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才有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不五時就有人跟我說要減肥,而我早已麻痺,心裡想乾脆去找所謂的的金牌教練好了(X 。好啦,我還是統一的跟各位說道減肥除了飲食,運動訓練是最好的輔佐,不要小看它,它會帶給意想不到的結果。本篇的主題是...
TDEE(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

BMI

又稱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現在普遍了解自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標。根據 WHO 的公式來檢視自己屬於哪個範圍 :
  • 過重:24 <= BMI < 27
  • 輕度肥胖:27 <= BMI < 30
  • 中度肥胖:30 <= BMI < 35
  • 重度肥胖:BMI >= 35
好啦,上面那些資料看看就好,這多少人寫過,所以我就不多寫了。不過我要說的是關於肥胖之外的事情
肥胖對於不同人有不一樣的定義,像我朋友可能說誰誰誰是不是有點胖,但我回他還好啊,從這邊就可以知道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

TDEE

TDEE = BMR + TEA + TEF
總熱量消耗 = 基礎代謝+運動消耗+產熱消耗
  • 基礎代謝 : 是指在自然溫度環境中,人身體在非劇烈活動的狀態下,處於非消化狀態,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
  • 運動消耗 : 指運動活動消耗的熱量
  • 產熱消耗 : 是指在消化吸收食物時能量被消耗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
*點擊網址讓大家算算看自己的數據

肥胖原因

其實肥胖的原因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你可能會問我不就只是吃太多嗎? 這麼說也沒錯,但會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包誇出身背景習慣宗教基因或著是國家飲食習慣,種種原因造成肥胖。不可能一下就改過來,當然也不能拿來當作藉口,這只是告訴你肥胖是牽扯到很多方面而已

運動及飲食比例

要知道,運動並不能算減肥的主項,而且還要要在你強度夠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你以為隨便踩個腳踏車就想瘦吧,主要還要搭配飲食才能更完美的控制體重
有人說運動 : 飲食 3 : 72 : 8,但不管哪一個都必須保持著互相配合,沒有一邊是零的情況。研究發現,運動和熱量攝取控制可改變身體組成保存無脂組織增加氧的消耗能力,並有效的減少脂肪,其效果比單純的實施熱量攝取控制更能顯示效果

運動訓練對新陳代謝率的影響

由先驗文獻得知,1843 年就已有安靜時代謝率的概念。有關安靜時耗氧量之研究由 Halliday 等首見提出,一般人安靜時的耗氧量(Oxygen ) 和脂肪百分比有密切的相互關係
最近之研究由 Epstein & Goldfield 提出,運動可增加熱量消耗, 達到熱量的負平衡,即熱量消枆量>熱量攝取量
白話來說就是要嘛吃的正常有運動,或著是吃得健康不運動,不過為甚麼不兩個優點聚在一起呢? 吃的健康+運動不是最好的選擇嗎?

運動訓練與醣的關係

現在還有人以為肥胖最主要的原因是脂肪的問題,但最主要的一項是關於醣的攝取。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ㄧ,這個問題如今還是非常火熱的議題,從少糖飲食到生酮飲食,各種為了避免肥胖所產生的飲食法
但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只是個結果,在得病中間其實是有許多一連串的反應所導致。而就單一運動就可以改善對於醣的吸收及運用,所以只減少脂肪卻沒有控制醣的攝取,反而肥胖的更快外加個糖尿病

身體組成與健康之關係

為甚麼減脂重要,除了最直接的對外表的改變以外,許多生理上的反應,是外表看不到的,既然平常了解許多事是外面看不到的,那身體一樣如此啊,所以趕快改變現狀,飲食控制及運動起來吧!!!

我的看法

最後我想講個打臉這篇的想法。現在滿街的飲食控制,完美體態甚麼的,我自己覺得過火了。直接講重點的話,就是人生活的自己滿意就好,如果妳在意別人眼光那就去改變,不要為了跟風拋棄舒服的人生體驗。總之,健康就好
以各種關於運動及訓練的專題,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私訊給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漂亮的往前扣殺,剛打完排球的你,身體正冒著熱煙,你想了想,換上拖鞋,背包整理就離開了場。但你剛做了個非常嚴重的決定,就是讓身體自我冷機,究竟會有甚麼差呢? 本篇要介紹的是...
隨著時代的變化,運動風氣逐漸盛行,下班後大家各自參加著喜歡的運動。不過,大家比較會運動,卻不了解運動前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個部分不只會讓你更上一層樓,還可以減少傷害。本篇的主題就是...
有沒有身邊的婆婆媽媽看到妳懷孕還重訓,就開啟她的嘴巴機關槍,說甚麼會影響到孩子之類的。相信這個議題已經破解很久了,重訓不只會幫助產後恢復、減少陣痛、併發症、懷孕期間的妊娠紋糖尿病的發生,而且運動強度甚至可以到中高強度。所以本篇的主題就是...
如果你是一般民眾或中老年人的話,希望可以從這篇了解到自己缺乏什麼樣的能力,並加強該能力,不是年輕就沒差,現代許多文明病都已年輕化,早點發現才可以避免後期的問題發生
如今科技發達,人們的活動不如爸媽那一代的量,營養攝取又比以前高,壓力也越大,身體的基本能力正足見衰退,就因為這樣,所以更需要了解自己屬於甚麼角色需要什麼樣的基本能力
一個漂亮的往前扣殺,剛打完排球的你,身體正冒著熱煙,你想了想,換上拖鞋,背包整理就離開了場。但你剛做了個非常嚴重的決定,就是讓身體自我冷機,究竟會有甚麼差呢? 本篇要介紹的是...
隨著時代的變化,運動風氣逐漸盛行,下班後大家各自參加著喜歡的運動。不過,大家比較會運動,卻不了解運動前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個部分不只會讓你更上一層樓,還可以減少傷害。本篇的主題就是...
有沒有身邊的婆婆媽媽看到妳懷孕還重訓,就開啟她的嘴巴機關槍,說甚麼會影響到孩子之類的。相信這個議題已經破解很久了,重訓不只會幫助產後恢復、減少陣痛、併發症、懷孕期間的妊娠紋糖尿病的發生,而且運動強度甚至可以到中高強度。所以本篇的主題就是...
如果你是一般民眾或中老年人的話,希望可以從這篇了解到自己缺乏什麼樣的能力,並加強該能力,不是年輕就沒差,現代許多文明病都已年輕化,早點發現才可以避免後期的問題發生
如今科技發達,人們的活動不如爸媽那一代的量,營養攝取又比以前高,壓力也越大,身體的基本能力正足見衰退,就因為這樣,所以更需要了解自己屬於甚麼角色需要什麼樣的基本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許多人認為肥胖主要來自於脂肪的攝取,但事實上,血糖的管理也是影響肥胖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全球肥胖流行的爆發對健康體系構成了威脅,引發了許多嚴重疾病的風險,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研究表明,體育活動有助於減輕跨越壽命的肥胖相關認知缺陷的不良影響。鑒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強大神經保護作用,以及運動訓練作為其水平調節劑的已知角色......
Thumbnail
想減重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嗎?在這篇減重攻略中,將探討如何透過調整飲食習慣、改變日常生活方式、進行適當運動以及提高基礎代謝率來達到減重目標。不論你想透過增加運動來燃燒脂肪,還是希望透過飲食控制來減少熱量攝取,這篇文章都能幫助你在減重之路上事半功倍。 【減重必看】一文看懂什麼是基礎代謝率|為什麼有
Thumbnail
了解熱量在體內運作的方式,嚴格控制碳水的重要性。關於進食順序的方法,建議在進食前喝水500cc,優先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加上運動後,可以有效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尋找屬於自己一套可以長期執行的減重方式。
Thumbnail
相信現在社會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減重的經驗或是想要減重的念頭,畢竟有太多事件是會連結到減重的,像是外表、穿著、戀情等等,當然還有最本質的健康狀況,所以不同年齡的個案著重的減重目的是不盡相同,營養師面對不同的目標採取的減重「模式」也會隨之調整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健康減肥的方式,指出過度減肥可能對健康造成傷害,並提出運動+正確飲食份量+有規律的作息是保持健康的瘦身方法。此外,文章也分享了在家中可以進行的簡單運動,以及身體健康的三大支柱。適合想要健康減肥的讀者參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想減肥,就要拼命「動滋!動滋!」動起來,以為動得多就會瘦得快, 其實真的是大錯特錯啊,以飲食與運動的關係看來,飲食大概佔7成,而運動是佔3成,所以如果運動完依然大吃不喝沒有節制,還是無法下降體重的啊! 所以,要瘦還是要忌口,趕快學起來! 切記1. 不要暴飲暴食,尤其是外食人更是要
Thumbnail
許多人認為肥胖主要來自於脂肪的攝取,但事實上,血糖的管理也是影響肥胖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全球肥胖流行的爆發對健康體系構成了威脅,引發了許多嚴重疾病的風險,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研究表明,體育活動有助於減輕跨越壽命的肥胖相關認知缺陷的不良影響。鑒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強大神經保護作用,以及運動訓練作為其水平調節劑的已知角色......
Thumbnail
想減重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嗎?在這篇減重攻略中,將探討如何透過調整飲食習慣、改變日常生活方式、進行適當運動以及提高基礎代謝率來達到減重目標。不論你想透過增加運動來燃燒脂肪,還是希望透過飲食控制來減少熱量攝取,這篇文章都能幫助你在減重之路上事半功倍。 【減重必看】一文看懂什麼是基礎代謝率|為什麼有
Thumbnail
了解熱量在體內運作的方式,嚴格控制碳水的重要性。關於進食順序的方法,建議在進食前喝水500cc,優先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加上運動後,可以有效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尋找屬於自己一套可以長期執行的減重方式。
Thumbnail
相信現在社會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減重的經驗或是想要減重的念頭,畢竟有太多事件是會連結到減重的,像是外表、穿著、戀情等等,當然還有最本質的健康狀況,所以不同年齡的個案著重的減重目的是不盡相同,營養師面對不同的目標採取的減重「模式」也會隨之調整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健康減肥的方式,指出過度減肥可能對健康造成傷害,並提出運動+正確飲食份量+有規律的作息是保持健康的瘦身方法。此外,文章也分享了在家中可以進行的簡單運動,以及身體健康的三大支柱。適合想要健康減肥的讀者參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想減肥,就要拼命「動滋!動滋!」動起來,以為動得多就會瘦得快, 其實真的是大錯特錯啊,以飲食與運動的關係看來,飲食大概佔7成,而運動是佔3成,所以如果運動完依然大吃不喝沒有節制,還是無法下降體重的啊! 所以,要瘦還是要忌口,趕快學起來! 切記1. 不要暴飲暴食,尤其是外食人更是要