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近日,非裔黑人WHO秘書長譚德塞痛陳自己遭受網路霸凌,種族歧視,其他歧視黑人的世界新聞還包括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及英國王子妃肯特麥。
為何歧視「非我族類」的黑人之行為是如此普遍?歐美人士比中國人更歧黑人嗎?
首先,在華生活傳教54年的美國人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寫了本深具影響的書《中國人的性格》(1890年),他對中國人的性格的觀察有獨到精微之處,勝過許多中外有關中國「國民性」(
National character)的研究。
他的書中第十二章的章名是:「輕視外族」,如此寫到:「中國人通常對待他們的態度就像古希臘人對待其他非希臘人一樣, 而把他們看做是“野蠻人" 來對待。即使在中國的官方文件中,也一直習慣於用“野蠻人"而不用“外國人"來指稱外國人。」、「目前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 心裡想的、官方的和非官方的並不都是尊敬。即使中國人實際上並不輕視我們, 但他們好像是帶著恩賜的態度對待我們, 且往往是無心的。」、「某些中國學者和政治家顯然意識到中國的劣勢, 但又聲稱, 西方國家所採用的知識只是古代中國人在高度發展數學和自然科學中所積累的,而近代中國人卻不幸讓這些東西被西方人盜走。」
明恩溥傳教士對中國人性格的犀利觀察,比美同時期受梁啟超所邀的哲學家羅素所寫的
論中國人的性格,但他們兩人都不是如
露絲.潘乃德等級的「文化人類學」專家,所以他們的論述都同樣陷入一般談論「國民性」的誤區。例如明恩溥認為中國人對外國人有優越感而「輕視外族」的原因有三:1)外國人聽不懂中國話;2)外國人對中國人的風俗一無所知;3)外國人無法適應中國人的觀念和禮儀,以及其他更重要的規矩, 使中國人毫不掩飾地輕視一個在他們看來沒有“禮貌" 或不懂“禮貌"的民族。
但問題就出在,明恩溥的三原因論說,其實又製造了另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為何僅因為外國人聽不懂中國話與不懂中國風俗禮貌,中國人就輕視外國人?而這正是人類文化學家所探討的主題。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人們生活浸潤在文化裡,深受文化的薰陶,而
露絲.潘乃德的《
文化模式》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是整合的(Integrated)、一致的(Consistent),每個文化就如每個人的人格,各有各的特質,於是美國文化孕育出來的美國人不同於中國文化孕育出來的中國人。那為何美國人和中國人都歧視黑人呢?這種人類普遍的行為就得訴諸研究人性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人性之中普遍有
「確認偏誤」,它是一種「認知偏見」─指人們會盲目的擁護心中已有的想法,就如「情人眼裡出西施」,自己眼中喜歡的人,什麼都是好的,容不得半點沙子。從某個角度看,「認知偏見」是人們觀念意識的「免疫系統」。正如「免疫系統」捍衛健康,而排斥消滅外襲的新冠病毒,「認知偏見」維持觀念意識的前後一貫,而排斥歧視「非我族類」的人,及非自己所屬的「意識形態」─即對事物的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的總和。
這是明恩溥所說的「中國人輕視外國人,是因為外國人不懂中國禮貌道德」的真正原因。就連羅素這樣知名的英國哲學家在
論中國人的性格中說:「在我快要離開中國之前,有一位著名的中國作家誠懇地要求我談談中國人性格的主要缺點。我以猶豫的心情談了三點:貪心,懦弱,缺乏同情心。」羅素也犯了明恩溥口中的中國人所犯的「認知偏見」─擁護自己西方人道、救濟、博愛的道德價值,而歧視中國的。
露絲.潘乃德的《
文化模式》裡說,既然每個文化的差異是來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調適(adaptation),每個文化的道德價值的差異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人們輕視排拒外國人的道德價值並無正當性,只是一種「自己的西瓜比較甜」的「認知偏見」。排斥歧視「非我族類」裡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歧視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信仰。
文化人類學告訴我們,「反中」、「反美」、「反黑鬼」、「反黃禍」、「反藍」、「反綠」都是「認知偏見」,只能滋生族群之間的仇恨情緒。為了不同族群的和諧相處,我們必須學會「容忍」異於自己的「意識形態」及「非我族群」的人們。
如何才能學會「容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