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寒暑假都會舉辦自助旅行活動,小孩在這裡自主管裡旅費,自己決定行程,並且自己決定要買什麼吃什麼,或不買什麼不吃什麼。在這樣的模式裡,小孩大多傾向於投入平常比較少接觸的事物的懷抱;這些被青睞的選項裡,只有少部分是孩子生活經驗中比較少遇見的,大多數事物則是被禁止或「有計畫規避」。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個小孩剛踏出內灣車站,就衝進車站對面的便利商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買冰結帳開舔。但那是個挺冷的冬天,他下了某種決心似地坐在車站外的台階上,一邊曬著太陽一邊舔,然後咳嗽,咳嗽咳嗽,狠狠地咳完,然後再舔一口。 不管夏天還是冬天都會想吃冰啦!Photo source: Pawel Loj @flickr CC by 2.0 我十分擔心,問他:「你都咳成這樣了,還要吃冰喔?」 他又舔了一口,滿足地說:「你知道我上次吃冰是什麼時候嗎?大概一年多前吧。」 我啞口無言,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阻止他的理由,只好眼睜睜看著他一邊咳嗽一邊把冰舔完,然後建議他趕緊喝一點熱水。 我是一個認同合作式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超級在意小孩的照顧者(一般叫做「家長」)與教育者的合作關係,我認為我有義務讓照顧者知道在教育活動中所發生的、照顧者應該或想要知道的事情;既然照顧者平常會禁止小孩吃冰,那「小孩邊咳嗽邊吃冰」顯然就是照顧者會關心的事。 但我真的要說嗎? 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 說吧!讓你看看我的專業! 小孩的照顧者之所以選擇將小孩送來我這裡,其中一個原因,是看中我的「專業」。若是我能看見照顧者從未看見的小孩的樣子,那照顧者就有可能會覺得將小孩送來我這裡很「值得」。假若我能更進一步以「專業」來分析小孩的狀況,提供照顧者看待這件事情的「新觀點」,那我的專業形象就更加牢固。譬如說,我可以這樣說:「孩子咳嗽咳到這樣還堅持想吃冰,很可能是因為他平常被禁止了;我們知道,禁止是多麼可以加強一個人的慾望。」 不要說吧!照顧者要是不能接受「新觀點」怎麼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是照顧者不能接受新觀點,反而認為我「放縱」小孩去吃冰,或者照顧者也有可能認為我沒有好好勝任照顧者在活動中的「延長手臂」,沒有成功執行照顧者的意志,而對我失望,那照顧者下次就不會選擇我的教育活動了。 說吧!誠實才是通往穩固合作關係的途徑 面對價值觀差異太大的照顧者,即使透過隱瞞這件事情而有下一次的合作機會,這樣的價值觀差異仍然會再次考驗教育現場,遲早還是要直球對決;另一方面,如果照顧者其實是價值觀接近的對象,如果放棄溝通的機會,隱瞞這件他可能會在意的事,他還是可能會從小孩那邊聽說,如此一來,原本可能維繫的合作關係反而會信用破產。 等等,前面有沒有考慮到小孩?(盧駿逸提供) 從「教育」本身的角度出發 前面三個想法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去想像怎麼做可以維繫跟照顧者的合作關係;但我認為,這些考量雖然可能是教育者很快就浮現在腦海的擔憂,卻不應當是教育者優先考量的理由,因為教育者應當「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優先考慮小孩的福祉,而不是先考量自己的得失利弊。 有些人將這個主張簡單理解為「教育者事事以小孩當下的喜好為優先」,但這個主張的內涵可以更為複雜,我將試著分析如下。 教育者告知照顧者的訊息,應以不會對小孩造成傷害為前提 假使我們有理由懷疑,照顧者知道小孩吃冰之後會處罰小孩,我們就不應該告知照顧者這個訊息;這個行動對小孩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讓小孩在吃冰後的數天遭到處罰,即使是行為主義者也不會贊成。假若教育者因為缺乏考量而採取這個行動,那還只是一個錯誤的行動;但教育者若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專業而採取這個行動,將自身的利益放在小孩的利益之前,那便違反了教育倫理。 教育者告知照顧者的訊息,原則上要讓小孩知情並且同意 如果同意「個人有權決定要將關於自身的重要訊息讓哪些人知道」,並且小孩應當被當成「一個人」來尊重,那小孩和照顧者就是兩個獨立的人,小孩便應當能決定關於自身的訊息要不要被照顧者知道。 另一方面,照顧者想要知道小孩在我們的教育活動裡做了什麼,這是應當重視的需求;除此之外,照顧者若是更加瞭解小孩的不同樣貌,可能會有助於照顧者調整對待小孩的方式,改善小孩日常生活的環境。只是即使如此,未經小孩(或任何個人)的同意,我們還是不能輕易以「為了你好」作為理由,擅自將小孩不想要交給照顧者的訊息交給照顧者。 在實務上,當我要向照顧者說一件小孩可能會在意的訊息時,我會盡力去跟小孩做事先確認,確定他不會因此而被修理,或陷入我沒考慮到的麻煩之中,並且小孩也相信,我向照顧者說明的訊息與建議將有助於改善他的日常困境,那小孩就很有理由授權我們去執行這個行動。 基於前面兩個原則,實務上我通常得到像這樣的對話: 我:ㄟ我可以跟你媽說你在這邊都在吃便利商店嗎? 孩(緊張):什麼?不要啦! 我:為啥不要?你媽不讓你吃便利商店喔? 孩:沒有啊,她說可以。 我:可以為啥不能講? 孩:總之就是不要。 我:我也是可以不講,但你媽要是問我,我要怎麼說? 孩:那你就騙她。 我:我不想莫名其妙騙人耶。 孩(非常慌張):你不要講啦!不能講! 我:你不要緊張啦,如果沒經過你的同意,我不會講。 孩:真的? 我:對啊,不會騙你。 孩:那你不要講。 我:好哇,但你要跟我說,要是你媽問的時候,我該怎麼講啊。說實在的啦,我要是跟你媽說,你是不是會有麻煩? 孩:嗯……。 我:ㄟ,這事可以跟你媽說嗎? 孩:不是吧老大!你這不是搞我嗎?(盧駿逸、盧果提供) 確認小孩可能會有麻煩之後,我會試圖跟小孩建立合作關係,提出一個教育上的建議,來試圖取得小孩的授權。 我:我覺得你現在之所以這麼想要去便利商店,很可能跟平常你媽禁止你去有關係。我想要跟你媽說我的看法,要她不要因為你這幾天去便利商店而碎唸你或處罰你,並且放寬平常對你去便利商店的限制,這樣可能就不會增加你去便利商店的慾望,這也是你媽想要的。你覺得如何? 孩:她一定還是會唸的啦。 我:我也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可是有成功的機會啊,假如成功了,你不覺得對你來說是很好的事嗎?而且如果我都跟你媽說不要唸了,就算她還是唸,應該也會比較收斂吧? 孩:也是喔,好,那你去講講看吧。 如此一來,我就得到了小孩的授權,去跟他的照顧者建立合作關係;透過這樣的溝通過程,有時我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規劃一個說服照顧者的計畫,畢竟小孩比我更加瞭解他的照顧者。 (在我隨隨便便的計算裡)我在十次這樣的溝通之中,大約會有一到兩次無法取得小孩的授權。通常小孩無論如何不願意授權時,就是他很有把握照顧者不會接受我的價值觀,並且他會因為我的提案遇到非常重大的麻煩;於是為了小孩的福祉,即使照顧者問到這個問題,我也會盡可能含糊其詞帶過。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是照顧者其實不會帶給小孩什麼不好的麻煩,但小孩還是不願意授權。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照顧者非常努力成為一個好照顧者,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新的知識、調整自己的價值觀,逐漸成為一個比較有彈性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照顧者已經比較有彈性了,但已經稍微長大的小孩身體裡還留著對「戒嚴時期」的恐懼。 譬如說我和一個「不理你解放軍」的上將可能就會有這樣的對話: 我:ㄟ我可以跟你媽說你在這邊都在吃便利商店嗎? 孩(無所謂):好哇。 我:嗯。 孩:我考慮了一下,你還是不要講比較好。 我:為什麼? 孩:因為我媽不會在乎我在這裡做什麼。 我:這樣啊,那我講也沒關係吧? 孩:她可能會覺得很麻煩。 我:是嗎? 孩:而且她很相信我。 我:這樣啊。 孩:我回去也都會跟她說啊。 我:那我也還是可以說吧? 孩:不行,你不能說。 我:我不懂耶,為什麼不能說?你媽不是已經不會處罰人了嗎? 孩:對啊,不會了。而且她也不會反對我吃便利商店。 我:好吧……。 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跟照顧者說:「這件事情他不想讓你知道,他怕你唸他。」照顧者大多會欣然(並且有點心酸地)接受。 違背小孩意願的例外 在我的經驗之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即使小孩不同意授權,我也可能會讓照顧者知道關於小孩的訊息。 有一次,我遇見一個小孩有嚴重的攻擊傾向,但他堅持都是對方的問題,而且他不可能在那些情況下控制自己的行動。根據他的自述,有時他在早上出門前會被打和處罰,這讓他去學校時「心情很不好」,以致於時常做出「不乖」的行為,這又引來更多的處罰,像是不能下課,或是罰站。於是放學後到我這裡,累積一整個上午的壓抑隨便一個摩擦就會走火,燒掉團體對他的包容。 像是這樣,當小孩卡在一個巨大的結構之中,使他無能面對困境,但那個困境已經嚴重妨礙到他的發展,而他完全沒有能力面對時,我就會考慮違背他的意願去跟照顧者建立合作關係——即使這樣的做法可能讓小孩暴露在一定的風險之中。 在這個案例裡,減少他被照顧者處罰的次數是唯一治本的解決方法,但他堅持不授權讓我跟他的照顧者提出這個建議。他哭著說:「你一定會害我被打的!」 於是我陷入一個兩難之中,一是不試著改變他在家庭中的處境,那麼他用不了多久就會被這個團體拒絕,只能退出這個團體;二是違背他的意願,在沒有經過他授權的情況下,冒著他會被處罰的風險,試著和他的照顧者建立合作關係。 無論如何,還是要以小孩的利益為優先。 我當時認為,小孩若能留在這個團體之中多一些時日,對他的發展有益,並且我有把握小孩不會因此而受到太嚴重的處罰。於是我告知小孩我將要違反他的意願,並且盡可能詳細說明我的理由,邀請他在我跟照顧者提出建議的時候在旁邊聽。 在這個例子裡,這位小孩在家裡受到處罰的次數真的下降了,這使得我們之間有穩固的合作關係,他更加願意授權我去和他的照顧者互動;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確實有幾個這樣的例子。 聽起來不錯吧? 但也有失敗的。在另一個例子中,小孩哭著對我說:「上次媽媽答應你說她不會打我,可是回去還是叫爸爸打我啊!她在外面都這樣答應,回去根本就不管啊!」我除了反覆道歉,無話可說。 好好長大的小孩是教育現場盛開的花朵,在困境中的孩子們是生長在危崖上的花,無論他盛開的時候再怎麼美,可能的話,我也實在不願他生在崖上;但你們要是狹路相逢,希望你盡量留在那裡,用你僅有的寬裕陪他一段時光。即使你可能會因此冒險犯錯,而花也可能不會在你眼前綻放。 延伸閱讀: 非正常的教育現場:為什麼不可以XXX? 彼此衝突的真實利益 跳過來吧 更多【好孩子權力故事】。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