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是藝術,還是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偶爾會覺得煩惱。
煩惱的核心坦白說就是為了錢。(還沒到上班日就要談這麼市儈的話題嗎)
報稅季是不是又要到了(心虛笑)

對接案者來說,時間是稀缺資源

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我越來越常糾結於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能在一件工作上花多少時間」。
一個人做文字工作,在用字遣詞上鑽牛角尖是常態,而每件案子都有它值得糾結的地方。有時候這些糾結是把乏味的譯文變出色的關鍵,但也有挺多時候,糾結了半天還是沒結論,一回神才發現一天又過去了。
為什麼要在意花了多少時間,說白了,是因為時間會決定收入。翻譯工作是以字數計酬,在字數大體相同的情況下,花越多時間=時薪越低=譯者越吃虧。
老實說,要從錢的角度談書籍翻譯讓我覺得莫名心虛。
可能是書常被視為「有文化使命」的關係,跟書籍有關的工作常常自帶神聖光環,如果直白地說書只是單純的賺錢工具,老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彷彿辜負了書一樣。
假設在職場上工作做到60分代表合格,80分算是優秀,翻譯書籍時標準全部都會自動往上跳個三級。要是告訴自己「做到80分就行了」,好像隨時會有人衝出來說:「你這樣對得起作者的苦心,對得起這本傑作嗎!」

職業與志業的分野

譯途上,確實也有不少前輩、同學們是以「匠人精神」對待翻譯,逐字推敲、再三斟酌,只為端出無愧於心的好作品。
以前曾跑去台大旁聽馬耀民教授的課,記得他說過有次「一晚只譯了七個字」(當時他應該正在譯《史托納》)。也曾聽恩師自陳,某本譯作光是校稿就花了六個月,回想我在出版社發案給譯者時,抓的翻譯時間根本很少超過六個月,不禁冷汗涔涔。當然也聽過好幾位譯友投入大把時間雕琢翻譯,換算下來的收入甚至低於基本薪資。
這樣的態度已經不只是把翻譯當成工作,可以說是藝術家了。每每想到他們對翻譯的熱愛,我都覺得好耀眼(有時候甚至會覺得我要被那陣神聖之光給消滅了……)
看到這些前輩和譯友時,常常覺得自己沐浴在神聖之光當中

工作也該適度放手(大概吧)

不過接案這條路走到現在,我開始屈服於我市儈的那一面。
我一向不太相信把熱愛的事情當成工作這回事──應該說,我也愛翻譯,但工作就是工作。
就算是熱愛的事,我還是想要讓自己過上不委屈的生活,而且我不喜歡加班燃燒生命。
就算是熱愛的事,我還是在意賺錢的效率,而且我已經認清了「譯作不可能完美」這回事。想要盡可能做到完美應該會餓死,因為回顧自己的譯稿時永遠不可能覺得順眼,即便花上好幾年翻來覆去地改,理想的翻譯永遠在銀河的另一端。
接案生涯的每個月都要面臨能不能養活自己的考驗,如今我已經下定決心把翻譯當成一門生意了。話雖如此,偶爾又有點捨不得,有點不甘認輸,碰到自己喜歡的書時更是很想逼自己做到100分。只恨自己不是下筆如有神的天才,是的話就不用糾結這麼多了。
同步更新於佛系經營的臉書專頁維琪每天趕死線
偶爾會浮水碎碎念的噗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接受痛苦不會讓你的痛苦消失,卻能讓你自由。
Google翻譯進步那麼多,拿它來輔助翻譯應該可以省很多事吧?(天真地眨眼)
當初拿到《永無境》第一集的時候,我只是想先打開來看看大概是什麼內容……然後就在一、兩天內把它啃完了。 交稿時我還厚臉皮地跟編輯「預約」,求編輯一定要讓我翻續集。原因純粹是出於私心:這樣我就可以搶先看到後續!沒人可以跟我搶!
不知道為什麼,在實際遇到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會碰到譯者搞消失。可能是因為在那之前合作的譯者都非常敬業,慢慢地就讓我以為倒楣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從編輯/PM的角度來說,雖說拖稿不希罕,可是拖也得拖得合理;小拖或許還無傷大雅,但最好給個合理的原因,才能拖得心安。
不論是在出版社當編輯或是在翻譯公司當Project Lead,每次我必須扮演發案人的角色時,往往都覺得譯者超級難找。 明明知道好譯者確實存在,但為什麼每當我需要的時候,偏偏就是找不著敲不到呢?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接受痛苦不會讓你的痛苦消失,卻能讓你自由。
Google翻譯進步那麼多,拿它來輔助翻譯應該可以省很多事吧?(天真地眨眼)
當初拿到《永無境》第一集的時候,我只是想先打開來看看大概是什麼內容……然後就在一、兩天內把它啃完了。 交稿時我還厚臉皮地跟編輯「預約」,求編輯一定要讓我翻續集。原因純粹是出於私心:這樣我就可以搶先看到後續!沒人可以跟我搶!
不知道為什麼,在實際遇到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會碰到譯者搞消失。可能是因為在那之前合作的譯者都非常敬業,慢慢地就讓我以為倒楣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從編輯/PM的角度來說,雖說拖稿不希罕,可是拖也得拖得合理;小拖或許還無傷大雅,但最好給個合理的原因,才能拖得心安。
不論是在出版社當編輯或是在翻譯公司當Project Lead,每次我必須扮演發案人的角色時,往往都覺得譯者超級難找。 明明知道好譯者確實存在,但為什麼每當我需要的時候,偏偏就是找不著敲不到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去年12月中提交書籍譯稿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書籍譯案,這段期間接的案子多為零星的文件譯案及字幕翻譯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手語翻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身體與心理負荷,以及工作上的挑戰。翻譯員需要休息時間來保證翻譯品質,但社會對翻譯員仍存在許多刻板印象,缺乏尊重和認知。這篇文章呼籲社會大眾尊重和珍惜手語翻譯員的工作,並教育更多人認識翻譯員的價值。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我想寫詩。 有個先生,也很懂得做人。他一工作起來就很賣命,婚後因為公司人事凍結,遇缺不補,使得他的工作越來越繁重,每天都在加班。 新婚的太太知道先生這麼努力,但心裡還是不免犯嘀咕:「真有那麼多事要做嗎?總是很晚才回家,回家到半夜都還掛在網路上開視訊會議?這樣的生活,一點品質也沒有。」 某天,先生本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嗨,我是小譯者。 曾經在餐廳端過盤子、在補習班教過書,去日本走跳一年之後,回台在日商當過朝九晚五的粉領族。現在,我是一個宅在家自由接案的職業譯者。 其實,當上班族沒什麼不好。尤其是在辭職之後,我頓時成為無勞保、無月薪、無特定雇主的三無女子時,感觸更加深刻。偶爾還會懷念每個月薪水安穩入帳,週末氣定神閒
Thumbnail
年節期間看到很有感覺的一句話: 工作的目標不是謀生,而是讓你的人生有價值。 大學之道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並沒有立業或事業,而工作的意義從我認同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用來藉由幫助他人、提供價值藉以提升自身靈魂深度與高度的。
Thumbnail
你曾經嚮往自由接案的工作生活,或是立志成為一名全職翻譯嗎? 我擔任全職接案的韓翻中筆譯六年,曾參與書籍、戲劇、綜藝、漫畫、遊戲、行銷、商業文件……等領域的翻譯或審稿工作,這系列內容主要寫給對全職譯者的生活感到好奇、嚮往,或是還在猶豫自己是否該成為一個全職譯者的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去年12月中提交書籍譯稿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書籍譯案,這段期間接的案子多為零星的文件譯案及字幕翻譯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手語翻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身體與心理負荷,以及工作上的挑戰。翻譯員需要休息時間來保證翻譯品質,但社會對翻譯員仍存在許多刻板印象,缺乏尊重和認知。這篇文章呼籲社會大眾尊重和珍惜手語翻譯員的工作,並教育更多人認識翻譯員的價值。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我想寫詩。 有個先生,也很懂得做人。他一工作起來就很賣命,婚後因為公司人事凍結,遇缺不補,使得他的工作越來越繁重,每天都在加班。 新婚的太太知道先生這麼努力,但心裡還是不免犯嘀咕:「真有那麼多事要做嗎?總是很晚才回家,回家到半夜都還掛在網路上開視訊會議?這樣的生活,一點品質也沒有。」 某天,先生本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嗨,我是小譯者。 曾經在餐廳端過盤子、在補習班教過書,去日本走跳一年之後,回台在日商當過朝九晚五的粉領族。現在,我是一個宅在家自由接案的職業譯者。 其實,當上班族沒什麼不好。尤其是在辭職之後,我頓時成為無勞保、無月薪、無特定雇主的三無女子時,感觸更加深刻。偶爾還會懷念每個月薪水安穩入帳,週末氣定神閒
Thumbnail
年節期間看到很有感覺的一句話: 工作的目標不是謀生,而是讓你的人生有價值。 大學之道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並沒有立業或事業,而工作的意義從我認同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用來藉由幫助他人、提供價值藉以提升自身靈魂深度與高度的。
Thumbnail
你曾經嚮往自由接案的工作生活,或是立志成為一名全職翻譯嗎? 我擔任全職接案的韓翻中筆譯六年,曾參與書籍、戲劇、綜藝、漫畫、遊戲、行銷、商業文件……等領域的翻譯或審稿工作,這系列內容主要寫給對全職譯者的生活感到好奇、嚮往,或是還在猶豫自己是否該成為一個全職譯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