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挑戰 DAY11 《被討厭的勇氣》4:割捨別人的課題

更新於 2020/02/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前言:


很多人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一直在思考:「不知道那個人對我的感覺怎麼樣」;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人際關係的王牌〞綁在別人手上,所以才會如此在意,而去選擇〝滿足他人期望〞的生活方式。然而為了他人而改變自己,變得卻只有〝我自己〞而已,我不知道對方會因此如何,我也不能夠插手干預。當然,隨著我的改變,對方也會有些變化,但不是我的轉變而改變他,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不得不變吧。

所以我們要學會〝被討厭的勇氣〞,大膽的做到課題分離、追求想要的自我,不去強行干涉他人的人生;人和人之間要有一個界限感,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人生就能簡單化。

■ 割捨別人的課題


在上一講中,阿德勒要我們否定向他人尋認同這件事。不要為了滿足「那個人」的期望而活,我們沒有必須去滿足別人的期望。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老是尋別人的認同,在意他人的評價,到最後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

而我們這一講進入到另一個主題,這也是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重大論斷:〝課題分離〞,代社會人與人交往的首要準則。

所謂課題分離,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你只要為自己的課題負責,而不要干涉別人的課題。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源於對別人課題的妄加干涉,或者別人干涉了你的課題。

舉個例子。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你給孩子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提醒他好好學習,告訴他為什麼學習很重要,這都沒問題。但是,如果你非要逼著他學習,強迫他做這做那,那就不對了。

學習,是孩子的課題,不是你的課題。你的課題是給他提供幫助。如果你強行干涉孩子的學習,乃至於讓他為你而學,他就可能會欺騙你,甚至報復你。我們聽到很多很多青少年自殘、做各種出格的事情,其實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報復家長。

那你說難道我應該眼睜睜地看著孩子不好好學習嗎?課題分離並不是說要放任孩子不管,你可以幫助他。作者愛打的一個比方是你可以把一匹馬牽到水邊,但是最終喝不喝水,那是它自己的決定,不能強迫它喝水。歸根結底,如果孩子就是不想學習……你只能接受。真正能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你逼他不但沒用,而且有害。

我們中國人在於〝親子〞這一件事情上,要做到〝課題分離〞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父母往往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把孩子的課題都當成自己的,全部攬在身上。無時無刻不想著孩子的結果,當他回過神來,人生中的「自我」已經消失不見。

別人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越是關係親近的家人,越需要刻意將課題切割開來。所謂的「相信」,其實也是一種課題分離的行為。相信別人,這是你的課題;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我愛你,與你無關〞,我看這就是課題分離。愛誰、信任誰、幫助誰,那是你的課題,至於說這個人會不會愛你、會不會辜負你的信任、會不會對得起你的幫助,那是他的課題。

同樣道理,我們完全可以說〝我好好工作,與老闆無關〞。很多人抱怨主管和老闆,說用人不公賞罰不明等等,但是你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那把工作做好就是你的課題 —— 至於說老闆對你如何,那是他的課題。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提供幫助的時候完全不應該指望回報。如果幫助一個人是為了讓他報答,那你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你是想要控制別人,你是在干涉別人的生活!這樣的幫助誰敢接受?這不是陰謀詭計是什麼?

越是現代社會,越容易接受課題分離。我們看現在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過年回家最不愛聽親戚嘮叨。長輩們已經習慣了對他人生活的橫加干涉,一見面問長問短……可是年輕人已經習慣了課題分離。

另外,介入別人的課題才是以自我為中心,如:父母強迫孩子用功讀書、連出入和結婚對象都要插嘴,沒什麼比這個還自我了。介入,是剝奪孩子的課題;這種介入一再重複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也沒學會,並失去了面對人生任務的勇氣。沒學會面對困難的孩子,將會閃躲掉所有一切的困難。

■ 一舉解決人際關係的煩腦


回到上一講我們最後留下的問題:〝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那麼這一講的〝課題〞,將能解決〝人際關係煩腦〞部份的問題。

關於自己的人生,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所謂的「分離」就是這麼一回事。正因為你在意別人的眼光和對你的評價,所以才會不斷尋求他人的認同。那麼你為什麼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你還做不到課題的分離,才會把原本應該屬於他人的課題當成自己的課題了。

如何做到課題分離


那我們如何做到課題分離?首先,想想看:「這是誰的課題?」然後將課題分離。冷靜地劃清界線,到哪裡是自己的課題、從哪裡開始是別人的課題。接下來,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

我們還必須有一個觀念,課題分離並不是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不如說它其實是個入口。比如,把書拿的太近就看不清楚,人際關係也是如此,需要一點「距離」。當彼此太近、太密切的時候,反而如此正面對談。雖然這麼說,太遠也不行,當父母老是斥責孩子的時候,兩顆心就會漸行漸遠。

或許有些人會講,對方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怎麼無視他們對我們的好意;但是作者提出,「會踐踏別人的好意」的想法,也是一種受「回報」束縳的想法;無論對方採取了什麼行動,決定該做什麼的還是自己。我們既不能要求回報,也不能受它束縛。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一切煩腦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另一方面,在阿德勒心理學當中,始終有一條貫穿著整個思想,那就是〝自由〞。所以我們希望由人際關係中解放、尋求自由。換句話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想要行使自由,就要付出一些代價。而為了人際關係上的自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你應該不希望有任何人討厭你吧?可是,這時候有一個很大的矛盾在等著你。因為一心希望不被討厭,而同時像多人宣誓效忠,連辦不到的事情也會答應「辦到」,無法擔負的責任也會攬在身上。為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還有將自己的人生託付給他人的做法,是對自己,也對身邊的人不誠實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己。

當然我們並不是刻意選擇惹人討厭,而是別害怕被人討厭。認為「別人應該喜歡我」或是「我已經付出這麼多,要是不喜歡我就太奇怪了」等等,其實都是介入別人的課題、尋求回報的想法。我可以努力將馬牽到水邊,可是那匹馬要不要喝水,就不是我的課題了。

在變得幸福的勇氣中,也包含了「被討厭的勇氣」。當你獲得這種勇氣的同時,人際關係應該也會頓時變得輕鬆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236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與人相處會想要取得別人的認可,進而有了比較產生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節,甚至是優越情結,然而再進一步,為了增加優越感、取得社會的認可,就想想要爭藉由競爭來取得勝利,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結果越演越烈變成了「權利鬥爭」。所以要想在人際關係中獲得上自由, 你需要建立橫向的關係。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過去和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決定你人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這本書除了是是心理學上的著作,可能作者之一是哲學家,所以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一本生活哲學書,提供了啟發性的人生態度和平易近人的行動指南。 追求本身能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心想事成,所以在追求的本身能帶給我們快樂、亦可以讓我們產生痛苦,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快樂和自卑感,都來自於自身的追求;
獨處向來是我們人類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有人陪伴,我們必須學會怎麼跟自己相處,人生才會過得快樂! 真心面對自己的感覺,找到情緒來自哪裡,要把它放回哪裡,這就是我們所要的情商。
即使我們不可能伶俐到去讀人的心滿我們起碼可以在察覺別人的界線時,尊重那個界線,理解界線的後面,就是屬於對方的空間。 在人際關係裡對別人有期望,完全合理,但請不要拿對別人的期待,來豁免自己的的責任。 我們不一定能讓自己變得非常有趣,可我們可以讓對方覺得:怎麼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感覺特別有趣。
我們對自己的了解,是大量依賴跟別人比較、以及收取別人的評價,再參雜自己的意見,而逐步形成的。如果我們不想繼續委屈的話,就要翻新我們對人際關係的陳腐想法,別再誤以為討好大家是人際關係的至高境界。 公司裡人際關系最好的,一定是那最常請同事幫一些對同事來說遊刃有餘的忙,又懂得倒過來適時回報同事的人。
人與人相處會想要取得別人的認可,進而有了比較產生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節,甚至是優越情結,然而再進一步,為了增加優越感、取得社會的認可,就想想要爭藉由競爭來取得勝利,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結果越演越烈變成了「權利鬥爭」。所以要想在人際關係中獲得上自由, 你需要建立橫向的關係。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過去和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決定你人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這本書除了是是心理學上的著作,可能作者之一是哲學家,所以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一本生活哲學書,提供了啟發性的人生態度和平易近人的行動指南。 追求本身能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心想事成,所以在追求的本身能帶給我們快樂、亦可以讓我們產生痛苦,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快樂和自卑感,都來自於自身的追求;
獨處向來是我們人類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有人陪伴,我們必須學會怎麼跟自己相處,人生才會過得快樂! 真心面對自己的感覺,找到情緒來自哪裡,要把它放回哪裡,這就是我們所要的情商。
即使我們不可能伶俐到去讀人的心滿我們起碼可以在察覺別人的界線時,尊重那個界線,理解界線的後面,就是屬於對方的空間。 在人際關係裡對別人有期望,完全合理,但請不要拿對別人的期待,來豁免自己的的責任。 我們不一定能讓自己變得非常有趣,可我們可以讓對方覺得:怎麼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感覺特別有趣。
我們對自己的了解,是大量依賴跟別人比較、以及收取別人的評價,再參雜自己的意見,而逐步形成的。如果我們不想繼續委屈的話,就要翻新我們對人際關係的陳腐想法,別再誤以為討好大家是人際關係的至高境界。 公司裡人際關系最好的,一定是那最常請同事幫一些對同事來說遊刃有餘的忙,又懂得倒過來適時回報同事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花時間和自己好好相處了,總是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只要有人來求助,你就樂於幫忙,因為當你碰到問題也希望有個人能對你伸出援手。 後來你發現出現在你身邊的人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你成了大家的樹洞、救生圈。 我們很享受那種被依賴的感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可能還會因此感到很榮幸,那些你以
家對你而言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它應該是長成什麼樣子? 是像寒冬臘月熱滾滾的火鍋,大家一同泡在裡頭,各取所需,各有喜好,吵雜而溫馨? 還是像夏夜裡被飄散的雲層遮擋住的圓月,若顯若現,缺憾中帶著一點美好? 是什麼組成一個家庭呢?而所謂的「家」,又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對一些人來說,家是一種自
所有的神祕學知識,占卜、算命、星座…。到最近很流行的人類圖、瑪雅13月亮曆、MBTI人格分析。 都是幫助了解自己的工具。幫助我們在人生感到迷茫時,給自己一個方向或建議。 有人會說,如果你照著這些工具或知識,去做選擇,是不是就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會不會因此成為了一種制約。但其實當你有這個念頭
Thumbnail
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都改變不了。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敢冒險。 對於人生我們總會預設很多目標。但怎樣的目標是可行的,你要的目標是什麼,你有認真的思考過嗎? 想清楚你的目標是什麼?為了得到這個目標,你願意拿什麼去換。你不能什麼都想要,到最後你什麼都要不了。 想得到些什麼,就要失去些什麼。
許多性質相似的情緒,像是同情(compassion)及憐憫(pity)、內疚(guilt)與羞恥(shame),看來相同,但對我們情緒的影響卻完全相反。這種關係稱為近敵(close enemy)。 同情與憐憫的差異在於,「同情」是理解他人痛苦的同時,也回應、分享自己遭遇的類似情境,如此感同身受的情
Thumbnail
今日斷捨離物品一個裝飾品 帶到辦公室看看放 當志工收到的護膝,轉送給公司的清潔阿姨,因為看到她有在使用護膝 每天記錄是希望繼續養成斷捨離的習慣,今天早上在廚房有感覺物品少了一點點,比較沒有那麼阿雜的感覺了。
Thumbnail
從自己的物品開始,一年來少用的物品! 買了新的土鍋,少用的鐵鍋謝謝~掰掰 今年夏天幾乎沒穿幾次~謝謝你~掰掰~ 穿了腳底板會痛~謝謝你~掰掰 早就想丟了,沒在用的廚房雜物!謝謝你掰掰~ 寬鬆的睡衣~穿了鞋底會滑的鞋~謝謝你~掰掰~ 發現拍照後,然後好好的跟物品說再見,真的可以比較能放手,不
Thumbnail
我的21個電影色票繪圖挑戰,雖然我最終還是畫完了21幅,但以結論來說,我失敗了,因為沒有完成連續21天的條件。我分析了21天挑戰失敗的原因,以及改進的做法,讓做創作的朋友,有個挑戰的先行指南!最後,讓自己嘗試新挑戰,人生更有趣!
Thumbnail
關於21天的挑戰 小朋友剛學會走路時,最喜歡幫忙拿東西去丟或是給誰。明明連路走都不穩卻很喜歡做,等長大了要小朋友幫個忙就會變成「等一下。」 從前我就喜歡寫文章,一篇文章常要寫好久也不見得寫得完整,有時明明改了好幾次還是會有錯字,文字結構也寫的不好,但我還是喜歡寫文章。有時寫小孩的流水文章、有時是心
Thumbnail
今天下午我在台鋁的書店購入,「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心裡預期的閱讀目標,如何寫出有共鳴的文章?如何下好標題?如何寫文章才能流暢?所以,我快速翻開了書本,並且找出12個關鍵詞,然後再進入主題式的學習。 我列出的關鍵詞包含了心態面以及技術面,先從心態面開始來說每個都有作為作家的潛力,而寫作也是最划算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花時間和自己好好相處了,總是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只要有人來求助,你就樂於幫忙,因為當你碰到問題也希望有個人能對你伸出援手。 後來你發現出現在你身邊的人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你成了大家的樹洞、救生圈。 我們很享受那種被依賴的感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可能還會因此感到很榮幸,那些你以
家對你而言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它應該是長成什麼樣子? 是像寒冬臘月熱滾滾的火鍋,大家一同泡在裡頭,各取所需,各有喜好,吵雜而溫馨? 還是像夏夜裡被飄散的雲層遮擋住的圓月,若顯若現,缺憾中帶著一點美好? 是什麼組成一個家庭呢?而所謂的「家」,又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對一些人來說,家是一種自
所有的神祕學知識,占卜、算命、星座…。到最近很流行的人類圖、瑪雅13月亮曆、MBTI人格分析。 都是幫助了解自己的工具。幫助我們在人生感到迷茫時,給自己一個方向或建議。 有人會說,如果你照著這些工具或知識,去做選擇,是不是就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會不會因此成為了一種制約。但其實當你有這個念頭
Thumbnail
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都改變不了。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敢冒險。 對於人生我們總會預設很多目標。但怎樣的目標是可行的,你要的目標是什麼,你有認真的思考過嗎? 想清楚你的目標是什麼?為了得到這個目標,你願意拿什麼去換。你不能什麼都想要,到最後你什麼都要不了。 想得到些什麼,就要失去些什麼。
許多性質相似的情緒,像是同情(compassion)及憐憫(pity)、內疚(guilt)與羞恥(shame),看來相同,但對我們情緒的影響卻完全相反。這種關係稱為近敵(close enemy)。 同情與憐憫的差異在於,「同情」是理解他人痛苦的同時,也回應、分享自己遭遇的類似情境,如此感同身受的情
Thumbnail
今日斷捨離物品一個裝飾品 帶到辦公室看看放 當志工收到的護膝,轉送給公司的清潔阿姨,因為看到她有在使用護膝 每天記錄是希望繼續養成斷捨離的習慣,今天早上在廚房有感覺物品少了一點點,比較沒有那麼阿雜的感覺了。
Thumbnail
從自己的物品開始,一年來少用的物品! 買了新的土鍋,少用的鐵鍋謝謝~掰掰 今年夏天幾乎沒穿幾次~謝謝你~掰掰~ 穿了腳底板會痛~謝謝你~掰掰 早就想丟了,沒在用的廚房雜物!謝謝你掰掰~ 寬鬆的睡衣~穿了鞋底會滑的鞋~謝謝你~掰掰~ 發現拍照後,然後好好的跟物品說再見,真的可以比較能放手,不
Thumbnail
我的21個電影色票繪圖挑戰,雖然我最終還是畫完了21幅,但以結論來說,我失敗了,因為沒有完成連續21天的條件。我分析了21天挑戰失敗的原因,以及改進的做法,讓做創作的朋友,有個挑戰的先行指南!最後,讓自己嘗試新挑戰,人生更有趣!
Thumbnail
關於21天的挑戰 小朋友剛學會走路時,最喜歡幫忙拿東西去丟或是給誰。明明連路走都不穩卻很喜歡做,等長大了要小朋友幫個忙就會變成「等一下。」 從前我就喜歡寫文章,一篇文章常要寫好久也不見得寫得完整,有時明明改了好幾次還是會有錯字,文字結構也寫的不好,但我還是喜歡寫文章。有時寫小孩的流水文章、有時是心
Thumbnail
今天下午我在台鋁的書店購入,「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心裡預期的閱讀目標,如何寫出有共鳴的文章?如何下好標題?如何寫文章才能流暢?所以,我快速翻開了書本,並且找出12個關鍵詞,然後再進入主題式的學習。 我列出的關鍵詞包含了心態面以及技術面,先從心態面開始來說每個都有作為作家的潛力,而寫作也是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