、深刻的東西,只是那需要一些堅持,還有一些祈求與呼應。這些東西不是什麼能夠直接改變世界的事物,而是俄國的導演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時光》說的:

藝術最重要的任務,是影響靈魂,重塑他的精神結構。

這句話是塔可夫斯基說的,卻非常適合作為胡遷的小說和電影的註腳。同時也是為何他反對一些商業電影體制的原因。為什麼要把電影拍那麼長,要把小說寫得像是一個末日,都是為了讓早已被痲痺的人們,在直面各種暴力與人心的空洞時,有個重塑和重新打開心房的機會。大裂,試圖裂開整座世界,但也試圖裂開我們的麻痺,裂開很少訴說的心。

(附註:本文不得轉載。)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胡遷《大裂》,截自博客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說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居依是否找到能夠確認自己身份的事物。作者選擇停滯在這個一切線索、存在的證明都隨著時間流逝而即將消聲匿跡,彷彿過往面臨崩蹋的時刻,結束這本小說。讀者可能覺得可惜,但或許在這場追尋中,重要的已不是「我」是誰,而是透過追尋「我」的過程,拼湊了原本不不同族群共同經歷的破碎生活。
從這點來看,《跳舞的熊》是一本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去討論自由為何物的作品。還給熊自由,意味著是讓熊離開人的控制,回到自然中自行發展,至於讓人回到屬於人的「自然」,則是指要讓人回到自由競爭、資訊透明的環境。但自由競爭、民主開放的環境真的就是那麼的「自然」嗎?《跳舞的熊》的某些篇章中開啟了這樣的疑
自從人類的歷史從啟蒙進入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的時期,世界的發展和人們對他所產生的認知,就開始形成越來越大的差距。這種巨大的差異影響了後來的藝術發展,讓人們在十九、二十世紀間不停回頭反思長久一直影響我們的各種事物。這其中一項影響很重大的,便是語言。
德勞拉:「有時我們會把一些我們不懂的事歸咎給惡魔,卻沒思考我們不懂的可能是上帝的旨意。」 修道院院長:「千萬別相信惡魔,即便他說的是真話。」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 很多悲劇的發生,和無知所產生的恐懼有關。例如中世紀大規模的獵巫事件。而或許,讓人能把原本被視為惡魔的事物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二 1944~45年。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寫於1944年的短篇小說。故事主要講述一個名為佟振保的男子,在英國留完學後,回到上海就職紡織工程師期間,與兩名女子之間發生的遭遇。 何謂愛情?是這本小說拋出的巨大疑問和省思。事實上,從一開始振保
小說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居依是否找到能夠確認自己身份的事物。作者選擇停滯在這個一切線索、存在的證明都隨著時間流逝而即將消聲匿跡,彷彿過往面臨崩蹋的時刻,結束這本小說。讀者可能覺得可惜,但或許在這場追尋中,重要的已不是「我」是誰,而是透過追尋「我」的過程,拼湊了原本不不同族群共同經歷的破碎生活。
從這點來看,《跳舞的熊》是一本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去討論自由為何物的作品。還給熊自由,意味著是讓熊離開人的控制,回到自然中自行發展,至於讓人回到屬於人的「自然」,則是指要讓人回到自由競爭、資訊透明的環境。但自由競爭、民主開放的環境真的就是那麼的「自然」嗎?《跳舞的熊》的某些篇章中開啟了這樣的疑
自從人類的歷史從啟蒙進入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的時期,世界的發展和人們對他所產生的認知,就開始形成越來越大的差距。這種巨大的差異影響了後來的藝術發展,讓人們在十九、二十世紀間不停回頭反思長久一直影響我們的各種事物。這其中一項影響很重大的,便是語言。
德勞拉:「有時我們會把一些我們不懂的事歸咎給惡魔,卻沒思考我們不懂的可能是上帝的旨意。」 修道院院長:「千萬別相信惡魔,即便他說的是真話。」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 很多悲劇的發生,和無知所產生的恐懼有關。例如中世紀大規模的獵巫事件。而或許,讓人能把原本被視為惡魔的事物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二 1944~45年。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寫於1944年的短篇小說。故事主要講述一個名為佟振保的男子,在英國留完學後,回到上海就職紡織工程師期間,與兩名女子之間發生的遭遇。 何謂愛情?是這本小說拋出的巨大疑問和省思。事實上,從一開始振保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以為擁有的 / 其實尚未 / 以為失去的 / 或許換成了另一種獲得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以為擁有的 / 其實尚未 / 以為失去的 / 或許換成了另一種獲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請你試著停止控制,練習接納自己所有的想法,並專注於當下,採取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動方案。 什麼!控制不好嗎?如果停止「控制」,那人生不失控了? 心理學裡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矛盾意向」。越想達成一件事情,就越難達成,例如越想睡覺就越睡不著、越想得到愛就越得不到,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想要控制那我們所不能掌控的
Thumbnail
一者才華傑出,卻因而受到「創作」的綑綁;另者揮灑自如,卻始終見不得光。他們相遇,沒有太多的浪漫,只有面對語言時的熱情,以及那被激起的火花。
Thumbnail
  書中解釋審判與聖經以及介紹衣部小說:   「聖經在提到審判時,結合了新天新地的應許。審判清出道路,迎接新天新地的到來。聖經以生動、令人敬畏,有時又令人困惑的字句圖像,描繪人復活後的形體,彷彿要延伸我們的想像力,看能拉到多遠,因為單靠文字無從描述上帝給世人的終極計畫。 既然我們對新天新地的認知,都
Thumbnail
「你永遠不會好起來,只能一天天的過。這會是你每天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你醒來後想到的第二件事。」我默默記下這個從每劇裡看來的哲理,一天天數日子。
Thumbnail
【《大象》網路故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你要的生活,藏在你不要的改變裡】 跟各位分享之前實習時聽到的一則故事✌️ 其要傳達的️內容需細細咀嚼😋😋😋 歡迎點入連結進行閱讀👇👇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5/1(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一本關於「職場乾貨文」寫作的好書,書的完整標題有點長:《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百萬粉絲公眾號操盤手,首創「注意力寫作」法,教你寫出高質量文章,讓流量變現金!》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請你試著停止控制,練習接納自己所有的想法,並專注於當下,採取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動方案。 什麼!控制不好嗎?如果停止「控制」,那人生不失控了? 心理學裡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矛盾意向」。越想達成一件事情,就越難達成,例如越想睡覺就越睡不著、越想得到愛就越得不到,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想要控制那我們所不能掌控的
Thumbnail
一者才華傑出,卻因而受到「創作」的綑綁;另者揮灑自如,卻始終見不得光。他們相遇,沒有太多的浪漫,只有面對語言時的熱情,以及那被激起的火花。
Thumbnail
  書中解釋審判與聖經以及介紹衣部小說:   「聖經在提到審判時,結合了新天新地的應許。審判清出道路,迎接新天新地的到來。聖經以生動、令人敬畏,有時又令人困惑的字句圖像,描繪人復活後的形體,彷彿要延伸我們的想像力,看能拉到多遠,因為單靠文字無從描述上帝給世人的終極計畫。 既然我們對新天新地的認知,都
Thumbnail
「你永遠不會好起來,只能一天天的過。這會是你每天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你醒來後想到的第二件事。」我默默記下這個從每劇裡看來的哲理,一天天數日子。
Thumbnail
【《大象》網路故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你要的生活,藏在你不要的改變裡】 跟各位分享之前實習時聽到的一則故事✌️ 其要傳達的️內容需細細咀嚼😋😋😋 歡迎點入連結進行閱讀👇👇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5/1(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一本關於「職場乾貨文」寫作的好書,書的完整標題有點長:《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百萬粉絲公眾號操盤手,首創「注意力寫作」法,教你寫出高質量文章,讓流量變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