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U大戰:幾家網路公司誰的吸金能力最強?/Frederic Filloux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次,讓我們來看看最重要的網路服務績效指標: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也就是每一位用戶對利潤的平均貢獻度。在前幾大網路公司之中,究竟誰能在這個運動項目中拔得頭籌?這樣的結果又隱藏著什麼意義?

Frederic Filloux
資深記者、創業家,擁有多年編輯與新聞產業經驗,現任Monday Note編輯。本站已獲Monday Note直接授權編譯其作品。tuna.toa
在這次的專欄中,筆者想討論的是最近新聞界商業模式的轉變:
  • 廣告模式逐漸衰落、訂閱模式逐漸興起;
  • 雖然傳統大型新聞媒介逐漸解體,但小型數位媒體要取而代之仍有困難;
  • 非營利體系的限制。
在研究過一些財務報表和產業研究報告之後,筆者認為其中最有趣的發現,在於從2011年以來各媒體ARPU的變化。
在目前的網路世界裡,「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以及Google)這五家公司是賺走大部分利潤的龐然大物;其中Netflix的訂閱制商業模式比較特殊,之後會再另外提到。
讓我們先從2011年到2018年美國市場的數據開始觀察一下:
  • 在過去這7年之中,美國市場的數位廣告費用支出從320億(美元,以下同)成長到1,110億,提升了3.5倍。
  • 2011年就已經在美國市場稱霸的Google,廣告營收從180億增加到了630億,也增加到3.5倍。
  • 比Google創立晚了8年的Facebook,廣告營收從21億猛增至270億,一下跳到13倍。
  •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數位廣告營收從2011年的2.33億成長為2.59億,只增加了11%;請參閱下表:
整體而言,過去7年的美國市場呈現下圖中的狀態:
在這裡之所以把紐約時報加進來,是因為這個老牌媒體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數位廣告產品,從以演算法為基礎的廣告、到以品牌為主的行銷活動應有盡有,所以應該是相當理想的對照組。
一如預期的,我們從上面的數字上看出,這少數幾家公司把企業的數位廣告預算一掃而空。
在2011–2018的這幾年間花出去的廣告費,如果Google賺了1元,Facebook就賺了3.7元,而紐約時報則只賺到0.32元。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張關於每年各家公司ARPU的比較圖:
然後繼續往下分析:
  • Amazon
Amazon是ARPU方面的冠軍。它在零售業務上,以全球3億1,000萬人的顧客來計算,每位顧客平均貢獻了驚人的752元。這個數字跟來自「純廣告」的ARPU之所以差距這麼大,是因為大多數營業額來自每年付100元會費、而且還拼命買東西的「Amazon Prime」會員。
不過,「純廣告」的部份也很有趣:雖然這部份的ARPU只有15元,但已經比大多數媒體(包括讀者非常多的大眾媒體)的同一數字高出五倍。
  • Google
Google的全球廣告機制是業界最精巧、也最賺錢的。他們的ARPU非常高,而且絲毫沒有衰退的跡象。可惜的是,我們無法取得依「事業部」或依「詳細地理分區」調列的ARPU數字。
相較之下,美國國內的媒體必須每個月向讀者收21元的訂費,才能追上Google的收益。
  • Facebook
Facebook的ARPU數字也相當漂亮。以2018年第四季跟前一年同期相較,他們的全球ARPU成長了19%,來到7.37元;美加地區則成長30%為35元。在2011至2018年間,Facebook的全球ARPU成長了近6倍,在美加地區更成長了11倍。
以每年每位用戶貢獻112元來計算,Facebook相當於每個月向用戶收9元的媒體,但基本上他們的服務還是免費的。
  • Apple
Apple相關產業的權威分析師Horace Dediu最近曾經表示:
(Apple執行長)Tim Cook在最近寄給投資人的信中提到,實際使用中的Apple產品在2018年的這12個月中增加了1億台以上。如果一年前以13億台計算,目前的數字就是14億台。

根據我們的估計,Apple在2018年賣出了3.03億台產品;也就是說,其中有2億台是用來取代舊產品,而1億台則屬於新增加的用戶。

Apple來自各項服務的營收大約是400億元(增加28%),而總營收則是2,615億元。

總之,Apple在2018年:每一部使用中的設備賺進194元,而其中有30元來自服務。
換言之,即使光看服務(音樂、app下載等等)的營收,Apple賺的錢都比狀況良好的媒體的廣告營收多10倍。如果再看17%的年成長率,不久之後來自服務的ARPU就可望突破50元大關。
  • 紐約時報
其實紐約時報的數位內容訂閱做得還不錯,付費訂戶有多達330萬人,其中270萬人沒有訂閱新聞以外的其他服務。在新聞服務部分,2018年每位讀者的ARPU是139.50元。
不過,其他幾大公司的ARPU都有兩位數百分比的成長,而紐約時報相較之下則只有4%(2017年的數字是146.10元)。但值得一提的是,紐約時報的數位版新聞訂閱量成長了16%,營收為3億7,800萬元(詳細資料);但其他數位產品的2,200元營收雖然較少,但去年的成長率卻高達54%。
以紐約時報這樣的老字號大品牌而言,多角化經營還是可以看到效果的。
  • Spotify
在上個月的Rolling Stone雜誌上,Tim Ingham發表了一篇好文,講的是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的狀況:
根據一份美國證交會文件,Spotify在2015年底的每月ARPU已經降到了6.84歐元,一年之後再跌到6.20歐元、2017年則是5.32歐元。根據Spotify的最新財務資料,在9月30日結束的2018年第三季,正式公開的ARPU數字已經掉到只有4.73歐元(相當於5.50美元)。

也就是說,現在每位Spotify訂戶跟四年前相較,每年的貢獻已經少了20美元以上;各大唱片公司對這個現象也都感到憂心。
  • Netflix
在沒有任何廣告的前提下,2018年Netflix在全球市場的ARPU是131元,2017年則是116元,增加幅度為13%;同一數字在2011年則為133元。
不過,Netflix爭取新訂戶所花的費用,也從2011年的16元高漲到2018年的180元,而且之後還有迪士尼、Amazon、Apple等競爭對手正在虎視眈眈。
  • Buzzfeed
外界原本預期,Buzzfeed網站會以社群貢獻內容帶來全新的網路廣告型態,但事後證明效果並不如預期;即使從寬計算,它的年度ARPU也只有3元。
在不久前大量裁員之後,這家原本意氣風發的新媒體正在尋求同業合作。在筆者看來,他們原本希望透過比較正式的新聞頻道BuzzFeed News,來改變形象與商業模式,但終究無法擺脫農場品牌、以及追求點閱數字的壓力,因而難以跳出泥淖,只能說實在非常可惜。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你入行的前五年,應該盡可能爭取所有能累積你定位的基礎,跟展現專業實力的機會。你的定位是什麼呢?你要如何跟別人介紹你的專長?老闆應該要在什麼地方重用你呢?
許多企業家在創業之初都有理想和目標,但面臨競爭時免不了會取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短視和扭曲的目標。企業家必須能夠拒絕誘惑,避免各種方便和取巧的手段。因此,一部如同國家憲法一般的企業基本法,對於剛進入高速成長期的公司尤其重要。
每一家公司裡可能都會有一位「布朗先生」,也就是瞭解大小事、願意分享、願意幫助同事的人,而這樣的人,很可能是最容易成功的;因為,他可以透過分享累積人脈、信用、獲得更大的成長資源。
長久以來,許多矽谷創業家一直都不喜歡創投業者,甚至把他們叫做「禿鷹」。但是現在回頭看來,與其去跟親朋好友張羅創業資金,還不如在這些虎視眈眈的禿鷹嘴邊搶點肉吃。
筆者過去五年輔導了超過500家的新創企業,九成以上的新創企業都失敗了,每一家失敗的原因多少都有一點不同,但是相同的致命原因都是因為「不賺錢」。
在過去30多年的專業經理人職業生涯當中,筆者有非常多的機會接觸到台灣企業創業成功的老闆們;而又由於在美國跨國企業服務30年,因此對於東西方企業文化的差異,感受特別深刻。
在你入行的前五年,應該盡可能爭取所有能累積你定位的基礎,跟展現專業實力的機會。你的定位是什麼呢?你要如何跟別人介紹你的專長?老闆應該要在什麼地方重用你呢?
許多企業家在創業之初都有理想和目標,但面臨競爭時免不了會取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短視和扭曲的目標。企業家必須能夠拒絕誘惑,避免各種方便和取巧的手段。因此,一部如同國家憲法一般的企業基本法,對於剛進入高速成長期的公司尤其重要。
每一家公司裡可能都會有一位「布朗先生」,也就是瞭解大小事、願意分享、願意幫助同事的人,而這樣的人,很可能是最容易成功的;因為,他可以透過分享累積人脈、信用、獲得更大的成長資源。
長久以來,許多矽谷創業家一直都不喜歡創投業者,甚至把他們叫做「禿鷹」。但是現在回頭看來,與其去跟親朋好友張羅創業資金,還不如在這些虎視眈眈的禿鷹嘴邊搶點肉吃。
筆者過去五年輔導了超過500家的新創企業,九成以上的新創企業都失敗了,每一家失敗的原因多少都有一點不同,但是相同的致命原因都是因為「不賺錢」。
在過去30多年的專業經理人職業生涯當中,筆者有非常多的機會接觸到台灣企業創業成功的老闆們;而又由於在美國跨國企業服務30年,因此對於東西方企業文化的差異,感受特別深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META 公布 2Q24 財報,營收報 390.71 億美元,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383.36 億美元,也高於我 Model 預期的 382.32 億美元,而 EPS 則報 5.16 美元,也是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4.72 美元,以及高於我 Model 4.50
Thumbnail
GOOG 公布 2Q24 財報,營收報 847.4 億美元,低於我 Model 預期的 850.13 億美元,但略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843.67 億美元,而 GOOG 2Q24 營收低於 Model 預期,主要差異是在 YouTube 的廣告收入自上季 YoY +20.9% 降至
Thumbnail
Netflix 在第二季度營收達到95.6億美元,年增16.8%,每股收益(EPS)為4.88美元,高於預期的4.74美元。淨新增付費用戶805萬,達到總數2.77億,年增率16.5%,遠超過預期的487萬增長。廣告的部分也有了進展,但要到26年才會對營收帶來更顯著的貢獻。
Thumbnail
根據 The Trade Desk 每秒約超過 1,500 萬個廣告機會的強大資料分析能力,這份全新的半年度趨勢報告顯示出,這些媒體在廣告品質、可見性、有效觸及、決策能力及供應路徑效率等關鍵指標表現出色,因此受到廣告主的青睞。
Thumbnail
市場佔有率在事業生命週期的起飛階段至關重要。隨著用戶數量和規模的增加,網路效應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策略。本文以Netflix為例,解釋了規模經濟和網路效應對於事業的影響。
Thumbnail
以本書作者海爾默揭示的策略公式、市場力量與 Netflix 案例為主,探討Netflix的超額利潤率和競爭地位。
Thumbnail
由於數位廣告市場與總體經濟高度相關,因總經狀況會決定到廣告主的行銷預算增減程度,故在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前景下,我們重訪數位廣告市場,探索 $META、$GOOGL、$TTD、$PINS 等數位廣告商的投資機會。
Thumbnail
Netflix 公佈 23 年第 4 季財務報表,總用戶達到了 2.6 億戶,成長了 12.8%;收入增加 12.5% 來到 88.3 億美元,而營業利益率也表現亮眼。文章涵蓋公司營收數據、訂戶、展望、策略、電話會議等方面,透過著重位觀察公司的未來展望,營收增長趨勢以及公司的市場地位和市場適應能力。
Thumbnail
串流影音王者網飛 Netflix,在外界給予高度預期下,正式發表了其 2023 第四季的財報,繳出了相當亮眼的成績單。不只營收超越了市場共識,訂戶增長也大幅超越了原本的華爾街預期。而這樣的成績單,也讓網飛的股價在財報發布後的盤後,大漲了超過 8%......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META 公布 2Q24 財報,營收報 390.71 億美元,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383.36 億美元,也高於我 Model 預期的 382.32 億美元,而 EPS 則報 5.16 美元,也是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4.72 美元,以及高於我 Model 4.50
Thumbnail
GOOG 公布 2Q24 財報,營收報 847.4 億美元,低於我 Model 預期的 850.13 億美元,但略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843.67 億美元,而 GOOG 2Q24 營收低於 Model 預期,主要差異是在 YouTube 的廣告收入自上季 YoY +20.9% 降至
Thumbnail
Netflix 在第二季度營收達到95.6億美元,年增16.8%,每股收益(EPS)為4.88美元,高於預期的4.74美元。淨新增付費用戶805萬,達到總數2.77億,年增率16.5%,遠超過預期的487萬增長。廣告的部分也有了進展,但要到26年才會對營收帶來更顯著的貢獻。
Thumbnail
根據 The Trade Desk 每秒約超過 1,500 萬個廣告機會的強大資料分析能力,這份全新的半年度趨勢報告顯示出,這些媒體在廣告品質、可見性、有效觸及、決策能力及供應路徑效率等關鍵指標表現出色,因此受到廣告主的青睞。
Thumbnail
市場佔有率在事業生命週期的起飛階段至關重要。隨著用戶數量和規模的增加,網路效應成為一個重要的競爭策略。本文以Netflix為例,解釋了規模經濟和網路效應對於事業的影響。
Thumbnail
以本書作者海爾默揭示的策略公式、市場力量與 Netflix 案例為主,探討Netflix的超額利潤率和競爭地位。
Thumbnail
由於數位廣告市場與總體經濟高度相關,因總經狀況會決定到廣告主的行銷預算增減程度,故在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前景下,我們重訪數位廣告市場,探索 $META、$GOOGL、$TTD、$PINS 等數位廣告商的投資機會。
Thumbnail
Netflix 公佈 23 年第 4 季財務報表,總用戶達到了 2.6 億戶,成長了 12.8%;收入增加 12.5% 來到 88.3 億美元,而營業利益率也表現亮眼。文章涵蓋公司營收數據、訂戶、展望、策略、電話會議等方面,透過著重位觀察公司的未來展望,營收增長趨勢以及公司的市場地位和市場適應能力。
Thumbnail
串流影音王者網飛 Netflix,在外界給予高度預期下,正式發表了其 2023 第四季的財報,繳出了相當亮眼的成績單。不只營收超越了市場共識,訂戶增長也大幅超越了原本的華爾街預期。而這樣的成績單,也讓網飛的股價在財報發布後的盤後,大漲了超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