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位在學校當教官的客人介紹給我,關於【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這個共學團。我聽了他的分享及理念後深感認同,當時的仁1歲。
礙於工作的關係,我和皇上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去參與親子共學團的實踐班(需參加實踐班才能進入共學團)。另一方面是,自己覺得孩子還太小。
生了典弟之後,店休息了一段時間,剛好實踐班輪到彰化班了,我立刻就手刀報名。實踐班的心得與內容之前分享在【畫畫媽媽 菲菲娘】的專頁上,這邊就不多說了。我這篇是想記錄,這幾次共學的經驗和心得。
自從參加共學團之後,仁的性格有了些許的不同,這個”不同”說起來微小,但也很大,從一開始自己玩,到跟大家接觸,只有三次的共學時間,他觀察著別人,比他大的孩子與比他小的孩子,他會在這兩者之間做出不同行為的切換,他學著和其它的孩子,爬高、大吼大叫、挑戰一些他所不曾接觸到的事物。
但並非每一樣的改變都讓人滿意,最近盧的時間變長了、變多了,討價還價的次數提高了,面對自己奮怒的情緒,他會選擇用丟玩具、打人、怒吼來發洩。
以往對於他上述不當行為,我會以高壓的方式,壓住他。這裡說的高壓,並非”打”也不"罵”,而是使用二個選擇的方式,讓他經驗事情的後果。也許是自己沒有好好精熟兩個選擇的概念吧(請看羅寶鴻老師的”在家學規矩一點都不難"這本書),我後來逐漸覺得,仁哥是壓抑的、他沒有自信、情緒並沒有好好的有個出口,所以就一直放在心裡,以至有時會出現其它偏差行為。
然而,學始共學後的仁哥,可能想一口氣把以前的份都討回來吧,所以試探父母底線的那個深度更深。但相反的,他變得更有自信,他可以很自然的跟別人談話,打招呼,會表達他內心對我和我先生的感謝,以及最近慢慢的,他願意把奮怒的情緒說出來。
很多人聽到共學團,大概會想到的是一起揪課學才藝,但在大腳小腳共學團指的是「 親子之間的學習」,主要學習的對象也不是孩子,而是身為大人的家長。
孩子們在與共學成員發生衝突、價值觀、對土地自然產生的疑問等等,全都需要家長與他一同探討與研究,針對事物本身進行討論。
我在共學團裡,藉由讀書會等等方式,與其它團員討論、思考、辯論,學習用平等的態度去面對每個孩子。我們的行為對孩子而言是一面鏡子,所以當父母能用尊重且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時,孩子就能學習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