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養兒育女(下)──《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大要 2019C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4.4 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Debbie的說法跟Sonja天花板上的眼睛不謀而合,也叫人想起柯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 1927-87)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
柯爾伯格認為,幾乎所有人的道德發展都經過六個階段。很小的孩子了解什麼叫對錯,是只憑賞罰。換言之,做某件事受罰,這件事在道德上就是錯的。這只是低階的道德,等孩子長大些,社會的贊同、反對就重要起來。再成熟一些,某件事是錯的,不單單因為違反規則、他人指責,而是因為對人對己的惡果。到了最成熟的階段,道德認知基於普世的道德原則,例如公義、平等、尊重所有人、金律等。
姑且不論其他缺點,宗教道德單憑神的賞罰來定義對錯,好像卡在道德發展裡最早、最低的階段裡。

4.5 非宗教式教養的研究成果

世俗家庭怎樣教養子女,一直被學界忽略,近年來才重視起來。世俗的父母當然有不同的人,但是他們也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有一個重要發現,孩子受非宗教教養,長大後幾乎都不信宗教,可見家庭的宗教背景影響深遠。學者研究1980年代的美國家庭,父親不信、母親信,子女長大後不信的只有1/6。如果父信、母不信,子女長大後不信的約有一半。如果父母都不信,子女長大後不信的就有85%。
按:母親的影響遠勝父親,可能因為母親多是實際教養的人。
學者也發現非宗教式教養的許多優點。世俗父母跟子女談論性事,比較自在,子女得到的知識也比宗教家庭的子女正確。世俗家庭大都很親密。世俗父母常有清晰的價值觀,道德標準也比信徒家長一貫,強調同感、理性、求真、不傷害他人。世俗父母希望培養子女獨立自主的精神,而不是一味服從。結果是成功的。例如:迎合時下的「酷」重要嗎?認為不重要的無神論青少年遠多於信教的。

4.6 教養還是灌輸?

研究世俗教養的宗教學者曼寧(Christel Manning)指出,世俗父母十分重視自主的選擇,希望子女自己選擇信什麼、做什麼。這一點,世俗父母跟宗教父母很不一樣。
宗教父母覺得教子女信自己的宗教是順理成章的事,甚至是責任。世俗父母認為孩子智力未開,演化的機制讓他們會幾乎無條件的聽信父母的話,傳教就是灌輸。正因為這種態度,世俗父母不喜歡強迫子女贊同無神論,而是希望他們自己抉擇。朱克曼就訪問過一個父親,他有一年,每個月都帶十歲的兒子到不同的教會、會堂、清真寺,見識不同的宗教傳統。
這正是世俗父母的兩難所在。他們不想左右子女的信念,希望子女獨立思考,同時卻知道這不大可能。不管他們用心多良苦,就是無法避免不影響子女的世界觀。因為社會化(socialization)總會發生。就算嘴巴不說,孩子也會觀察。大人通電話說了些什麼,看什麼書,怎麼待人,諸如此類。其次,世上難道有父母真的不想影響子女的世界觀嗎?教養不就是為了培育孩子發揮人最大的潛能嗎?而人最大的潛能不就是按父母的標準嗎?依世俗父母的標準,人最大的潛能就在於價值無比的思想自由。實際怎麼做呢?曼寧建議世俗父母:
首先就是要老實,你把自己對宗教的看法明白告訴孩子,……然後讓孩子依據正確的知識、理性的思考來自己抉擇。而要孩子自己抉擇,最好的辦法是鼓勵他們問問題,然後徹底的討論。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是好事,而不是擔心給了他們現成答案。誠懇的討論是好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體上,今天最世俗的社會,最和諧、最有禮、最自由、最平等、最和平、最繁榮;而宗教最盛的國家,最貧困、最嚴酷、最不平等、罪案最多、貪污最猖獗。世俗主義對社會有害、沒有宗教則社會不能好這兩個說法,顯然大錯特錯。
本系列主要介紹朱克曼的《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道德來自養育的人、生活的文化、有什麼樣的大腦、在生活裡學到的經驗。金律不需要上帝,只需要人的同感。
離教的人認為:離教得到的遠超過失去的。他們越發珍惜生命,面對生死,往往處之泰然。道德從一張清單,變成怎樣待人。道德觀更敏銳,更成熟。至於人生意義,各自重新反省,各有體會。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大體上,今天最世俗的社會,最和諧、最有禮、最自由、最平等、最和平、最繁榮;而宗教最盛的國家,最貧困、最嚴酷、最不平等、罪案最多、貪污最猖獗。世俗主義對社會有害、沒有宗教則社會不能好這兩個說法,顯然大錯特錯。
本系列主要介紹朱克曼的《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道德來自養育的人、生活的文化、有什麼樣的大腦、在生活裡學到的經驗。金律不需要上帝,只需要人的同感。
離教的人認為:離教得到的遠超過失去的。他們越發珍惜生命,面對生死,往往處之泰然。道德從一張清單,變成怎樣待人。道德觀更敏銳,更成熟。至於人生意義,各自重新反省,各有體會。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心性未定,還處於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時期,若是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牽引,就很容易跟著走,那麼將來心性的發展是好是壞,端視那股力量是善還是惡。舉例來說,有些父母會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跟成績不好,或是品性不端的同學來往,就擔心孩子受到影響,變得不愛讀書貪玩,或是做出違反校規的事。孩子在建立心性的初期,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婆婆聽到孫子開始上主日學後,整個人坐不住了。直接撂下「反正他是長孫就得學拜拜!」我想這就是生而為人最失敗的教育吧,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認為自己相信的就是對的,然後逼迫別人必須無條件的遵從。 對我而言,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很愛我的小孩,當然希望他可以跟我一樣成為基督徒,現在的他僅僅算是個慕道友。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心性未定,還處於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時期,若是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牽引,就很容易跟著走,那麼將來心性的發展是好是壞,端視那股力量是善還是惡。舉例來說,有些父母會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跟成績不好,或是品性不端的同學來往,就擔心孩子受到影響,變得不愛讀書貪玩,或是做出違反校規的事。孩子在建立心性的初期,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婆婆聽到孫子開始上主日學後,整個人坐不住了。直接撂下「反正他是長孫就得學拜拜!」我想這就是生而為人最失敗的教育吧,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認為自己相信的就是對的,然後逼迫別人必須無條件的遵從。 對我而言,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很愛我的小孩,當然希望他可以跟我一樣成為基督徒,現在的他僅僅算是個慕道友。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