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多人問我的話,覺得我怎麼可以做那麼多事情,還開玩笑的說是不是上班沒認真?
藉由這次疫情,大家才發現我參與其中,而且有不錯的戰功,間接證明上班絕對沒有混,表現可圈可點。(自己稱讚自己)
回過頭來,那到底時間如何分配?
我的時間跟大家一樣多,成效卻還不錯,這個跟<複利率>的概念差不多,一開始只能針對一件事情努力,後來累積了知識與能力,會發現同樣的成果可以用在許多地方,就會產生爆發性的效果。
譬如說我研究記憶法,可以幫助國考生考試;同樣的知識,也可以讓我理解大腦的運作,從而在投資市場中不會追高殺低。
一樣的知識在不同領域呈現的<核心互通效應>,學習的知識就得以效能擴大化,朋友看到我在國考試場上呼風喚雨,在投資市場上也是做的風生水起,其實就是相同的內容、不同的應用。最後,會發現知識的核心都不會差太多,像是犯罪預測導入物理學的<餘震理論>。
有聽過<一魚多吃>的概念嗎?
一條新鮮的魚,部分拿去吃生魚片,部分紅燒,剩下的煮湯,結果紅燒做壞了,但至少還可以生吃+喝湯,其實只有一條魚。
人生的時間有限,如果你一個時間只能產生一個效果,比一個時間產生多個效果的人,發展就就會遲緩一些,然後就會問我一句話:"教授,你怎麼規劃時間?"
當知識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不同的知識交錯就可以產生的<知識加乘效應>,譬如說資訊+法律,就是我的數位證據研究領域,資訊+財經,開啟了會計鑑識的世界;資訊+財經+法律,暗黑指標於焉出現。
讓我做一個結論,當你的知識很零碎、片段,會發現這些知識不太好使,但當累積到一定量、深度時,核心互通效應、知識加乘效應,會讓你如虎添翼、飛龍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