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關係其實等於戀愛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以前就覺得工作跟談戀愛是同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都跟「人」脫不了關係。
  找工作,公司要不要你,你要不要公司,雙方都同意才有「工作關係」。進了公司之後,公司用你接受的方式對你,你用公司接受的方式對公司,雙方都接受而且滿意才能繼續維持這層關係。解僱,表示公司不滿意你,不要你,所以要結束這層關係,然後公司給你資遣費,或者不想給。辭職,表示你不滿意公司,你不要公司,所以你自己要結束這層關係,即使這公司加碼福利,你都不留下。不論誰提出結束關係,弄不好可能會鬧上法院打官司。
  談戀愛,他要不要你,你要不要他,雙方都同意才有「戀愛關係」。交往之後,他用你接受的方式對你,你用他接受的方式對他,雙方都接受而且滿意才能繼續維持這層關係。分手,表示他不滿意你,或者你不滿意他,所以要結束這層關係,然後可能會有分手費還是物品分配之類的,弄不好可能會鬧上法院打官司,更甚者會出人命。
  以上,不覺得很像嗎?差別大概在於戀愛是一個對等關係,我是單獨的,你也是單獨的,然後在一起,然後分開。而工作是一個上下層關係,員工某種程度上必須聽從主管甚至老闆的命令,放在戀愛來看大概有點像是富家公子對上窮女生,富家公子都給你錢錢,窮女生能不聽話嗎?讓我們來想想,如果窮女生不聽話,不想跟富家公子在一起呢?富家公子可能會對窮女生更好,送他更多東西討他歡心,當然也可能叫窮女生把交往時候的錢都吐出來,這就是自行離職的狀況。解僱的狀況大概就是富家公子不喜歡窮女生了,想要分手,但窮女生不要,富家公子只好用錢叫窮女生走,這叫資遣費,但如果富家公子覺得都不要你了憑什麼要給你更多錢,窮女生覺得這段時間我推掉一堆賺錢的機會被綁在你身邊,現在你不要我了,當然要給我分手費,不然我怎麼生活,兩人意見不合但還算理性就走法律途徑,不理性的就社會案件囉!
  工作從來都不覺得是指「工作本身」,通常都會扯到「人」,例如老闆、主管、同事,有機會升遷的還會遇到下屬,不論制度多完善,最終會影響的都是「人」,是人在影響人,就跟交通問題一樣,不過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文字走著走著,畫筆繞著繞著,卻深藏在最愛的藍色裡。 目前文字為主,情緒抒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雨的聲音
看著也要思考
甜甜圈不一樣
<3> 跟內心小孩的對話.. 孩:為什麼又是我?為什麼都要我讓都要我犧牲?
在心裡對自己說
<2>   自從小男孩被罵事件以來,幾乎無法設計,因為小男孩不出來,光靠媽媽無法設計,媽媽無法創造感覺,然後因為另一件事而離職了。   離職後的自己,就像瞬間抽走什麼,雖然找到另一份印刷業的工作,算是跟設計擦點邊。但現在的自己,卻不確定是誰了?
雨的聲音
看著也要思考
甜甜圈不一樣
<3> 跟內心小孩的對話.. 孩:為什麼又是我?為什麼都要我讓都要我犧牲?
在心裡對自己說
<2>   自從小男孩被罵事件以來,幾乎無法設計,因為小男孩不出來,光靠媽媽無法設計,媽媽無法創造感覺,然後因為另一件事而離職了。   離職後的自己,就像瞬間抽走什麼,雖然找到另一份印刷業的工作,算是跟設計擦點邊。但現在的自己,卻不確定是誰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去年,因朋友邀約去一家公司救火,幫他們組Team,以及協助帶數位team。 久違的職場生活,讓我發現在公司工作就真的很像談戀愛,沒有哪一種戀愛才是最幸福的,別人覺得不好的對象可能就是最適合你的正緣,只要用對心態就能輕鬆自在。 把戀愛邏輯套用在面試(談案子)或是工作上,我覺得很適用,而且也會增加成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資關係中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契約屬於雙務契約,勞工提供勞務以獲得工資,同時僱主則有支付工資的義務。當勞工依法請假免除出勤義務,該請假時段未提供勞務,確可能無法請求工資(視假別而定),但請假並不會影響其他「已工作」的時段,既然已完成勞務給付義務,自然有該時段工資請求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以「男追女」的愛情角度出發,僅方便敘事,要倒過來亦同。 職場與愛情相似的那些事 (1)選擇付出前,看看對象,惦惦自己的斤兩 以愛情來說,老闆是個優質美女,人人都想追。 你幫她買早餐、修電腦、當工具人,看起來付出很多,但能做這件事的男生也很多。 不是女方不珍惜,而是在她的世界太普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調解時,很多民眾會無法接受「勞基法第11條第5款」(即「不能勝任工作」)作為終止契約事由,其中很多人會主張,以該事由終止契約會影響未來謀職;事實上,終止契約事由你不說、我不說,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但前東家面對「背景調查」時會不會幫你修飾,其實大多是看雙方過往相處與關係。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當公司的Company,透過陪伴的意思與愛情連接後,才發現大道至簡。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當人們想到自由的工作時,常常會想到業務性質的工作,例如賣保險或賣房子。儘管這些工作方式彷彿很自由,但實際上卻不盡然。業務工作需要隨時配合客戶的時間,維持客戶關係的時間成本不容忽視,使得工作時間其實是最不自由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去年,因朋友邀約去一家公司救火,幫他們組Team,以及協助帶數位team。 久違的職場生活,讓我發現在公司工作就真的很像談戀愛,沒有哪一種戀愛才是最幸福的,別人覺得不好的對象可能就是最適合你的正緣,只要用對心態就能輕鬆自在。 把戀愛邏輯套用在面試(談案子)或是工作上,我覺得很適用,而且也會增加成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資關係中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契約屬於雙務契約,勞工提供勞務以獲得工資,同時僱主則有支付工資的義務。當勞工依法請假免除出勤義務,該請假時段未提供勞務,確可能無法請求工資(視假別而定),但請假並不會影響其他「已工作」的時段,既然已完成勞務給付義務,自然有該時段工資請求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以「男追女」的愛情角度出發,僅方便敘事,要倒過來亦同。 職場與愛情相似的那些事 (1)選擇付出前,看看對象,惦惦自己的斤兩 以愛情來說,老闆是個優質美女,人人都想追。 你幫她買早餐、修電腦、當工具人,看起來付出很多,但能做這件事的男生也很多。 不是女方不珍惜,而是在她的世界太普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調解時,很多民眾會無法接受「勞基法第11條第5款」(即「不能勝任工作」)作為終止契約事由,其中很多人會主張,以該事由終止契約會影響未來謀職;事實上,終止契約事由你不說、我不說,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但前東家面對「背景調查」時會不會幫你修飾,其實大多是看雙方過往相處與關係。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當公司的Company,透過陪伴的意思與愛情連接後,才發現大道至簡。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當人們想到自由的工作時,常常會想到業務性質的工作,例如賣保險或賣房子。儘管這些工作方式彷彿很自由,但實際上卻不盡然。業務工作需要隨時配合客戶的時間,維持客戶關係的時間成本不容忽視,使得工作時間其實是最不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