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力=工作力

2018/12/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筆記不只決定頭腦好壞!也決定你的工作表現!
筆記能強化頭腦和心靈,提高生產力
我要極力表達一個主張:成人才更應該做筆記。
我認為學校教育能提供給學生最寶貴的技術,就是「筆記的技術」了。
小學抄六年,中學和高中再抄六年,大學又抄四年;我們總共花了十二至十六年的時間練習怎麼做筆記。
然而,很多人畢業以後就不再做筆記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其實出社會以後,筆記法同樣派得上用場。不對,應該說出了社會以後,筆記法才能發揮真正的威力。
達文西在創作的時候會寫筆記;發明大王愛迪生也習慣把自己的點子寫在筆記上;其實愛因斯坦也是透過寫筆記的方式,提出震古鑠今的新發現。寫筆記並不是偉人的專利。
我常看電視播出的搞笑綜藝節目,那些搞笑藝人都會有自己的「笑料手冊」。看到搞笑藝人堀內健的笑話似乎永遠講不完,你可能會以為那是天生的才能,其實他在自己的手冊裡寫了很多的笑料。那些笑料手冊就是他們工作上所做的「筆記」。這樣看來,在所有社會人士之中,最懂得活用筆記的族群,說不定是搞笑藝人吧!
在學校教育中,通常都有教科書和習題本,因此不寫筆記反而沒關係。
面對工作這種沒有教科書的事,寫筆記才更有意義。
筆記不光是記載資訊的東西,它還能強化我們的頭腦和心靈。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創造利益,提高生產力。
「抄」筆記和「做」筆記的不同層次
如果只是傻傻地抄筆記,頭腦並不會因此變好,你得用更積極的方式做筆記才行。
首先,做筆記時需要運用「積極」意識。
抄寫筆記的心態是有分層次的。
舉例來說,我常在開始演講二十分鐘後,要求大家把演講內容歸納成三分鐘版本重述一遍,幾乎所有聽講者都辦不到。只有在事前要求聽眾邊聽邊抄筆記,他們才會照辦。然而,就算是看著筆記簡短地重述一遍,大多數人還是講得不知所云,最後中途放棄。
聆聽演講吸收資訊是好事,但也得活用那些資訊才有意義。假如聽完演講後只是稍微留下一點印象,那麼有聽跟沒聽是一樣的。在必要時有辦法重述內容,這才是關鍵所在。
聆聽別人講話的時候,你必須抱著「自己是下一個發言者」的心態來抄筆記,否則是絕對不可能重述內容的,而這就是「被動抄筆記」和「積極做筆記」的差別。由於心態不同,吸收率也會完全不一樣。當人處於「自己也必須開口」的迫切情況下,才會積極去做筆記。
只是被動抄筆記的話,頭腦並不會變好。既然決定要邊聽邊做筆記,就抱著必須重述一遍的心態來寫。把你寫過的內容說給兩個好朋友聽也是不錯的方法,以這種「準備說給人聽」的心態做筆記,你會發現自己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有飛躍性的進展。
第二,若對方談話的內容和本身的經驗相關,也請你把它寫下來。假設談話的內容是魚網,請想像你是用那張魚網,在經驗的大海中撈出魚來。然後具體寫下自己也曾有過的類似經歷,或是以前聽過類似的話題。
簡言之,就是把「客觀資訊」和「主觀資訊」都寫在筆記上面。由於同時要寫下兩種資訊,還不習慣的人會稍感困難。但進行困難的訓練,你的頭腦才會變聰明。
所謂「頭腦好」,是指掌握文章脈絡的能力,還有掌握現實意義的能力。
有本事依循文章脈絡,具體說明一件抽象的事情,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要養成使用具體事例說明的習慣,而且要能瞬間聯想到相關的資訊。
這樣的訓練可以透過做筆記進行,因此做筆記會讓你變聰明。
有邏輯分析的筆記
博客來 https://bit.ly/2zfWqdG
誠品 https://bit.ly/2FpHnDA
金石堂 https://bit.ly/2QgwyZJ
三民 https://bit.ly/2Kf1SSq
讀冊 https://bit.ly/2PE7MlV
MOMO https://bit.ly/2A1gX5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
專注眼光精準的選書,切合時代需求的議題,頻頻推出膾炙人口的暢銷書。成立不到三年,即被譽為「最有實力的小出版社」,稱霸健康生活書籍市場。成立不到五年,已具備綜合型出版社雛形。出版品陣容從「健康養生」、「生活飲食」到「親子」、「童書」、「商管」、「心靈勵志」等多元領域。暢銷代表《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