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在澳洲逐漸蔓延開來,我的打工渡假之旅也到了尾聲。原定紐西蘭環島的計畫被迫延期,更沒想到離澳的班機被取消,被迫提前一周,匆匆忙忙離開。
少賺一周錢,還多花機票錢,採果的最後一天也來不及跟主管與同事好好道別,撇開許多同事都是背包客不談,畢竟回台還能見到面,但是主管都是當地人,一但離開澳洲,下次見面已經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無法跟澳洲的一切好好道別,增添一處遺憾(嘆)。
言歸正傳,先前已經有兩篇關於農場薪資的分析文,這篇也是大同小異,只是幫自己在農場最後三個月的薪資做統整,並將農場工作一年三個月的薪資做一個總整理。
接下來會用時間序列的方式,將三個月、九個月(下半年+三個月)與一年三個月(上半年+下半年+三個月),分成三個部分來做薪資結構的總結與報告。
最後三個月的薪資結構分析
老樣子,先付上人權證明、最後一期的薪資單:
總結來說半年來的收入如下(以下單位皆用稅後以及澳幣,台澳匯率約為1:18):
三個月共賺了稅後:11092.38元
共工作12周
平均周薪:924.36元
跟兩個半年的平均周薪859.68(上半年)、760.56(下半年)比起來的話,最後三個月的平均周薪明顯比兩個半年高出許多。
12周以來薪資結構組成
總工作時數為387.89小時
基本薪資:8032.47元
採果績效:2994.64元
包裝績效:65.27元
最後將周薪結構拆解來看的話:
平均周薪:924.36元
每周薪資組成:
平均工作時數:32.32小時
基本薪資:669.37元
採果績效:249.55元
包裝績效:5.44元
同之前兩篇的結論,包裝的績效少到可以忽略不計,還是賺時數實在。
尤其是在時數控管的政策下,包裝從原本的一班制改成兩班制,早班做不完的,晚班接著做便是,一周幾乎只去支援一天,大概2到4小時左右而已,過往那種「主採副包」的情形,已經不復存在。
若以個人目標每周「至少」賺750元、存500元來看,最後三個月的薪資可以說是井噴期,多虧旺季,讓我每周薪資比目標值多出170元左右。
九個月的薪資結構分析
可能有人困惑為甚麼要拆成三個時段去分析薪資,主要是因為最一開始的合約是半年,當時還沒有規定偏遠地區的工作可以做一年,所以做滿半年就先回台,之後再回來直接做到離澳,也就是九個月的時間。
也就是說,其實個人在農場的工作,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半年、另一個階段則是九個月。
只是當初為了比較兩個半年的差別,以及解答大家好奇澳洲農場一年能賺多少錢的問題,所以就先做了下半年的報告,實際上則應該是九個月比較完整。
所以這篇文章,就是來分析經歷過淡季與旺季的這九個月,最後再來做一個做到離澳的大總結。
九個月共賺了稅後:36318.40元共工作38周
平均周薪:812.39元
後三個月因為旺季,直接將平均周薪拉到812.39元,免強落在及格線上,但跟上半年的859.68元比起來,終究還是差了一截,主因除了是今年旺季不旺之外,公司的時數控管政策還是影響較多。
38周以來薪資結構組成
總工作時數為1211.35小時
基本薪資:24282.62元
採果績效:6488.23元
包裝績效:99.79元
最後來拆解每周的薪資結構組成:
平均周薪:812.39元
每周薪資組成:
平均工作時數:32.32小時
基本薪資:639.02元
採果績效:170.74元
包裝績效:2.63元
跟上半年的周平均比較起來,除了採果績效比上半年145.32還高之外,其餘都比上半年低,尤其是上半年平均每周工作35.24小時,九個月來的平均跟它相差將近3小時,即便靠績效獎金去衝獎金,僅能縮小兩者間的差距。
在先前的文章《
我採果,不代表我賺得多》探討過,
績效獎金在高,終究不能取代基本時薪,畢竟採果的我們,比其他部門都少上一天班,績效獎金根本上只是拿去補少賺一天的時數罷了。
小節最後,附上第一個半年的薪資結構數據供大家參考:
平均周薪:859.68元
每周薪資組成:
平均工作時數:35.24小時
基本薪資:708.61元
採果績效:145.315元
包裝績效:5.765元
一年三個月的薪資結構分析
最後就是不分什麼上半年、下半年、三個月還是九個月的工作期,就是所有在農場工作期間的薪資結構。
一年三個月下來
共賺了稅後:53676.79元
共工作64周
平均周薪:838.7元
雖然沒有到周周破千,以個人每周「至少」賺750元、存500元的目標來看,每周平均多80元的錢可以運用,一年三個月下來就多了5120元,也是筆不小的數目;若以法定基本薪資786.83元相比,多了大概50元左右,相當於兩小時左右的薪資。
64周以來的薪資結構組成
稅後收入:53676.79元
總工作時數:2127.56小時
基本薪資:42706.50元
採果績效:10266.42元
包裝績效:249.69元
用圓餅圖來看各項薪資佔比的話:
即便今年旺季的採果速度比去年快,從圖例中可看出基本薪資仍佔8成的比重,所以不論是採果還是包裝,數據證實基本薪資才是重點,績效反倒是其次。
最後來拆解每周的薪資結構組成:
一年下來的平均周薪:838.7元
每周薪資結構組成
平均工作時數:33.24小時
基本薪資:667.29元
採果績效:160.41元
包裝績效:3.90元
雖然每週工作時數平均下來只有33小時,但平均周薪卻比每周工作38小時的基本底薪786.83元還高,換算下來等於每小時的稅後薪資達25.23元(或稅前29.68元)!跟現在臨時工最低每小時20.71元(或稅前24.36元)相比,高出了4.5元左右。
另外,跟包裝幾乎只能靠純粹的時薪比起來,表示自己在採果的時間價值也相對較高。
讓我總結來說的話,採果雖累,但值得!
各時期的薪資差異比較
看完筆者花了一年三個月、賺了百萬的薪資後,有興趣可以再跟各時期的薪資差異比較。以下為各時期、各項的比較表格:
不喜歡看表格的,可以直接看各時期每周平均薪資的比較圖:
相對於上半年是準備進入旺季時入職(春天→夏天),然後再準備轉淡季時離開(夏天→冬天),回來續職九個月可說是從淡季待到旺季準備結束(冬天→春天→夏天→秋天),淡季最慘的時候早上7點半上班,10點的休息就下班了,那時候的薪資一周只有400左右。
因此回鍋之後的平均薪資有過800元,甚至只跟上半年差了45元,現在回想起來,只能說非常不簡單,幾乎都是靠旺季把平均拉高。
畢竟,旺季賺得多,但也累得多,也體會到靠天吃飯的行業,掙錢是多麼不容易。
結語
想要用一年的時間賺到百萬,並非是不可能的,你不需要周周破千,只需要大概每周平均840元左右,持續52周即可(或是周薪稅前977元左右)。
你也不一定要找到一個四季穩定的工作,像我就是靠拚一波旺季來補淡季的低薪,只是你要運氣很好,能一下飛機就能找到工作,才能「剛好」用一年的時間「賺」到「至少」「稅前」百萬。
不然就會像我一樣,雖然在農場工作一年三個月,但實際上來澳洲的時間卻已經過了一年七個月了,所以雖然賺了稅後百萬,說穿了也都是用時間堆出來的,並沒有什麼好值得炫耀。
所以從澳洲落地一直到離澳的一年七個月,共賺了53676.79元(或稅前63156.27元),換算下來一個月也才賺2825元左右(或稅前3324元)。以台澳外匯約1:18來看,相當於每個月收入台幣50850元(或稅前59832元)而已。
不過在台灣,想要拿到一個月五萬的薪水,你必須有點本事,必要時可能還要放棄生活品質;反觀在澳洲,卻只是這邊的基本薪資,重點是還能兼顧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所以,花一兩年的時間來體驗澳洲人的活法,順便幫自己的人生喘口氣,思索未來的可能性,也不是一個多壞的選擇。
至少這一年多的時間,除了存了筆小錢外,我活的比在台灣還健康快樂。
後記
同樣澳洲一年,
有人賺了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存了稅後百萬,
你說誰比較厲害?
所以先前的幾篇文章也一再強調,
沒意外的話,這篇應該是薪資分析的最後一篇文章了。
居家檢疫的這段期間,我會盡可能在對澳洲記憶猶新的情況下趕緊將回憶編織成文章。
文末至此,希望疫情趕快結束,大家的生活能回歸平靜,而我也即將重新開始適應台灣的一切。
有緣人,我們隔離完後見。
延伸閱讀
農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