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成為最好的「布朗先生」/黃志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一家公司裡可能都會有一位「布朗先生」,也就是瞭解大小事、願意分享、願意幫助同事的人,而這樣的人,很可能是最容易成功的;因為,他可以透過分享累積人脈、信用、獲得更大的成長資源。

黃志光
現任蘇州明基逐鹿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於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擔任DLP亞洲區業務總監等職務、創業從事智慧校園推動、並擔任佳世達集團總裁特別助理。目前在中央大學攻讀人工智慧相關博士學位。tuna.toa
剛進入職場時聽到一則故事,一直影響著我做人處事的態度。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叫做「Mr. Brown」、「布朗先生」(但不是咖啡品牌)。雖然每天一早我都會找咖啡喝,但我要介紹的這位布朗先生,是真實存在於許多企業和單位裡的人。
布朗先生沒有頭銜,在公司裡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但公司裡不管是大小事,他都瞭如指掌,同事遇上疑問或困惑都會請教他,他會不計代價為你解決。甚至公司一些重大決策,同事都會找他商量。
久而久之,人人都忘了他的實際身份,只知道他是萬事通,能解決一切疑惑、分擔你的煩惱。
有一天他沒有在公司出現,大家頓時迷惘,布朗先生去哪了?突然有人問起:他在公司裡到底是擔任什麼職務?可以聘請同樣職務的人到公司嗎?
有人說他是總務,是銷售,也有人說是HR,更有人認為他是CEO……。
布朗先生好像什麼都是,但似乎什麼也不是;大家只覺得他有特殊的身份,沒人可以取代。

讓自己成為布朗先生

這個故事來自我在奧美廣告時的客戶。我幫這位客戶完成年度的市場計劃,於是他請我到一家高級餐廳吃飯,閒聊中分享了布朗先生的故事。
然後他問我:你可曾遇見過布朗先生?
我心裡想,只願付出不求回報、同時又具備解決各種問題能力的人,要去哪裡找呀?
飯後他又跟我說,你若要成為傑出的人,就要讓自己成為另一個「布朗先生」。
但世界上真有不計回報的這種好人嗎?付出者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來嗎?
大約三年前,我讀到一本書,終於找到實踐布朗先生故事的理論依據。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叫做《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作者是美國華頓商學院的最年輕的終身教授、被譽為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的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格蘭特提出三類人的世界觀和行為策略:一是無私的給予者(Giver),另一種是索取者(Taker),第三類是互利者(Matcher)。
一般人認為,「給予者」因為要幫別人的忙,常常處於公司的底層;但作者發現在成功人士裡,「給予者」的的比例遠遠高於「互利者」或「索取者」。
他列舉了很多名人作為例子,包括我們熟悉的林肯總統、著名化學公司總裁杭士曼(Jon M. Huntsman),還有不少加州矽谷創業成功人士,這些名人無一例外,都是給予者。
格蘭特教授沒有建議我們盲目的付出,他強調在「利他」的同時,也是「利己」;這跟互利者不一樣,不是基於「交換」的方式,而是這麼做本來對自己就有利。

有意義的付出:為別人創造價值

毫無疑問的,布朗先生是給予者,但:
關鍵並不在於付出,而是為別人創造了價值。
成功的給予者具備四個特質:
  1. 價值導向:給予者有一個單純的出發點,就是自己的工作是否為別人帶來好處;
  2. 豐富的人脈資源:因為更注意和認同他人的價值,他們更容易被人信任;此外,與朋友的關係是長期的,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貶值;
  3. 協同合作:因為瞭解對方的需求,更能有效率地合作,並且贏得他人發自內心的接納、尊敬、信任;而且由於願意把功勞歸為別人,因此無形的社會資本只會有增無減;
  4. 建立個人影響力:不濫用權力,而是透過展示、說服、談判等技巧,取得他人的支持。

結論

一個成熟的企業文化,應該鼓勵具有熱情與關懷精神的「聰明老實人」;而這種人在某種程度上跟格蘭特教授所提出的「成功的給予者」、或是「布朗先生」精神都非常吻合。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給予者」具備更強的優勢;因為他的社會資本會不斷積累和增強。只要堅持為他人創造價值、把精力放在長期的競爭優勢上,努力贏得合作夥伴的信任,未來將會帶來更大的回報。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email protected]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長久以來,許多矽谷創業家一直都不喜歡創投業者,甚至把他們叫做「禿鷹」。但是現在回頭看來,與其去跟親朋好友張羅創業資金,還不如在這些虎視眈眈的禿鷹嘴邊搶點肉吃。
筆者過去五年輔導了超過500家的新創企業,九成以上的新創企業都失敗了,每一家失敗的原因多少都有一點不同,但是相同的致命原因都是因為「不賺錢」。
在過去30多年的專業經理人職業生涯當中,筆者有非常多的機會接觸到台灣企業創業成功的老闆們;而又由於在美國跨國企業服務30年,因此對於東西方企業文化的差異,感受特別深刻。
曾經擔任Burberry執行長,目前在Apple負責零售的主管Angela Ahrendts即將在四月離職。外界認為,Ahrendts是為將Apple產品設定「精品化」,導致價格過高而滯銷負責。然而,價格只是表面,重點是整個產品策略面的思考。
筆者在離開Apple之後,和Steve Sakoman共同創辦了Be公司。Be一開始時的產品概念是很棒的,至少我們覺得是這樣;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選錯合作夥伴可能會毀了公司。
「我只想做這個、我只會做這個、我只適合做這個」,這些框架會把你框住,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哪些機會。雖然職場上也可能有別人幫你架設的天花板,但你幫自己設的天花板和別人給你的天花板,其實互為因果。
長久以來,許多矽谷創業家一直都不喜歡創投業者,甚至把他們叫做「禿鷹」。但是現在回頭看來,與其去跟親朋好友張羅創業資金,還不如在這些虎視眈眈的禿鷹嘴邊搶點肉吃。
筆者過去五年輔導了超過500家的新創企業,九成以上的新創企業都失敗了,每一家失敗的原因多少都有一點不同,但是相同的致命原因都是因為「不賺錢」。
在過去30多年的專業經理人職業生涯當中,筆者有非常多的機會接觸到台灣企業創業成功的老闆們;而又由於在美國跨國企業服務30年,因此對於東西方企業文化的差異,感受特別深刻。
曾經擔任Burberry執行長,目前在Apple負責零售的主管Angela Ahrendts即將在四月離職。外界認為,Ahrendts是為將Apple產品設定「精品化」,導致價格過高而滯銷負責。然而,價格只是表面,重點是整個產品策略面的思考。
筆者在離開Apple之後,和Steve Sakoman共同創辦了Be公司。Be一開始時的產品概念是很棒的,至少我們覺得是這樣;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選錯合作夥伴可能會毀了公司。
「我只想做這個、我只會做這個、我只適合做這個」,這些框架會把你框住,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哪些機會。雖然職場上也可能有別人幫你架設的天花板,但你幫自己設的天花板和別人給你的天花板,其實互為因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Thumbnail
最近讀到一本奇書,驚豔程度有如得到武功祕笈。 《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 這本書的資訊是由莊子課程的JT叔叔(Youtube)在影片中非常推薦的,說已經讀了四次。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推估,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的第1大原因是憂鬱症,屆時全世界有20%到25%的憂鬱症患者,同時憂鬱症也是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的第2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一時情緒低落很正常,但情緒持續低落,就要小心憂鬱症悄悄上門。尤其是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本來愛出去走走,現在卻不想動」,或是「動不
Thumbnail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總是認為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當我們出社會有了一份工作後,成長卻似乎停止了。 不再有父母、老師在後面督促我們,也不再有所謂的考試成績來告訴你有沒有成長,這時候的成長變成一種虛無、感覺不到的存在。 要怎麼樣才能有所成長、才能進步,才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會說大學的生活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別,這點毫無疑問,尤其對於獨自在外地大學住宿讀書的人來說,選課、宿舍、社團、時間、生活費、環境等方方面面都和過去有很多不同。我現在是準備升大三的學生,雖說我的經驗未必適用所有人,但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目前為止兩年大學生活的感想,希望能多少幫到一些高三畢業生們。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Thumbnail
最近讀到一本奇書,驚豔程度有如得到武功祕笈。 《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 這本書的資訊是由莊子課程的JT叔叔(Youtube)在影片中非常推薦的,說已經讀了四次。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推估,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的第1大原因是憂鬱症,屆時全世界有20%到25%的憂鬱症患者,同時憂鬱症也是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的第2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一時情緒低落很正常,但情緒持續低落,就要小心憂鬱症悄悄上門。尤其是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本來愛出去走走,現在卻不想動」,或是「動不
Thumbnail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總是認為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當我們出社會有了一份工作後,成長卻似乎停止了。 不再有父母、老師在後面督促我們,也不再有所謂的考試成績來告訴你有沒有成長,這時候的成長變成一種虛無、感覺不到的存在。 要怎麼樣才能有所成長、才能進步,才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會說大學的生活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別,這點毫無疑問,尤其對於獨自在外地大學住宿讀書的人來說,選課、宿舍、社團、時間、生活費、環境等方方面面都和過去有很多不同。我現在是準備升大三的學生,雖說我的經驗未必適用所有人,但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目前為止兩年大學生活的感想,希望能多少幫到一些高三畢業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