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忘了快樂的路該怎麼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憂鬱症已成常見的慢性病

韓國f(X)前女團成員雪莉的自殺事件,
讓很多人開始正視「憂鬱症」的嚴重性。

現代人生活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
每天都面臨著從四面八方湧來的爆炸訊息,
在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能力,
也考驗著我們的消化能力。

但很不幸的是,
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
是訓練大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對於心理「處理情緒」的能力卻隻字未提,
導致「憂鬱症」逐漸成為現代人的「慢性疾病」


乖孩子教育養成壓抑性人格

從小開始,
我們都被教育成聽話懂事的孩子,
在家不能跟長輩頂嘴、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學校要尊師重道、不能鶴立雞群,
只有聽話的乖孩子才會被重視、疼愛,
如果個人意見太多,
就會被視為壞孩子、異類,
被排擠到邊緣。

長大後進入職場,
按照從小學會的「和大家一樣就不會出錯」的原則,
附合著老闆、同事、客戶,
才能平安的在公司的體制下生存。

所以我們都被教育成:

習慣看別人臉色做事的乖孩子。


莫名其妙的活在別人的標準下

我們背負著上一代的期待,
過著普世價值認定的「合理」生活,
但這些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還是只是為了成就大局,所不得不做的選擇?

要有好的工作,要好好唸書,
要有好的未來,要進大公司就業,
要找到好的對象,
要有佼好的外表及優秀的背景……

為了這些看不見的「標準」
我們做了多少壓抑自己的選擇?

為了那些看不見的「眼光」
我們做了多少逼死自己的努力?

但這些「標準」是誰訂的?
這些「眼光」真的值得在意嗎?
人如此寶貴及短暫的生命,
為何要浪費在追求與自己的快樂無關的事物上?

學會自我覺察,擺脫無謂的標準及眼光

因大腦習慣「解決問題」
如果壓力來襲,
大腦會馬上啟動保護機制,
讓人類進入到「恐懼」的情境下,
把所有的情況都預想到最壞,
讓恐懼無限放大。

但往往事情並沒有這麼嚴重,
無奈大腦的作業機制總是搶得先機,
所以如果要突破這個機制,
不再被恐懼駕馭,要先訓練自己:

學會自我覺察。

在事情發生的當下,
先靜下來自我覺察且尋找壓力的來源,
再釐清這件事情是否與自己有關,
如果事情的好壞並不會影響到自己,
請將心中產生的所有情緒「立刻拋下」
讓該負責的人去承擔。

情緒放下的好處有很多,
除了能以更理智的角度看待事情,
也不會讓恐懼一直無限擴張,
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及正常處理事情的能力。

例如:
今天穿了奇怪的衣服出門,
別人都投以奇怪的眼光。

但別人的眼光並不會影響自己,
身體也不會被看穿一個洞,
所以不用在意, 只要穿得舒服就好。


被原生家庭所捆綁的不快樂

之前有理在
「習慣看人臉色嗎?別讓低自尊人格操控你的人生」
中提到:

低自尊人格通常伴隨著極高的敏感度,
且因在意別人的眼光,壓抑了真實的自我,
為了討好別人,常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結果背負著太多不想要的東西,
讓自己陷入痛苦不自在的生活中,
最後憂鬱症便隨之而來

而憂鬱症的起源大多都來自於「原生家庭」

某個家族成員常常處在「無法快樂」的情況下,
但當事人有可能很享受「無法快樂」的過程,
而其它家人並不知情,
造成「快樂是種背叛」的罪惡感,
如果無法跳脫出來,
很容易被拉進憂鬱的深淵中。

而這個情況更常見於親子之間:

孩子常常受到不快樂的父母親所影響,
回到家之後以「不快樂」來表達對父母的忠誠:
「因為爸媽不開心,所以我也不能開心」。

因無力解決父母的情緒問題,
漸漸的也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最後得到了憂鬱症。

有理的妹妹目前就是處在這樣的情況當中,
因無力處理母親時常爆發的情緒,
且無法脫離,
加上職場上每天需接受不同病患的情緒垃圾,
長久下來的壓力累積造成她有憂鬱症的症狀。


尊重別人的選擇,適時歸還責任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要如何生活的權利,
相對的也要為自己所選擇的路負責,
所以對於父母的選擇,做為子女的要予以尊重外,
也要將這個情緒歸還給對方,
請他們自行承擔。

所以有理在面對媽媽的情緒化時,
都是以理性的態度回應:

「是妳自己的決定,所以這不是我的責仼。」

可能一開始會讓習慣情緒勒索的媽媽無法接受,
但只要我們一直明確的表現出自己的態度與想法,
久而久之她就會放棄無理取鬧的行為。

所以有理也給予妹妹建議,
如果媽媽的情緒她無法承受時,
就直接搬出去住, 先脫離那個環境,
讓自己能穩定下來。

這個方法也適用於其它的人際關係,
對於它人所給予的情緒壓力,
若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
請全部歸還給對方。

別人的情緒並不是我的責任!


請隨時記住這一點。

建構讓自己快樂的路徑

只要是人,
都會面臨到情緒低潮的時候,
也許是今天諸事不順,
也許是今天投資慘賠,
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一定要把在憂鬱森林中迷路的自己拉回來。

人是習慣性的動物,
我們可以利用這項特質,
建構「讓自己快樂」的路徑,
在自己遇到情緒低潮時,
按照這個路徑,
慢慢找回讓自己快樂的情緒。

有理上班如果接受到不爽的壓力時,
就會讓自己上健身房運動,
把不爽的情緒發洩在鍛鍊肌肉上,
通常做完腦袋就一片空白,
原本很生氣的事就會變得不太在意。

在家裡如果突然情緒低落什麼事都不想做,
就會讓自己去沖個舒服的熱水澡,
把自己的心情重新整理一遍,
洗完之後就會有動力重新開始。

如果遭遇到非常重大且傷心的事情,
就給自己一段發洩情緒的時間,
在這段期間好好的大哭一場,
盡情的發洩自己的傷心與難過,
發洩完後就給自己一個假期,
到外面去走走看看,
重新找回自己。


快樂要從心開始尋找
快樂的來源不在於大腦,
是在於我們的心。

所以要尋找快樂,
就要先放下愛解決問題的大腦,
回歸自己的內心,
問自己是否快樂。

時常的觀照自己的內心,
認同自己在這世界上的角色及價值,
還有肯定自己是幸福且被愛的,
因現在還能如此健康的呼吸著,
就已經是件值得感謝的事情了!

更何況在我們的身邊,
還有如此多支持且愛護我們的人,
一直在為我們默默的付出。

感受身邊微小的幸福, 就能了解到,
我們其實就活在幸福裡, 無需捨近求遠。
如果喜歡有理的文章,請不要錯過按下追蹤!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請點Like簡單註冊,並點右下方拍手圖5次,
便可免費支持有理繼續創作喔!!

**了解LikeCoin獎勵創作者機制:「化讚為賞」
**有理的粉絲專頁:「離婚了,然後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理小姐的反轉人生
91會員
84內容數
從簡單生活中追求理想生活,在這裡分享有理小姐的人生觀及生活中的大小事!
2022/08/23
身體的老化是自然也是必然的過程, 除了努力維持保養外, 活了四十年的我們的大腦, 是否應該也要得到一些領悟和智慧了呢? 這篇文章是有理整理出「40歲的我了解到的十件事情」, 希望能給同樣已四十歲或是將四十歲的你們一點啟發。
Thumbnail
2022/08/23
身體的老化是自然也是必然的過程, 除了努力維持保養外, 活了四十年的我們的大腦, 是否應該也要得到一些領悟和智慧了呢? 這篇文章是有理整理出「40歲的我了解到的十件事情」, 希望能給同樣已四十歲或是將四十歲的你們一點啟發。
Thumbnail
2020/08/26
有玩過「大老二」嗎?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手上有很多好牌,卻因沒策略亂出最後卻輸了?」 只有是人,都會有情緒,但情緒使得好時是助力,使得不好可能是阻力,當不滿的情緒來臨時,該如何面對呢?
Thumbnail
2020/08/26
有玩過「大老二」嗎?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手上有很多好牌,卻因沒策略亂出最後卻輸了?」 只有是人,都會有情緒,但情緒使得好時是助力,使得不好可能是阻力,當不滿的情緒來臨時,該如何面對呢?
Thumbnail
2019/10/13
意外總發生在人生低潮時,但意外發生有時是要提醒我們:是否該對於目前的人生及自己做出些改變了?所以意外發生請先別急著負面,請好好的聆聽上天的暗示,說不定你會看到人生的契機。
Thumbnail
2019/10/13
意外總發生在人生低潮時,但意外發生有時是要提醒我們:是否該對於目前的人生及自己做出些改變了?所以意外發生請先別急著負面,請好好的聆聽上天的暗示,說不定你會看到人生的契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習慣或對事物可以預測的控制感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舉例而言,在7-11超商前,垃圾車每天晚上7點到,我只要在這時間點回到家,提垃圾就可以。不需要煩惱哪裡有垃圾車或什麼時候才能倒垃圾,這樣的安定感或大腦自動化思考,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規劃未來。
Thumbnail
習慣或對事物可以預測的控制感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舉例而言,在7-11超商前,垃圾車每天晚上7點到,我只要在這時間點回到家,提垃圾就可以。不需要煩惱哪裡有垃圾車或什麼時候才能倒垃圾,這樣的安定感或大腦自動化思考,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規劃未來。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網路上寫了許多有關憂鬱症的文章,提到這種精神疾病有多可怕,得到後大腦生病會讓人會失去人生熱忱、甚至剝奪基本的生活能力。不過反向思考一下,既然我都得過了,那來講講經歷五年的憂鬱症讓我獲得的「禮物」吧! 1. 學會覺察身心 得了憂鬱症的幾年,心理狀況常常墜入谷底,連帶的身體也變得糟糕,總是莫名頭暈、食慾
Thumbnail
網路上寫了許多有關憂鬱症的文章,提到這種精神疾病有多可怕,得到後大腦生病會讓人會失去人生熱忱、甚至剝奪基本的生活能力。不過反向思考一下,既然我都得過了,那來講講經歷五年的憂鬱症讓我獲得的「禮物」吧! 1. 學會覺察身心 得了憂鬱症的幾年,心理狀況常常墜入谷底,連帶的身體也變得糟糕,總是莫名頭暈、食慾
Thumbnail
它就在那裡 你也擁有隱藏在DNA的憂鬱因子嗎? 憂鬱症在這個地球上早就已經是顯學了,無論你是怎麼得到的,或是你也很想得到,最慘的是「不想得到,但默默的已經是了」 身為軍人在軍中,你就是要遵守最大原則「服從」,在這個資本社會裡,一樣也有最大的原則就是「利益」 傳統教育並不謙卑 加速壓力生成
Thumbnail
它就在那裡 你也擁有隱藏在DNA的憂鬱因子嗎? 憂鬱症在這個地球上早就已經是顯學了,無論你是怎麼得到的,或是你也很想得到,最慘的是「不想得到,但默默的已經是了」 身為軍人在軍中,你就是要遵守最大原則「服從」,在這個資本社會裡,一樣也有最大的原則就是「利益」 傳統教育並不謙卑 加速壓力生成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Thumbnail
人生中無一處不讓人感到不焦慮的時刻與環境從幼稚園到高齡、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社交到禮儀, 從各式樣社會環境到各式樣原生家庭,從世界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到 社會階級的分類顯著,蒙上追趕著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風氣,而引起的個人焦慮或群體焦慮,最嚴重的是,這些焦慮感幾乎幾乎就要被硬生生地忽略了。
Thumbnail
人生中無一處不讓人感到不焦慮的時刻與環境從幼稚園到高齡、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社交到禮儀, 從各式樣社會環境到各式樣原生家庭,從世界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到 社會階級的分類顯著,蒙上追趕著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風氣,而引起的個人焦慮或群體焦慮,最嚴重的是,這些焦慮感幾乎幾乎就要被硬生生地忽略了。
Thumbnail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既然感到後悔,可以重新開始啊,可以轉身離開啊,可以改變自己啊,這些說法確實沒錯,然而,如果可以做到,他們或許也不會走到目前的地步,內心不會如此糾結。他們盡力試過跳脫那些否定的、負面的思考方式,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或是努力試著離開舒適圈,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最後只能再退守自己的保護殼中。
Thumbnail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既然感到後悔,可以重新開始啊,可以轉身離開啊,可以改變自己啊,這些說法確實沒錯,然而,如果可以做到,他們或許也不會走到目前的地步,內心不會如此糾結。他們盡力試過跳脫那些否定的、負面的思考方式,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或是努力試著離開舒適圈,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最後只能再退守自己的保護殼中。
Thumbnail
韓國f(X) 前女團成員雪莉的自殺事件,讓很多人開始正視「憂鬱症」的嚴重性。有理不是心理學專家,無法以科學角度分析憂鬱症的成因,但希望以自身及家人所發生的事例,分享有理「如何找回快樂的路徑」,希望對陷在低潮的你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韓國f(X) 前女團成員雪莉的自殺事件,讓很多人開始正視「憂鬱症」的嚴重性。有理不是心理學專家,無法以科學角度分析憂鬱症的成因,但希望以自身及家人所發生的事例,分享有理「如何找回快樂的路徑」,希望對陷在低潮的你們有所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