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公關談內鬥與入侵差異(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一套說詞都對中國有利,承認哪個根本沒差。當你認為「哎呀我找到了」的時候,認知就可以開始改變了,上述每一套邏輯,後面都能接一大串,反正你已經混亂了。不要混亂,就是打一開始就不接受,也不順著中國說法,而這樣做,人家就扣你不理性帽子。

資訊落差的無知,與純然的無知並不一樣,我們若弄混這件事,會陷入試圖滲透分裂我們的敵人陷阱中。

資訊落差,透過更多宣傳、教育,就能夠處理,純然的無知是笨,笨沒有藥醫。所以,一個國家被滲透到有幾個族群互鬥,會是純然的笨?當然不是,都是資訊落差。

極化非分化,分化是利益分配造成的世代差異

這意思是,當你認為對面的族群,是一群極大比例的「老頭不知變通」、「小鬼沒有經驗」,那你很可能就掉進被布置的極化陷阱。倘若你認知的是「敵黨普遍學歷很低沒有辨別力」、「低薪藍領工作易被騙的文盲」,那保證你中計了。

不管台灣或是美國,歷來的社會調查,從沒有一個政黨,會是純粹的低學歷、低薪工作,各位想想美國過去幾年,媒體怎樣攻擊紅脖子?刻意塑造低學歷、骯髒工作的圖像,好讓都市青年認為,這是一群容易被煽動的文盲。實際上不只川普,共和黨人的高學歷精英不比民主黨少,那為何民主黨會放任進步派製造這種對立?

便於兩黨極化後投票而已。不然美國怎麼會出現,認為就算○○黨偷拐搶騙,也總是比╳╳黨的好這種說法?套回台灣,你還會覺得奇怪

我們很容易把分化跟極化扯在一起,上面的敘述就是重點,世代差異每個國家都有,正常國家基於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所形塑的利益也不同,故而大致能分為保守與自由兩派,一派支持緩慢或是先不要改變,另一派認為改變越快越好,其實都是站在自己看得到的利益上。

世代對立的分化不足為奇,老人看不慣年輕人,年輕人看不爽老人,中年人在當中兩邊都看不順,這從羅馬時代就有的紀錄清清楚楚,沒什麼特別的。

極化是自許「正確」,用道德批判偽裝的「歧視」

但極化不是,極化的重點是純淨,讓你自認正義,對方都是王八蛋,屬於道德性批判。故在台灣會有政黨支持者相信,敵對政黨都是低學歷智障,就算民調結果大學以上學歷占了50%,還是低學歷,為何?我說是就是。

編:2020米國總統大選其中一份民調。以這樣的支持度差異來看,教育程度的支持差距,受年齡影響更深。因為年紀愈輕,受教育程度愈高,所以本質是世代差異,而不是媒體操作的,「低學歷者多支持川普」。

編:2020米國總統大選其中一份民調。以這樣的支持度差異來看,教育程度的支持差距,受年齡影響更深。因為年紀愈輕,受教育程度愈高,所以本質是世代差異,而不是媒體操作的,「低學歷者多支持川普」。

這是信仰,你必須先相信對方都是不讀書的白痴,才能塑造自己在道德智識上的正確。美國也是,先讓你想像紅脖子白垃圾,就是一群不努力只想靠膚色躺著過的蠢人、不讀書的老粗,這樣才能顯得我們推動進步政策是正義,無須懷疑。

不管你攤開美國各式民調、選民調查都好,哪一份會出現川普、共和黨是90%以上低學歷白人支持?80%?70%?連50%都沒有。共和民主兩黨最大的差異還是在世代、職業,以及黑人族裔,若你細分下去,不同膚色中的教育背景,生活習慣等等,影響更大。政客不是不知道,只是選舉需要,極化最容易圈粉,而這招台灣在國民黨年代就玩過了。

所謂的黨外支持者都是三低份子(編:對應三高男的低學歷、低收入、低身高)。

網路資訊開闊是錯覺,公關更易打造極化封閉社群

講這麼多,都是已知的,筆者想表達什麼?表達要維持資訊落差非常花錢,你得要長期投資在媒體,讓整代人都相信這套,才有辦法永續教育,使得教出的下一代也吃這套。

然而這非常不牢靠,長大接觸其他族群的人,發現長期被抹黑的對象,根本就不是這樣啊,很快就會崩解,故而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反國民黨最激烈者,往往就是國民黨出身的人。不反的,通常都是沒跨出資訊落差(不是舒適圈)的圈子,俗稱軍公教的群體,因為這些職業的特性,上班下班回家看電視,社交對象都類似,封閉圈子沒有打破落差的必要。

網路年代不是這樣,極化變得更好用,所以美國人一旦發現極化支持者便於選舉,就極化下去,當然動手的都是公關,政黨還要適時切割避免回火上身。

網路年代出生的新一代,習慣透過網路獲得資訊,常認為網路不會錯、維基百科說的、「我那個遊戲中認識的○○國朋友講」,由於他們自認已經踏出不同圈子,就覺得父母長輩老師都食古不化,必定處在資訊封閉的圈子。

來源:拉麵王第4集(久部綠郎作,河合單畫,東立)

來源:拉麵王第4集(久部綠郎作,河合單畫,東立)

以上所說,一半正確,就像筆者的學生,幾乎都不曉得維基百科有些條目,就是筆者編的,而且當年抄書還抄錯。他們當然也不知道,維基的特性會讓「語言霸權」出現,中文條目現在幾乎都以中國簡體為主,台灣繁體要寫的東西涉及政治性還會被改掉。

簡單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最容易掉進所謂「網路很開闊」的陷阱。

有多少人查維基的時候,知道多語言檢視?這年頭還有翻譯軟體,有興趣的人可以連一些台灣冷門的語系都查看看,很有趣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3.7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資訊落差的無知,與純然的無知並不一樣,我們若弄混這件事,會陷入試圖滲透分裂我們的敵人陷阱中。資訊落差,透過更多宣傳、教育,就能夠處理,純然的無知是笨,笨沒有藥醫。所以,一個國家被滲透到有幾個族群互鬥,會是純然的笨?當然不是,都是資訊落差。
Thumbnail
資訊落差的無知,與純然的無知並不一樣,我們若弄混這件事,會陷入試圖滲透分裂我們的敵人陷阱中。資訊落差,透過更多宣傳、教育,就能夠處理,純然的無知是笨,笨沒有藥醫。所以,一個國家被滲透到有幾個族群互鬥,會是純然的笨?當然不是,都是資訊落差。
Thumbnail
由學生角度所看到的問題,究竟是一個幼稚且想太多的庸人自擾,還是教育被忽略且影響大的隱藏毒瘤? 在一遍遍的爭取與自我懷疑後,沒有人可以告訴我是對是錯… 極權的方式是使人恐懼、孤絕(loneliness)。顯然,這是一種簡單明瞭的不民主 你的孩子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抑或是,兩者…
Thumbnail
由學生角度所看到的問題,究竟是一個幼稚且想太多的庸人自擾,還是教育被忽略且影響大的隱藏毒瘤? 在一遍遍的爭取與自我懷疑後,沒有人可以告訴我是對是錯… 極權的方式是使人恐懼、孤絕(loneliness)。顯然,這是一種簡單明瞭的不民主 你的孩子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抑或是,兩者…
Thumbnail
惡意總是需要好的包裝,才能夠持續的荼毒社會。 而鄉愿之人,也很容易被利用,站在道德高點,恣意的擴散惡意.... 傷害都是在暗處發生的 最終,你我都成為共犯! 台大歧視政見的啟示:我們應該尊重仇恨/歧視言論的言論自由嗎? 如何定義仇恨言論?
Thumbnail
惡意總是需要好的包裝,才能夠持續的荼毒社會。 而鄉愿之人,也很容易被利用,站在道德高點,恣意的擴散惡意.... 傷害都是在暗處發生的 最終,你我都成為共犯! 台大歧視政見的啟示:我們應該尊重仇恨/歧視言論的言論自由嗎? 如何定義仇恨言論?
Thumbnail
語錄 你必須跳出舒適圈 才能變得不舒適 接著 就可以來買課程了 許多直銷,或是什麼什麼銷的 總之,就是要賣課程 很擅長把要「進攻」的點 裝在一個看似正面的“觀念”句 這類的東西,跟共產黨一樣 都是標準的「此地無銀」 專門朗誦「勵志標語」 實際上,只是要找下線 我好緊張啊 適當的自我懷疑 本來是一種“
Thumbnail
語錄 你必須跳出舒適圈 才能變得不舒適 接著 就可以來買課程了 許多直銷,或是什麼什麼銷的 總之,就是要賣課程 很擅長把要「進攻」的點 裝在一個看似正面的“觀念”句 這類的東西,跟共產黨一樣 都是標準的「此地無銀」 專門朗誦「勵志標語」 實際上,只是要找下線 我好緊張啊 適當的自我懷疑 本來是一種“
Thumbnail
如果你看到我的標題,那你應該很清楚我的態度了。沒錯,我他媽的就是一個堅決反對廢除死刑的人。 以下我這篇文章可能有些在用字遣詞上面可能帶有情緒,但那就是我的感受。如果有誰感到不舒適的,那是你家的事情,你可以左轉離開,我沒有逼你強留,感謝。 最近的新聞大家也看到了,真的是令人痛心。
Thumbnail
如果你看到我的標題,那你應該很清楚我的態度了。沒錯,我他媽的就是一個堅決反對廢除死刑的人。 以下我這篇文章可能有些在用字遣詞上面可能帶有情緒,但那就是我的感受。如果有誰感到不舒適的,那是你家的事情,你可以左轉離開,我沒有逼你強留,感謝。 最近的新聞大家也看到了,真的是令人痛心。
Thumbnail
「對準政權」這種有害思想,必須全部清除。只清除最頂層的人,是那些基層已願意投降,想要和解時推卸責任給少數人才說的話,清算對方時盡顯自己的寬容,讓敵人的士兵效忠新王,那是勝利者才有資格說的話,你贏了嗎?
Thumbnail
「對準政權」這種有害思想,必須全部清除。只清除最頂層的人,是那些基層已願意投降,想要和解時推卸責任給少數人才說的話,清算對方時盡顯自己的寬容,讓敵人的士兵效忠新王,那是勝利者才有資格說的話,你贏了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