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撞上科學:[D]Science設計科學、用心感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報導於:2018-02-10
編採:鄭珮宸 責任編輯:黃家茹

「科學」是從未知變知的思辨過程,「設計」是從問題尋求答案的思考途徑,「科學和設計看似差異性很大,但我們都在做一件事:解決問題」,[D]Science共同創辦人張瑞指出,「而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只是為學習而學習」,沒有目標也沒有被使用的學習觀,需要重新設計。

今年新成立的[D]Science,就是「Design」(設計)和「Science」(科學) 的結合。原為自然老師的張瑞表示,團隊成員主要是一群教書十年來志趣相投、同樣想改變教育現場的朋友。去年參展時他們以A.S.K (愛思考)對自然科的教育提出更落地生根的想像,透過冬夏令營嘗試、實踐這些可能性;過程中遇見相互賞識的設計師Fibbe,兩種元素的碰撞,生成的[D]Science不只是兩者相加、更是化學反應下的新創。科學讓我們知道世界運行的原理、而設計使這些概念成為更淬鍊的現象。如同展場擺設的七夕密度瓶,讓鹽析的概念具現。

科學和設計的融合也可以從公司Logo品出端倪:正看如從魔術帽探頭的烏鴉,這象徵魔術帶來的違反直覺經驗的「驚奇感」、也是學習的原動力;180度一轉成了帶著紳士帽的烏鴉,則象徵禮儀與智慧,是謹慎、穩紮穩打的知識累積。

raw-image

這樣的累積需要時間--時間是敵人、也是美發生的場域。展場布置的整片植物牆經過初步分層做出漸層,隨著展期推進,葉面也逐漸變色。「美感是培養出來的」,張瑞認為美感的培養與科學同源:放慢。慢下來才會對生活的細節感動、驚豔,進一步深化人生經驗以後,才會在經驗的土壤中長出知識。例如一位設計師曾問他:「溫暖的黑色和很冷的黑色差在哪裡?」這個問題是科學家不會感受到的,但設計者因為對色澤極度敏感,所以做出區別。正是在這種跨領域的空隙之間,科學才以得以進一步向前推進。至於解答、則又重新落回到生活:藝術家所使用的顏料,其原料取自自然礦物,礦物的成分則因為混雜不同元素的比例,讓同為黑色的分類中能冷暖感受之別。因此冬、夏令營就是在教孩子慢下來思考,然後從經驗和既有的知識中做出解決方法。「很多人說不要給孩子魚吃,要給他釣竿;我不同意,要教他就地取材地做釣竿」,因為「拿得出來的才是你的、是你經過時間消化過產出的」。

raw-image

今年再度參加雜學校,透過展場中布置的大面植物牆,邀請參觀者一同思考植物的100種可能。這種發想與實作正好展現[D]Science的內涵與目標:學習的本質與目的在於適應未來社會,在多變的未來中給予孩子接受驚奇、思考問題並創造世界的能力。

raw-image

公司除了辦冬、夏令營推廣慢哲學讓孩子自己挖掘生活中的驚豔感,也透過設計文創商品,以不同視野觀看科學、進而激起孩子的興趣。例如圖騰色票不只是單色、而是細胞切片染色呈現的幾何形狀。公司更將於2018年推出「植物的一百種可能」,透過想像力將日常中的物無限推展,讓這些商品設計本身就成為驚豔感的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雜學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那「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方法是什麼? 好像偵探一樣,開啓「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自然就會有所發現的了! 方法就是 ...
Thumbnail
那「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 方法是什麼? 好像偵探一樣,開啓「會觀察之眼」The Seeing Eyes,自然就會有所發現的了! 方法就是 ...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格子趣」-在日常生活中輕鬆簡單的運用STEAM概念及創意思考的遊戲,開發孩子大腦 格子? 什麼格子啊 #STEAM教育#培養孩子發揮創造力習慣 #開發創意潛能 #創造力教養
Thumbnail
「格子趣」-在日常生活中輕鬆簡單的運用STEAM概念及創意思考的遊戲,開發孩子大腦 格子? 什麼格子啊 #STEAM教育#培養孩子發揮創造力習慣 #開發創意潛能 #創造力教養
Thumbnail
上次提到演化論,接著要稍微大範圍一點談以下問題: 神學與科學會有衝突嗎? 你說難道我就知道? 對,我就是知道,不然勒! 當然,你可以去查字典、查維基百科,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科學的操作型答案,但如果你只知道這些,絕對是不夠的。 你該知道的是範圍與限制。 而且越發現越多,直到今日還在繼續「發現」。
Thumbnail
上次提到演化論,接著要稍微大範圍一點談以下問題: 神學與科學會有衝突嗎? 你說難道我就知道? 對,我就是知道,不然勒! 當然,你可以去查字典、查維基百科,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科學的操作型答案,但如果你只知道這些,絕對是不夠的。 你該知道的是範圍與限制。 而且越發現越多,直到今日還在繼續「發現」。
Thumbnail
資訊透過網路爆炸性傳播,批判性思考已然成為這個世代所必備的能力之一。意識物 Consciousness,嘗試以多元的設計方法呈現科學知識的跨領域科學寫作平台因應而生。意識物的編輯部門成員跨足計算科學、社會科學及生命科學與心智哲學等領域,設計部門則涵蓋建築、工業設計及商業設計等相關背景的夥伴。 
Thumbnail
資訊透過網路爆炸性傳播,批判性思考已然成為這個世代所必備的能力之一。意識物 Consciousness,嘗試以多元的設計方法呈現科學知識的跨領域科學寫作平台因應而生。意識物的編輯部門成員跨足計算科學、社會科學及生命科學與心智哲學等領域,設計部門則涵蓋建築、工業設計及商業設計等相關背景的夥伴。 
Thumbnail
「科學」是從未知變知的思辨過程,「設計」是從問題尋求答案的思考途徑,「科學和設計看似差異性很大,但我們都在做一件事:解決問題」,[D]Science共同創辦人張瑞指出,「而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只是為學習而學習」,沒有目標也沒有被使用的學習觀,需要重新設計。
Thumbnail
「科學」是從未知變知的思辨過程,「設計」是從問題尋求答案的思考途徑,「科學和設計看似差異性很大,但我們都在做一件事:解決問題」,[D]Science共同創辦人張瑞指出,「而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只是為學習而學習」,沒有目標也沒有被使用的學習觀,需要重新設計。
Thumbnail
深入淺出介面設計講座 即使這個講座,本意是給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提供他們成為UI設計師路上的一些小建議。 但我認為這個講座的內容也非常適合想要轉職UI設計師、或已經成功成為UI設計師的你們,這場講座可以幫助你看清楚一些事情、一些或許可以再努力看看的方向。
Thumbnail
深入淺出介面設計講座 即使這個講座,本意是給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提供他們成為UI設計師路上的一些小建議。 但我認為這個講座的內容也非常適合想要轉職UI設計師、或已經成功成為UI設計師的你們,這場講座可以幫助你看清楚一些事情、一些或許可以再努力看看的方向。
Thumbnail
佳達老師邀請矽谷知名的台灣設計師王禹誠(Albert)先生,為台灣的年輕學子們上一堂大歷史「未來在哪裡」系列的「設計思考」講座。這堂名為「Design & Thinking」的講座,Albert分享了自己學習到的設計精神,告訴我們「設計」的目地:不只是為了「美感」,更是為了能「解決複雜問題」而存在。
Thumbnail
佳達老師邀請矽谷知名的台灣設計師王禹誠(Albert)先生,為台灣的年輕學子們上一堂大歷史「未來在哪裡」系列的「設計思考」講座。這堂名為「Design & Thinking」的講座,Albert分享了自己學習到的設計精神,告訴我們「設計」的目地:不只是為了「美感」,更是為了能「解決複雜問題」而存在。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所接觸的世界本質上是相同的,卻因為我們的經驗、所受規範影響而看見不同的樣貌,這不只是在科學領域會出現,我們生活中總是遇到類似的狀況;困擾的是當擁有不同生活經驗與信仰的人碰面,因我們使用的「語言」不同而難以理解對方。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所接觸的世界本質上是相同的,卻因為我們的經驗、所受規範影響而看見不同的樣貌,這不只是在科學領域會出現,我們生活中總是遇到類似的狀況;困擾的是當擁有不同生活經驗與信仰的人碰面,因我們使用的「語言」不同而難以理解對方。
Thumbnail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何其有幸,能運用自己身份所擁有的獨特性,自由決定用什麼樣的媒材來傳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實在很感謝。 但是,信任就是責任的開始,教學並不是演劇,每一步的訊息都深深的對受眾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力,充填趣味性的引起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在這堂課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
Thumbnail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何其有幸,能運用自己身份所擁有的獨特性,自由決定用什麼樣的媒材來傳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實在很感謝。 但是,信任就是責任的開始,教學並不是演劇,每一步的訊息都深深的對受眾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力,充填趣味性的引起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在這堂課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