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產權不發達,導致中國沒有產生奴隸經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馬克思的社會發展五階段論不適宜用來解釋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奴隸社會,也沒有出現封建社會,更沒有出現過資本主義社會。
但即使相對於西方社會,馬克思的社會五階段論的解釋也很成問題。
我就不同意奴隸社會這種提法。馬克思所謂的西方奴隸社會時期,是指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那麼用奴隸社會來概括這一時期,是很不準確的。眾所周知,古羅馬的政治制度是貴族共和。即便後期的羅馬帝國,貴族元老院也仍然發揮著一定作用;而古希臘由眾多的城邦國家組成,其中既有民主的雅典,也有專制的斯巴達,政治制度非常多樣化。民主共和肯定不應歸屬為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而政治制度是社會制度的主要方面,所以不能用奴隸社會來概括古希臘與古羅馬。
只能說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存在奴隸經濟,它們的經濟制度是奴隸經濟制度。問題在於馬克思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論斷是錯誤的。希臘羅馬的生產關係是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剝削與被剝削,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但其政治制度可以是民主共和的,作為貴族的奴隸主之間是自由平等的。美國南方奴隸制莊園經濟也是同樣的道理,經濟是奴隸經濟,而政治制度則是莊園主的民主自治。
而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西方社會那樣的奴隸經濟。中國基本上沒有過使用奴隸從事生產,只是使用奴僕從事家庭服務。
我以為這是由於中國的私有產權不發達所致,缺乏西方社會那樣對私有產權的高度尊重與保護所致。
這還是要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來解釋。原則上和法理上,天下所有土地、財產和人都屬於國君,臣民所擁有的只是暫時的支配權和使用權,並不是其財產的終極所有者。國君的控制力越強,臣民的這種支配權就越弱,臣民隨時都可能失去財產的支配權。在這樣一種產權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使用奴隸來從事生產,風險就非常高。因為奴隸的前期投入成本很高,不管是購買還是打小養育。維護成本也不低,要防止奴隸得病,身體要強壯有力氣幹活。雖然收益也非常可觀,但不足抵禦高風險。國君可能隨時徵用奴隸去戎邊打仗或者修陵墓修水利,身體條件好呀!難道皇帝還會給補償?肯定是強行徵用,一分錢不給。
2016年6月2日

附:奴隸制的三種形態:私奴制、皇奴制與公奴制

奴隸制其實有三種形態。馬克思只揭示了其中的一種,私奴制。
私奴制即私人可擁于奴隸,迫使奴隸從事生產勞動。古希臘羅馬時期和美國南方的種植園均是私奴制。
另外兩種奴隸制更高級和更隱蔽些。一種是皇奴制。皇奴制就是國家只有一個奴隸主,即皇帝,其它人都是他的奴隸或奴僕。當然,皇奴制下的奴隸比私奴制下的奴隸境況要稍為好些。
還有一種是公奴制。公奴制是存在一個奴隸主集團。這個奴隸主集團的成員並不像私奴制那樣分別獨自擁有奴隸,而是共同擁有所有奴隸。而且奴隸也有少許轉化成為奴隸主集團一員的機會。這就讓它更具有欺騙性,讓人難以識破其本質。
2015年7月13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3會員
291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