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讓文章從2D變成3D的方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用來形容廬山的詩句,想不到還可以拿來形容文章的結構。閱讀文章竟然像在爬山,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回想過去的經驗,是不是有些文章,我們看了就過去,沒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沒有往下看的動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文章缺乏立體結構。讀者進入了文章的世界中後,發現裡面竟然是一片荒蕪的曠野,一眼望過去,除了砂石還是砂石,這樣的內容只會帶給人乏味和想離開的心情。
那我們要怎麼讓文章裡有山谷和峭壁,同時讓讀者捨不得離開呢?

‧ 觀點定出制高點

首先要先決定觀點,觀點是文章裡最高的主峰,同時也是文章的靈魂。利用幾句話告訴讀者,這篇文章究竟要表達什麼?
先讓讀者站在山頂上往下看,把所有的風景都瀏覽過,並告訴他們,這裡特色是什麼?有哪些山頭?以及有哪些峽谷?
當讀者發現有通往其它山頭或峽谷的路時,他就會想去看一看,繼續往下走。

‧ 重點如同群峰圍繞


觀點是作者個人的看法,當讀者接收到之後,心中難免會有疑問?「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要相信你?」於是觀點確立後,需要重點來佐證,來加注力量。
重點就像主峰旁的群峰。站在山頂的讀者一開始先看到它們,但若要看清楚它們,必須順著路走到群峰們的所在地。
這個動作是為了再確認,讓讀者確認邏輯所列重點是否和觀點一致。在山頂上和讀者說要帶他們去看山,就不能帶他們走到海邊望海。
只要重點舉例得夠精準,在觀點的輔助上就會愈有力。

‧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情節感受

要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就是產生情緒。有一個有力量的觀點,再配上貼切的重點後,我們要用難忘的情節來吸引讀者,讓他閱讀完之後能回味再三。
各個群峰上的氛圍來自於不同的情節。當讀者來到不同的山峰,他看到的所有事物,歷經的一切事件,都會讓他留下不同的感覺。
這些氛圍是我們製造的,目的是讓讀者擁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山上濃霧密佈,伸手不見五指,讓人不寒而憟,心跳不自覺的加速;有的山頭才剛爬到,空氣中甜甜的花香味就衝入鼻子裡,接著五顏六色的花海就映入眼簾,幸福滋味油然而生。
而情節設計是有技巧的。描述要具體,善用動詞和數字;情節不能失真,不能讓讀者出戲;最後要引發讀者關心,有了關心就會有關係,這段情節就更能打動他的心。
當我們把「觀點」、「重點」和「情節」建立起來後,文章就有結構,整個內容充滿立體感。讀者就可以在文章裡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捨不得離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4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凱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告訴你,有一位魔王專門吃掉人的大腦,現在有一個讓你自願前往面對他的機會,請問你會去嗎? 這個許多學員口中的魔王就是洪震宇老師,江湖傳言他會在課堂上把學員的腦吃掉,讓你在課後換了一個新腦子回去。
找到一直讓我哈啾的元凶了。 自從搬到新住處後,常常會一直打噴嚏。用力的掃地加拖地後,把灰塵都清完了,想說應該就沒事了,但一坐在沙發和躺在床上時,身體和鼻子就又癢了起來。 看著潔淨的地板,我思索著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我一直有過敏的感覺? 把眼光移到沙發和床上後,我想起來有一種生物專讓人過敏:
洪震宇老師設計的「嘉義布袋風土餐桌寫作團」就是帶大家在在38度的高溫下去蚵田,拿工具用力的剖蚵仔,走訪生態級的養殖魚塭,體驗什麼是-20度的冷凍庫房,以及在鹽田濕滑的泥土上曬鹽。邊旅行邊感受,最後把它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我一直很好奇,既然沒有辦法和老師的頻率連上,那能不能用自己的頻率和自己對話,再透過老師的引導來完成學習的任務呢?
 你有聽過連續十週固定出賽,一有缺席還必須補賽的馬拉松嗎? 確實有這種耗體力又耗腦力的馬拉松,它的名稱就叫做「深頁十堂寫作課。」
大家都聽過周杰倫的歌吧,大部份的歌一聽到歌名都能哼上個幾句。有些歌之所以這麼有名,主要原因是拜周董的御用作詞者方文山所賜,他寫出有如新詩一般的文字,既浪漫又優美。
如果告訴你,有一位魔王專門吃掉人的大腦,現在有一個讓你自願前往面對他的機會,請問你會去嗎? 這個許多學員口中的魔王就是洪震宇老師,江湖傳言他會在課堂上把學員的腦吃掉,讓你在課後換了一個新腦子回去。
找到一直讓我哈啾的元凶了。 自從搬到新住處後,常常會一直打噴嚏。用力的掃地加拖地後,把灰塵都清完了,想說應該就沒事了,但一坐在沙發和躺在床上時,身體和鼻子就又癢了起來。 看著潔淨的地板,我思索著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我一直有過敏的感覺? 把眼光移到沙發和床上後,我想起來有一種生物專讓人過敏:
洪震宇老師設計的「嘉義布袋風土餐桌寫作團」就是帶大家在在38度的高溫下去蚵田,拿工具用力的剖蚵仔,走訪生態級的養殖魚塭,體驗什麼是-20度的冷凍庫房,以及在鹽田濕滑的泥土上曬鹽。邊旅行邊感受,最後把它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我一直很好奇,既然沒有辦法和老師的頻率連上,那能不能用自己的頻率和自己對話,再透過老師的引導來完成學習的任務呢?
 你有聽過連續十週固定出賽,一有缺席還必須補賽的馬拉松嗎? 確實有這種耗體力又耗腦力的馬拉松,它的名稱就叫做「深頁十堂寫作課。」
大家都聽過周杰倫的歌吧,大部份的歌一聽到歌名都能哼上個幾句。有些歌之所以這麼有名,主要原因是拜周董的御用作詞者方文山所賜,他寫出有如新詩一般的文字,既浪漫又優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小百岳040 這座山印象比較沒那麼深刻,除了兩條主要登頂路線中,都是有某一段偏陡峭的路段,但整體來說算是滿親民很適合一家老小一起來爬的山,也非常方便抵達,途中也有看到一些人在半山腰處泡茶聊天。 沿路的風景不差,其中半山腰某處是這座山視野最好的地方,所以如果只是想踏青,不執著蒐集三角點的人,可以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試著用「活在極致,以便尊重生命的態度。」為楔子,竟可以在「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隆起高山、涓流成海。 原來自己還是建築師,只是老闆變成大自然而已。
Thumbnail
你說~你愛爬山 你說~生命也像是座高山,山路彎彎又曲曲 彎道有長也有短,有急更有緩。 你是那旅者,繞過一彎又一彎的小路,跨過一道又一道的小溪。 一路上,你賞過生意盎然的春景; 一路上,你走過夏蟬喧鬧的夏日; 一路上,你俯拾楓紅葉落的秋景; 行到轉彎處-- 你還來不及瞧見冬雪皓皓的潔白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小百岳040 這座山印象比較沒那麼深刻,除了兩條主要登頂路線中,都是有某一段偏陡峭的路段,但整體來說算是滿親民很適合一家老小一起來爬的山,也非常方便抵達,途中也有看到一些人在半山腰處泡茶聊天。 沿路的風景不差,其中半山腰某處是這座山視野最好的地方,所以如果只是想踏青,不執著蒐集三角點的人,可以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試著用「活在極致,以便尊重生命的態度。」為楔子,竟可以在「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隆起高山、涓流成海。 原來自己還是建築師,只是老闆變成大自然而已。
Thumbnail
你說~你愛爬山 你說~生命也像是座高山,山路彎彎又曲曲 彎道有長也有短,有急更有緩。 你是那旅者,繞過一彎又一彎的小路,跨過一道又一道的小溪。 一路上,你賞過生意盎然的春景; 一路上,你走過夏蟬喧鬧的夏日; 一路上,你俯拾楓紅葉落的秋景; 行到轉彎處-- 你還來不及瞧見冬雪皓皓的潔白
Thumbnail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