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2/25主題講座:敘事治療關係中的權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敘事治療大師Jill Freedman與Gene Combs這次應心靈工坊的邀請再次來台,舉辦大眾講座與五天工作坊。「敘事治療關係中的權力」作為本次講座的題目,起因在於我們觀察到現代的「權力」常常隱而未現地伴隨生活中,即使是治療關係,也深受權力的影響。很高興本次邀請到黃素菲老師擔任主持暨與談人,著有《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翻譯《敘事治療三幕劇》;另外有曾立芳老師協助口譯,陪伴我們一起探究敘事治療是如何看待治療師與當事人的關係,在學習與應用敘事治療時,能如何理解「權力」的影響?

raw-image

黃素菲老師開場主持,先向與會者簡介Jill Freedman與Gene Combs的專業行動。他們的著作有中譯本的是《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是美國伊凡斯頓家庭醫療中心的共同主任,曾在2009年獲得美國家族治療學會(AFTA)頒發家庭治療創新貢獻獎,兩位現在經常旅行在亞洲、美洲與歐洲進行敘事治療的訓練、教學工作。整理兩位過往軌跡後發現,他們可能曾受「現代催眠之父」Milton H. Erickson的影響,把每一次心理治療都視為獨特的交會,因此採取允許當事人以最適合自己人生架構的方式,來運用其個人的思考、認識和情緒,也開始注意「如何強化」不支持問題故事的支線故事。而治療師與當事人的治療關係,就關乎治療師如何留意「權力」對當事人的影響,也讓當事人能重新經驗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raw-image

Gene Combs在談敘事治療關係中的權力前,首先以傅柯(Michel Foucault)的概念中,區辨「傳統權力」與「當代權力」兩種權力的形式。「傳統權力」中,從古代的君權神授,如國王、皇帝等,到當代的總理都是。世界各地當權者的雕像,不斷提醒人們其強而有力的形象,而當權者中男性遠多於女性。當權者會用非常嚴格的方式執行權力,如果沒有遵守就會受到懲罰,通常也擁有強大的軍隊。此外,如主人與僕役的關係,其中就有奴役他人的權力。即便在家庭內,也有傳統權力的形式,例如父母對孩子的嚴厲管教約束,也意味著「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或「我是主人,你是奴隸」這樣的關係。

raw-image

然而傅柯發現,有種新的權力形式產生,鼓勵大家自我約束,也就是「當代權力」。例如,醫療環境中測量血壓,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其權力的影響,但如果申請健康保險時沒有血壓的紀錄,是無法就保的。也例如體重,會提醒我們注意飲食,嘗試讓自己停留在合理正常的數字。Jill Freedman提到,在美國,正常合理的體重期待值,創造了很多飲食疾患,因為人們是多麼想要讓體重落在合理值,因此高度警戒,花很多心力監控體重,達到體重的標準。而如果你知道雇主可能會取得你的醫療紀錄,你便可能會更謹慎地監控自己的生活。「當代權力」也透過紙筆來施行。例如學校教導學生是非對錯,身為學生就會在考試中被打分數;甚至未來進入哪間大學與生涯發展,都取決於在學校的考試成績。學生也因為分數而形成看待同學與自己的想法。

甚至,「當代權力」也透過凝視的方式進行。到處都是監視器,但監視器後面是否有人已經不重要,而是我們認為別人在看我。Jill Freedman提到,有很多航空公司開始在乘客椅子前的小螢幕旁邊放置攝影機,監控乘客的一舉一動。試想,如果你的行為被人看著,你在飛機上的行為會有什麼影響?你又會如何看電影、睡覺、吃東西?當代權力透過上述各種形式,在社會中不斷循環,成為標準。這些變成是非對錯、成功失敗的標準,在當代權力之下,人們身在其中得不斷地自我審查,自己變成了國王,反過來自己監控自己,自己督促自己符合期待,這些都讓我們更緊縮自身的可能性,縮限我們的故事。

Jill Freedman與Gene Combs認為,權力不是可以佔有的實體,而是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體現權力的現象。所以在敘事治療關係中,他們關心的是:權力沒有與當事人產生關聯的原因是什麼?因此會去思考人們採納哪些限制他們自身的觀點,讓人們看到這些觀點,也讓人們知道自己是有主控權的。在治療關係裡,敘事治療師會儘可能覺察與限縮自己的權力,拓展當事人所擁有的權力,而非成為凌駕於上的權力。例如,治療師經常行使到的權力方式便是下診斷與標籤,這些診斷都顯示當事人某個部分不符合社會上某種期待與標準,而這卻是身為敘事治療師可以支持人們的部分。Gene Combs提到,有時候標籤與診斷是有幫助的,但不要把這些標籤當作看待人的視框或是過濾器。因此都會詢問自己這些標籤是否適切,對當事人的影響是什麼。

raw-image

那要如何支持當事人去體現自己的權力?敘事治療師會採取去中心化的位置,但又保持其影響力。治療關係中將以當事人為中心,若對方受到壓抑,治療師可以主動去影響他們,並站在社會正義的立場,去支持他們選擇自己偏好的故事。想像人的生活經驗,就像是一張白紙上佈滿了許多「點」。但能夠流傳的經驗很有限,總有一些遺漏在人們的敘說之外,因此當人們來求助時,便是困在自己稀薄的故事中。不符合這限制自身的故事線、遺落在故事情節之外的記憶就可能褪色,「當代權力」便限制了人們可見的可能性。如果要聽到「當代權力」限制外的故事,身為敘事治療師需要很仔細地傾聽,聽當事人、其家人朋友敘說他遺落在主線故事外的經驗片段,在適合時機問問題,請他們描述更多的細節,讓人們更加投入在這個經驗片段。常常在描述一個遺落片段時,也幫助人們連結起其他遺落的片段,繼而串連起更多故事線,人們的生命也會因此而更豐厚。

Jill Freedman與Gene Combs在此,提出敘事治療如何支持個人主權,以處理當代權力的方法:

  1. 外化(Externalizing):人不等於是問題。
  2. 運用人們的語言而非專家術語(Using people's language rather than expert jargon ):用專家術語便暗示治療師知道的比當事人來得多,用在地語言才可以與當事人合力。
  3. 問問題(Asking questions):提問,就決定也建議了對話的發展方向。有些問題我們會重複提問,支持人們拿回自己行使的權力。問問題是真正帶著好奇,不帶有評估意圖,也不是蒐集訊息,而是為了生產經驗。
  4. 留意主動權(Noticing initiatives):留意人們在生活中任何極其細微的行動。
  5. 立場地圖的聲明(Statement of Position Map):讓當事人自己評估問題對他的影響,有四個步驟:(1)請當事人命名問題進行外化、(2)覺察問題對其生活經驗的影響、(3)邀請當事人評估每一種方案的影響、(4)了解當事人的立場與其偏好的部分。
  6. 當事人有最終決定權(Clients have the final say):當事人可以決定多久晤談一次、何時治療結束、當事人有權可編輯治療紀錄,呈現其視框、可評估其治療是否有效、哪些有所幫助等等,都可由當事人做決定。
raw-image

這些都是敘事治療裡支持與建構治療師跟權力關係的一些做法,治療師也會留意是什麼壓縮、縮限了當事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生命的主權,於是會在治療中用不一樣的方式,鼓勵與支持當事人取得他的權力。在講座現場,Jill Freedman與Gene Combs在此也分享一個個案:Mr. West,一位美國黑人因傷失業的勞工階級當事人,敘事治療師在關係中,如何與當事人一起面對法院、公司的不正義。而黃素菲老師也精采地以華人古諺與俗語,快速整理與回應敘事治療於華人文化下可能的映照。

raw-image

明年2020年就是心靈工坊的20週年,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感謝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於今年的協辦與合作,並向老師與讀者預約明年的相聚。期待有更不一樣的展現,邀請大家繼續參與!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5會員
202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方格子一直停醒我很久沒有更新...但其實這段時間我已經開始做團體諮商的實習啦!之後再來分享,希望能先把敘事治療工作坊的筆記寫完。今天分享的筆記是關於敘事療法中的技巧-- 雙重聆聽。 什麼是雙重聆聽 雙重聆聽是由Jill Freeman於2017年提出的概念,雙重的第一重是「主題」,第二重是「
Thumbnail
方格子一直停醒我很久沒有更新...但其實這段時間我已經開始做團體諮商的實習啦!之後再來分享,希望能先把敘事治療工作坊的筆記寫完。今天分享的筆記是關於敘事療法中的技巧-- 雙重聆聽。 什麼是雙重聆聽 雙重聆聽是由Jill Freeman於2017年提出的概念,雙重的第一重是「主題」,第二重是「
Thumbnail
心靈成長課程已經被部分組織看見商機,打著短短天讓你有所成長的名號,吸引潛在客戶繳交高昂學費,獲得自己想要的改變。
Thumbnail
心靈成長課程已經被部分組織看見商機,打著短短天讓你有所成長的名號,吸引潛在客戶繳交高昂學費,獲得自己想要的改變。
Thumbnail
敘事治治療鼓勵我們認識社會如何架構自我認同,尋找「強勢故事」中的「支線故事」和理想版本的「替代故事」,並且不評價「問題」好壞,了解問題不是我們此刻人生的全部。
Thumbnail
敘事治治療鼓勵我們認識社會如何架構自我認同,尋找「強勢故事」中的「支線故事」和理想版本的「替代故事」,並且不評價「問題」好壞,了解問題不是我們此刻人生的全部。
Thumbnail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Thumbnail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Thumbnail
選邊站跟貼標籤比思考事件本質還要重要!我們是先支持一個人,才支持他的言行觀點?還是因為他的觀點與我支持的理念相同才支持他?我們能不能分割出對事與對人,還是我們要搶先站好派系位置後就開始械鬥?我們會嘗試去了解事件的本質,或是試圖了解不同立場的人怎麼看待這件事嗎?還是我們要任由輿論導向來選擇戰鬥的工具?
Thumbnail
選邊站跟貼標籤比思考事件本質還要重要!我們是先支持一個人,才支持他的言行觀點?還是因為他的觀點與我支持的理念相同才支持他?我們能不能分割出對事與對人,還是我們要搶先站好派系位置後就開始械鬥?我們會嘗試去了解事件的本質,或是試圖了解不同立場的人怎麼看待這件事嗎?還是我們要任由輿論導向來選擇戰鬥的工具?
Thumbnail
辨識壓迫是發聲的起點! 很多時候,受壓迫者可能有感於受壓迫的事實,卻難以找到該向「誰」表達抗議,畢竟,每一個人都只是各在其位、各為其事,誰那麼「壞」來壓迫你呢?
Thumbnail
辨識壓迫是發聲的起點! 很多時候,受壓迫者可能有感於受壓迫的事實,卻難以找到該向「誰」表達抗議,畢竟,每一個人都只是各在其位、各為其事,誰那麼「壞」來壓迫你呢?
Thumbnail
權力不是地位(status)、不是職權(authority),且跟影響力(influence)是兩碼事。 簡單講,權力是社會控制的能力。權力不是個人的特質或財產,是你在別人的故事裡扮演的角色。 作者令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她展現出來的態度不是說教和譴責,而是頗為理性地分析各種關於權力的多元情境。
Thumbnail
權力不是地位(status)、不是職權(authority),且跟影響力(influence)是兩碼事。 簡單講,權力是社會控制的能力。權力不是個人的特質或財產,是你在別人的故事裡扮演的角色。 作者令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她展現出來的態度不是說教和譴責,而是頗為理性地分析各種關於權力的多元情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