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規定,凡事有例外」:以色列的插隊邏輯

2016/12/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想在文明國家中,對於排隊這件事,大概沒有比以色列人更沒有耐性的了!

 

任何需要排隊的場合,無論是銀行、醫院、電影院、超市結帳,很難得可以看到以色列人中規中矩、抬頭挺胸的排隊。不管大人小孩,總是臭個臉、或是跟蟲一樣扭來扭去、一邊排隊一邊碎碎念……。

 

排隊

Photo source : Wikipedia CC BY SA 3.0

 

最誇張而且最常看到的,是把購物車塞在排隊隊伍又繼續去購物的人。我聽過的藉口有:「小姐,我只是忘了尿布、巧克力牛奶、清潔劑……等五樣東西,我拿了馬上就回來,這個位置妳幫我看好喔!」、「我尿急」、「我得回電給產後的媳婦」…...,所以我常常在結帳排隊時不只要看好自己的購物車,還得看好別人的。

 

在醫院或診所也沒有比較好,很多小醫院跟診所沒有號碼牌,大家也不排隊等候。來到候診室時會看到大家分散坐著,還有人去買早餐、上廁所…...這樣的狀況下大家如何「排隊」?原來大家習慣到候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口詢問誰是最後一個來的,這樣才知道該排在誰之後——這種「文化密碼」讓很多來以色列的外國人吃足了苦頭。我不只一次在診所與路邊攤看到很有禮貌且耐心在旁邊等待的外國人,因為搞不清楚以色列人的排隊方式,常常等到惱羞成怒、飢餓不已,火氣很大地跟診所護士或餐廳服務員抗議,才能獲得服務。

 

「凡事有規定,凡事有例外」

 

以色列人對於排隊這件事情沒有耐心,還呈現在他們的插隊邏輯上。

 

他們很清楚隨便插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也很清楚要尊重別人的時間;但是這個國家「凡事有規定,凡事有例外」,偏偏人生例外的事情非常多,加上文化差異大,大家對於「例外」的定義都不大一樣。

 

我在購物結帳時聽到要求插隊的理由有:

 

  • 「小姐,我年紀大了,腳又不大好,沒辦法久站,妳可以讓我排在妳前面嗎?」(雖然這個國家並不那麼敬老尊賢,但我好手好腳,年紀也不是很老,聽到這種話能不讓嗎?)

 

  • 「小姐,我家寶寶肚子餓了,哭個不停,我得趕快結帳才能餵他,妳可以讓我排在妳前面嗎?」(我自己是做媽的人,聽到這種話自然一定要讓啊!)

 

  • 「小姐,我在趕時間,而且只有兩樣東西要結帳,可以讓我排在妳前面嗎?」(趕時間啊,好可憐喔,我也希望下次趕時間時人家也願意讓我,這次我就讓他好了…...)

 

當然,大多數要求插隊的人,他們的理由都是很有道理的,以色列人對於提出自己的需求,通常也不會感到不好意思;我偶爾也會在趕時間或有其他急事時,擺明拒絕對方插隊的要求,對方也都會接受。

 

當然,這種「凡事有例外」的主張申張太過,有時就會讓整件事看起來很自私而無理。

 

文化如一堵無形的牆

 

有次我在結帳時碰到超級人潮,我等啊,不停地看錶,很擔心會來不及去接小孩放學,有好幾次很想放下購物籃走人,又可惜自己花掉的時間。終於輪到我結帳時,之前結完帳的兩個老婆婆,突然又拿了一大籃商品直接在我面前丟給店員,嘰里呱啦地講了一堆話。我看店員拿起商品要幫她們結帳時,忍不住跟兩個老婆婆說:「不好意思,我排在妳們前面,請不要插隊!」老婆婆們看著我,又講了一堆我聽不懂的話。我轉身跟店員說:「請跟他們說我排在她們前面,我也是個人,要插隊是不是要先問過?」店員看到我火大了,馬上放下手上的商品堆到一邊,跟她們說了幾句後,開始幫我結帳。

 

這時,其中一個一直在旁邊聊天的老婆婆的家人,突然用希伯來文跟我說:「小姐,她們之前排過隊了,是結完帳發生少買了幾件東西,所以才直接回櫃台,不是插隊啦。何況她們年紀大了,妳讓她們先結帳有什麼關係?」

 

「她們可是半個鐘頭前結完帳的。」剛好我今天不停地看手錶:「結完帳後又要再買東西就要重新排隊、重新結帳。不然我上個月也來這裡結過帳了,我今天為什麼還要排隊?如果你真的疼惜你的家人年紀大了,你來替她們排隊就好了。你們幾個大男人在旁邊聊天讓兩個老婆婆排隊結帳。你們不覺得不好意思嗎?」我一邊跟店員對帳一邊回應他,真的氣到要腦充血了!

 

「哎呀,妳就不要那麼生氣啊,店員不就幫妳結帳了!」(那你還來惹我做什麼?)

 

回到家跟雅爸提起這件事,他對於我的態度很不以為然。「老婆婆們可能真的是覺得她們才結過帳,只是想多買幾樣東西而已...…文化不同啦。無論如何,妳那麼計較跟生氣做什麼?人家可能不瞭解這樣有什麼不對,妳這樣火大,可能嚇壞兩個老婆婆了!」

 

「可是我是外籍新娘咧!」我也不大高興地說:「排隊就是排隊,就是要好好排、耐心的排,不然就不要買!我也不瞭解你們的這種插隊邏輯。我都講希伯來文了,老婆婆們還是聽不懂;她的家人明明聽得懂希伯來文,為什麼一開始不出來解釋?我覺得他們把我當成外國人欺負我,不管他們有沒有這個意思!」

 

看到我生氣了,雅爸馬上轉變態度說:「對啦,妳說的是,我沒有站在妳的角度看這件事。但至少妳碰到不合理的事情時會把自己的感受與情緒表現出來,這樣對方才有瞭解跟解釋的空間;不像以前因為對方的態度很差,而自己生悶氣。這樣也算是融入以色列社會了!」

 

所以,這個國家的人不只是對排隊這件事沒有耐心,對於插隊這件事也有特殊的邏輯。做為不那麼懂以色列文化的人,「問」就對了!只要能學會以色列的「不會不好意思」、不恥下問,說明自己的內心感受,那無論是旅行或長住,都會讓溝通與相互瞭解變得更容易。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

 

吳維寧
吳維寧
吳維寧,台灣雲林人,台大研究所畢業。曾任高中老師,教育部政次秘書。 十幾年前遠嫁到目前大多台灣人仍陌生的國度-以色列,在一個希伯來文字母都不懂的狀況下開始學習新的語言與新的文化。認真好奇的觀察猶太人的治國理念、生活態度與教育方式。深耕在地生活,腦子想得多,眼睛看得多,筆動得少。目前育有三女,為全職的幼教老師,並兼職導遊與翻譯。 位於歐亞非交界的以色列,是認識世界很好的一個窗口。這個國土面積與人口都遠不比台灣的國家,是個語言、文化、宗教、歷史傳統、現代文明的大雜燴,是中東唯一的民主國家,充滿矛盾衝突,也充滿積極樂觀的氣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