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分鐘內就懂系列:迅速分辨真假左右派的辦法
方格精選

三十分鐘內就懂系列:迅速分辨真假左右派的辦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又有朋友在講,說多了一些粉專跟狂粉膠,到處貼名詞自稱左右,希望筆者拿一些簡單的概念說明。筆者雖然寫過不少,回去翻翻發現欠了圖解,這篇補上讓人快速理解用。

在數百年以前,沒有左右的概念,查維基就會曉得左右起源,筆者不多贅述。重點是,為何真正左右意識形態開始對立,大約是在300年前?

因為工業革命,人類的生產力得到飛躍性的提升,簡單說就是更早的年代,人類忙於求生,生產工具沒有太大變化,階級也很難有變化,在這種狀況下根本不會有深入了解意識形態的問題。大多只有推翻暴政與否,或是追尋新天地的差別。

所以,談論左右一定要有個概念,我們在講的是工業化的世界;一個社會的生產力太低,民眾只會想先追求生活水準提高,不會想到其他概念。這經過數百年的演進,我們現在已經很清楚的可以辨別:

左右兩派的基本觀念,奠基在「效率」與「公平」兩種價值。

右派認為要促進人類生活之品質,要優先提高生產效率,而公平的分配根本是不可能的,與其費盡心思達到完全公平,不如大量生產夠多夠便宜,人人都買得起。左派則認為生產已經太多,提高效率只是讓資本家拿走更多,而勞工卻拿不到多少,所以分配公平可以提高眾人的幸福,自然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左右派最大的差異,是在對公平與效率兩種價值的偏重不同

左右派最大的差異,是在對公平與效率兩種價值的偏重不同

如上圖所示,假設我們對於生產的總能量設定在100,可以一目瞭然看出主要的差別,右派的政策比例偏重生產效率,左派則偏重分配公平。用極端派來說明,極右派崇尚徹底的效率,這結果就是強迫每個人去工廠上班,分配由國家統管,全力衝高生產,最終大家所得都會變高。這在上個世紀的典範就是納粹。

極左派則是極力強調分配的公平,結果就是生產停頓,每個人都想要分得他應有的那一份,然後沒有人去生產,因為生產過多會被拿走,那不如加入要求分配的一方。這結果就是國家強制介入,逼每個人都給我工作,然後由國家統一公平的配給。上個世紀的案例就是列寧體制下的共產蘇維埃。

這就是一直有人想要貼標籤跟去標籤,貼納粹是左派,或主張共產黨沒那麼壞等等的理由。極左極右最後都是殊途同歸,必定走向國家管制一途,分辨其左右看的是對生產效率與分配公平的先後優先,不是「市場」或「管制」與否,當你發現有人用管制就是左派,市場就是右派,十之八九中了標籤毒。

我們社會的實際狀況不會那麼極端,大體上會是像下圖的狀況,假設處在30:70的比例,我們會在這個國家內,將提出變成15:85的認為是右派,45:55的政策提出者是左派,根據提出的法案、建議、政策等等,其結果會造成哪一種效率公平的變化。

不要用他提出哪個字詞來判斷。
raw-image

好,所謂的左膠右膠,到底指哪一種人?答案在下圖。

raw-image

膠根據的不是實際狀況,而是自己看書或是幻想的狀況,例如當某個法案將30:70轉變為20:80之時,右膠會說沒有達到-50:240的情況就是蠢左亂提案,左膠會說你看看結果還是沒有達到240:-50,果然笨右都是資本狗。他們依據的不是可行性,而是自認可行,卻沒有任何驗證的理論。簡單說,FDA要通過一款藥物,需要多少過程?你用在社會的藥物,可以不實驗就硬幹?

當然,還要提一種狀況,就是拚命開支票的政客,強調一切都可行,給的是偉大的夢想,但完全做不到,如下圖。這種人連膠都不是,只是智X。

raw-image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0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因為某立委高談付出代價,讓筆者想起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我們在談付代價的時候,是以什麼形式、什麼方法、由誰去付。不要以為這是什麼鳥問題,這在實際做事時是很重要的。
別擔心,這篇不是要講幾百年的商業史,只是要談最近台灣在罵,那些中國台商怎麼都「這副德行」?
不要糾結在徐正文是不是匪諜,國民黨停權有沒誠意,該不該相信共產黨,這都是枝微末節的事情。這些自稱被抹紅、被1450追打的政客,大家早晚會發現他們跟已經投共的台商,到底關係多緊密。現在需要討論的,是我們如果碰到更緊急的狀態時,應該怎麼辦。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正常情況,台灣真的不需要擔心這次的疫情,標準流程即可以應付。我們要擔心的是萬一出現不正常的狀況,醫療系統是否能夠承受超出負擔的能力。這有很多種狀況跟劇本需要模擬,而且絕大部分都跟醫療專業無關。
台灣對這次疫情的反應,處理的非常好。SARS得到的經驗,就是讓台灣最頂尖的人才,獲得充分的授權,設計出有效的標準處理流程,純以防疫角度來說,幾乎是無懈可擊;但做戰略計畫,一定要想到最糟糕的場景。
因為某立委高談付出代價,讓筆者想起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我們在談付代價的時候,是以什麼形式、什麼方法、由誰去付。不要以為這是什麼鳥問題,這在實際做事時是很重要的。
別擔心,這篇不是要講幾百年的商業史,只是要談最近台灣在罵,那些中國台商怎麼都「這副德行」?
不要糾結在徐正文是不是匪諜,國民黨停權有沒誠意,該不該相信共產黨,這都是枝微末節的事情。這些自稱被抹紅、被1450追打的政客,大家早晚會發現他們跟已經投共的台商,到底關係多緊密。現在需要討論的,是我們如果碰到更緊急的狀態時,應該怎麼辦。
定期文章會同步發表在medium https://tinyurl.com/t6h3qp4 ================= 先說結論,筆者支持延後開學。政府現在下達這個指令,總是比開學前兩天講來得好。
正常情況,台灣真的不需要擔心這次的疫情,標準流程即可以應付。我們要擔心的是萬一出現不正常的狀況,醫療系統是否能夠承受超出負擔的能力。這有很多種狀況跟劇本需要模擬,而且絕大部分都跟醫療專業無關。
台灣對這次疫情的反應,處理的非常好。SARS得到的經驗,就是讓台灣最頂尖的人才,獲得充分的授權,設計出有效的標準處理流程,純以防疫角度來說,幾乎是無懈可擊;但做戰略計畫,一定要想到最糟糕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