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沒有信仰,我們都是精神上的流民

2018/10/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總的說來,江湖義氣是將脫離宗法家族和官府管轄之外的人們聯繫起來的價值準則;是儒家的「悌」推及和適用於非血緣關係的人們之間的轉形。「江湖」則是宗法家族和官府勢力外的補充,在傳統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江湖義氣這東西並非正能量。而是不講原則,相互包庇。與現代社會要求公正公平平等相衝突。江湖兄弟之間是不平等的,江湖兄弟抱團對外也是不論是非,只分內外。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江湖幫派為非作歹的多,行俠仗義的少。江湖兄弟的做派,江湖習氣也往往令人厭惡生畏。賈樟柯這部電影中,也或多或少表現了江湖義氣的種種不堪。
而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賈樟柯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將傳統的江湖義氣加入了新的元素,有了新的闡釋。女主巧巧以一個女流之輩而行走於江湖之上。她先是男主江湖老大的女朋友,但在歷經劫難後,卻最終成長為江湖上的「大姐大」。她對男主的犧牲,對男主背棄的原諒,對男主落難時出手相助,是兒女之情還是兄弟之義?或者兼而有之?賈導演把這兩種情感攪合在一起,讓人感到很奇怪。
我感覺女主巧巧對男主的感情是以兒女之情為主,基本上還是女性為男性做出犧牲的老調。但卻被賈導演演繹成了江湖兄弟之義,穿上了兄弟之義的外衣,掩蓋了其真實的面目。有些迷惑人。如果換成兩個兄弟,也許巧巧會為大哥去坐牢,但絕不會原諒大哥的背棄,也不會在大哥落難時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得不說,將江湖義氣加入兒女情長,柔化和美化了江湖義氣,缺乏對江湖義氣的審慎與批評,是不可取的。江湖義氣要不得,江湖習氣不可長。
總而言之,中國人的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都由儒家的「忠孝義」所主導,如《水滸》中的宋江,「忠孝義」都占全了。但無論是「孝」也好,「忠」也好,還是「義」也好,都是將自身的價值依附到他人身上,自己缺乏獨立的價值。即使飄落江湖,或成為流民,也必須要建立起仿血親關係。西方文化有宗教信仰和自然法為個人價值提供超越社會關係的立足點和支撐點。但中國文化中卻沒有,中國人的價值一直被社會關係所定義和限定。這種價值缺乏精神上的自足性,必須處於與他人的緊密聯繫中才會有安全感和意義感。
不論飄在江湖,還是身處宗族或體制之內,沒有信仰,我們都是精神上的流民。
2018年10月2日
江上小堂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0會員
27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